1952年10月30日,开封车站的人都瞅着一列专列慢慢停下,毛主席在一群人的簇拥下走下来。
谁都没料到,毛主席的目光突然定在队伍角落一个人身上,几步走过去就握住对方的手,张嘴就问,“你去哪了?”
这声问可不是随便寒暄,里头藏着二十多年的战友情。
被认出来的这人叫毕占云,早年在井冈山跟毛主席一起打过仗,还是红军的营长。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这位后来的将领,当年长征的时候跟队伍走散了,在藏地靠乞讨一步步走回了组织。

他的故事,比说书先生讲的还曲折,可每一句都是真的。
从国军营长到红军起义,义气和信仰选对了路
毕占云是四川广安人,老家在个青石小镇上。
他命不好,两岁没了爹,三岁没了妈,全靠伯父收养才没饿死。
搁现在,八岁的小孩还在院子里疯跑,毕占云已经光着脚在田埂上干活了,跟着伯父种地、赶集、背柴,就为了能喝上几口稀饭、啃几块红苕。
后来年纪稍大些,他去集市当脚夫,给客商搬货、拎包,有时候还帮人送信。
他人机灵,又讲义气,没多久就在当地混出点小名堂。
16岁那年,他干了件大胆事,参军。
背着个破布包走了三天两夜山路,到重庆的军营报了名。
军旅生活可没他想的那么好。
吃的米饭发酸发馊,睡的土炕潮得能拧出水,训练到手脚抽筋才停下。
但也正是这段日子,把他的韧劲磨出来了,身子骨也练得结实。
北伐军起来的时候,他已经是排长了,带着几十号人打仗,从不打没准备的仗,也不抢老百姓东西,有战事总冲在最前面,慢慢就升到了营长。
本来日子也算顺,可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开始搞“清党”,军队里偷偷抓共产党人。
毕占云接到个命令,要处决两个被怀疑“通共”的连长。
这俩连长是他亲手提拔的,一起出生入死好几年,那是过命的兄弟。
换旁人可能就按命令办了,毕占云偏不。
他把俩连长叫过来,把命令往桌上一放,说,“上头要我杀你们,可我不想杀兄弟。天还黑,你们赶紧走,这十几块大洋拿着,够你们跑几百里路。”
俩连长还担心他,他就说,“你们走了就是给我活路,把你们交出去,我还算人吗?”
第二天营地里就炸了锅,上级追问,毕占云就说人跑了。
纸包不住火,没多久他就从营长降成了连长,还被调到边远山区去“剿共”。
也就是这时候,他心里开始琢磨,与其跟红军打,不如去投红军。
1928年深秋,他收到调令,要带队伍去井冈山地区围剿红军。
他心里清楚,这哪儿是重用,分明是被排挤。
当晚他就把全营的干部叫过来,说,“这仗咱不打了,不是怕,是知道该站哪一边。”
他还掏出一封信,落款是朱德和陈毅,早先他就跟红军私下联系过,这是对方亲笔写的邀请信。
他跟大伙说,“红军不是山匪,他们打仗是为老百姓,不是为当官的。
咱们杀了这么多人,得问问自己,甘心给那些喝人血的官老爷当枪使吗?”这话一说完,没人有异议了。
为了不被发现,他们趁雨夜点着营火,用稻草包做了假人留在营里,分批撤了出去。
路上为了掩人耳目,毕占云让战士们脱了国民党军装,就用白布裹身,手里拿些简单的兵器。
他自己也换了衣服,就把一枚红星章藏在胸口,方便跟红军接头时证明身份。
翻山越岭走了三夜,战士们饿肚子、脚磨出血泡,没一个掉队的。

到了江西遂川,远远看见穿灰布军装的红军岗哨,毕占云赶紧上前说,“我是毕占云,奉朱陈二将之邀,率部归队。”
后来红军把他的队伍整编为红四军特务营,还让他当营长。
战士们穿上新军装,才算真正有了信仰,不再是被人随便驱使的兵了。
长征乞讨万里归队,一枚红星章撑住的苦旅
本以为跟着红军干革命就稳了,没成想1935年秋天又出了岔子。

