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武次位面】 作者:丰羽
据《防务亚洲》10月10日报道,黑客组织泄露了一份俄罗斯国家技术集团公司(Rostec)的内部文件,揭露其为印度海军提供的米格-29K舰载机存在严重的系统性缺陷。
之所以说问题严重,是因为出问题的是雷达系统。
俄方声称该雷达具备120公里探测能力、能同时锁定10个目标,性能相当先进。
然而,其在印度海军服役中实际表现极差,平均无故障时间仅60小时,远低于合同中承诺的150小时。
而更令人震惊的是,俄罗斯工程团队在多次内部测试中,发现雷达存在根本性缺陷,却通过造假手段掩盖真相,包括伪造测试数据,使用假雷达刷取运作时长,操控统计指标等。
这对于印度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印度早就觉得雷达不好使,现在终于确定,这是先天问题。
考虑到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印度都只有这一款舰载机,俄罗斯的骚操作算是直接瘫痪了印度两艘航母。
(外媒报道截图)
对于印度来说,这次战机出问题确实不是自己的锅,但受到的冲击更大,战机打不过别人那是技不如人,花大价钱买来的是残次品,可就是另外一回事了,相当于是被俄罗斯给定点爆破了。
米格-29K是印度目前两艘航母的唯一舰载机,自2004年起,印度累计投入超过22亿美元采购该机型以及相关武器系统与后勤保障。
结果这些投入换来的不是一支具备全天候出动能力的舰载空军,而是一批躺在甲板上等着返修的半废品。
数据显示,印度米格-29K的出勤率在2019年前后曾低至15%~47%,意即一艘航母若搭载20架战机,实际可用者不足10架,且即便能用,也无法确保升空之后雷达不会失灵。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印度的两艘航母加起来,战斗力约等于零,甚至小于零,毕竟在甲板上趴窝不会坠毁,如果飞起来,反而可能出大问题,战斗力直接为负。
如今印度号称有两艘航母,结果硬是被俄罗斯变成了两艘残次战机展览舰。
(印度航母)
而这一事件带来的最大伤害,不止于经济损失,更在于战略布局的失衡。
当前印度海军战略的主要目标,是在印度洋维持空中主导地位,以对抗中国海军向西延伸的远洋编队,同时在孟加拉湾—马六甲一线形成对中巴“夹击态势”。
米格-29K的崩盘,意味着全世界都知道,印度无法在航母编队上部署真正能战斗的舰载机,制空权只能依赖陆航单位,灵活性和响应能力大打折扣。
与中国抗衡就不用想了,即便这些战机是好的,也无法和歼-35相提并论。
主要是在与巴基斯坦海空对峙中,航母本该起到空中远投作用,如今却成了摆设,失去实战意义。
前些日子,印度军方还在吹嘘五七空战期间,印度航母压阵,取得了对巴基斯坦的“胜利”,得亏提前吹了一波,否则现在想吹都没法开口。
有人说,印度买了阵风舰载机,早晚还能支棱起来,但是根据印度和法国的协议,首批交付预计将在2028年中期开始,完整交付周期预计需至2030年左右。
而完成飞行员培训、舰载测试与整合部署至少还需额外一至两年时间。
也就是说,印度真正具备阵风舰载战力、能在航母上形成完整战斗出动能力,最快也要等到2031年前后。这意味着印度将经历一个长达五到六年的航母空窗期,而这五六年,你还得好生伺候着航母,否则又会变成舰载机来了,航母又趴窝了。
(中国舰载机)
不过从中国的角度来看,这算是一波战略红利。在全球军售体系中,中国与俄罗斯向来共享相似的客户群体:非北约国家、中等经济体、寻求性价比的武装力量,例如非洲、东南亚、南亚、拉美、中东等地。
米格-29K事件暴露后,俄罗斯的军火信誉遭到系统性打击,而中国已经形成了可对外输出的完整体系。
尤其是在舰载机这个赛道,不管是有人的还是无人的,不管是隐身的还是不隐身的,中国都有对应的产品。
在俄制体系坍塌、欧美体系过贵且政治附带条件太强的背景下,中国军工体系可以说是唯一靠谱的选择。
而且印度这次吃的亏,还会让许多现有俄制战机用户,对现役俄制战机的维护前景、配件保障和未来升级产生严重怀疑,很可能会加速替换。
此外,除了战机领域,其他方面呢?俄罗斯会不会也有什么黑箱操作?
因此,这次俄罗斯的信任危机,将为中国打开难以想象的的市场空缺窗口,中国本就拥有超越俄罗斯的市场主导力和技术实力,这一事件之后,必将加速结构性转变。
(俄罗斯军工业不断衰落)
不过归根结底,米格-29K的丑闻,不是什么决定性因素,并不是说没有这个丑闻,中国装备就卖不过俄罗斯,就无法与俄制装备竞争。
外界普遍认为,俄罗斯军火出口困境是因西方制裁所致,但现实要严峻得多。
俄制武器的问题不是造不出来,而是研发跟不上了:雷达系统依赖冷战时代技术,发动机可靠性堪忧,电子战能力全面落后,软件与指挥控制系统几乎无法适配现代数字作战体系。
即便没有因为俄乌冲突遭到封锁制裁,俄罗斯的武器也正在逐渐淡出全球军售市场,仅靠几款支柱产品撑着。
而一旦像印度这样的大客户出现大规模订单撤退潮,其军工体系将遭受连锁式财务断裂,很多型号根本无法维持升级与技术迭代。
过去十年间,俄罗斯还能靠老旧平台维系市场惯性,如今这种惯性也在迅速耗尽,再加上没有中国这样的完整工业链支撑和科技迭代能力,未来只会进一步被边缘化。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