那时候部队在草地里艰难行军,毕占云带着几个伤员、几十名战士,还有些军需物资,负责掩护红军主力撤退。
到了晚上,队伍翻一条无名山梁的时候,突然遭到伏击。
到处都是枪声、喊叫声,乱得像一锅粥。
毕占云想把残兵集合起来,可通讯员中枪倒下了。

等他滚到一个山坳里再出来,身边就剩一把手枪、一枚红五星徽章,浑身都是泥和伤,队伍早就散了。
从那天起,毕占云开始了一段没人能想到的路,一个带着红星章却没法证明身份的“红军孤魂”,靠乞讨穿越敌占区,要从兰州走到西安,再走到陕北。
乞讨这事儿,对一个军人来说多丢人啊,可他没别的办法。
有一次他三天没吃东西,只能蹲在井边舔结的冰碴子;还有个寒夜,他躲在牛棚里避雪,老鼠在脚边跑来跑去,他也顾不上怕。

本来想找点正经活干,可他身上有伤,又不敢暴露身份,只能靠别人给点剩饭过日子。
后来他在一间破庙外头,看见一张被雨水打湿的旧报纸。
上面有段话写着,“红军主力疑向陕甘边进发,或将建立新根据地。”
他赶紧把报纸折好揣进怀里,从那以后,每到一个地方就打听红军来过没有。
就是这张报纸、这枚红星章,撑着他没放弃。
从兰州到西安,再从西安往北走,一路上刮风下雨,他就踩着乡间小路走,专挑没人走的苦路。
终于有一天黄昏,他走到了陕北洛川。
那时候他满身风尘,老乡们都把他当乞丐赶。
他没办法,只能从怀里掏出那枚红星章。
巧的是,当场有个地下交通员,一看这徽章就愣了,问他,“你是……红军?”

当天晚上,他被送到陕北的一处红军驻地。
踏进营地的那一刻,他把红星章掏出来放在桌上,声音哑得快说不出话,可每一个字都有力气,“我走散了,我是红四军毕占云,回来报到。”
营地里一下子静下来,军医过来小心剪开他粘在身上的衣服,所有人都看愣了,他全身上下几乎没有一块好肉,膝盖烂得露出骨头,双脚因为冻疮和感染肿得不像样,胸口和背上还有早年打仗留下的旧伤。
这一路没有战鼓,没有军旗,就他一个人,凭着一颗没动摇的心走回来。
这哪是失败者的乞讨,分明是英雄归队。
再后来就是1952年开封车站的那一幕。
毛主席拉着他的手,除了问“你去哪了”,还记着他当年在井冈山的事。
俩人后来在红洋楼的小院里坐着聊天,毛主席说,“我还记得你在井冈山带特务营,伙食紧、补给断,你把山里老乡接到军部做饭,说‘红军要有家的味道’。那时候我就知道,你不光会打仗,还懂照顾人。”
毕占云听了这话,也忍不住感慨,“那时候就觉得,不能让战士饿着冻着,他们跟我出生入死,不能让他们觉得革命就只是吃苦。”
毛主席又问起他长征乞讨的事,他说,“说出来都丢人,连老婆孩子都不信。可那时候心里就一个念头,只要活着,就得找到组织。人活着不是靠吃饱穿暖,是靠一口气,一口信仰的气。”
这话让毛主席特别触动,他说,“老毕,你是硬骨头,是红军里最硬的那一块。你没死,我高兴;你还在干革命,我感动;可我更难过,这么多年,我们一直不知道你在哪。”
那天俩人从井冈山聊到瑞金,从长征说到陕北,一直聊到深夜,毛主席最后说,“你回来了,真好。”
毕占云这辈子,从国民党的连长变成红军的营长,从长征路上的乞讨者变成新中国的将领,1955年还被授予中将军衔,后来当河南省军区司令员、武汉军区副司令员,直到1977年在郑州去世。
他从来没跟组织走散过,只是走了一段最艰难,却也最坚定的革命路。
现在回头看他的故事,你会发现,真正撑着人走过难路的,从来不是别的,就是心里那口气、那份信仰。
毛主席那句“你去哪了”,问的是这二十年的经历,藏的却是对老战友的牵挂,更是对所有像毕占云这样坚守信仰的革命者的肯定。
这样的人,值得被永远记住。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