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70后这一代人,也到了做爷爷奶奶的年纪了。

虽然我们只是活了五十年左右,但是人生的跨度很大,或者说经历了社会的巨变。

从家庭方面来说,我们自己多半有几个兄弟姐妹,我们的子女却寥寥无几,独生、两个的情况居多。

从养老方面来说,我们正在适应“靠自己”的养老模式,想尽办法退休;而我们的老父母还在延续“养儿防老”的模式,期待几代同堂。

鉴于家庭和社会现实,我们应该如何跟逐步成年的子女相处呢?实现家庭的顺利转型呢?

给大家提个醒:父母和子女,并不是“一家人”。

五十多岁的70后,要尽早明白:父母和子女,并不是“一家人”

01

最近有一个热门话题:男孩高考575分,却被父母赶出门。

男孩小凯,是湖南长郡中学的尖子生,曾经在学校有过前一百名的好成绩。

但是他后来因为沉迷手机,成绩断崖式下滑。并且父母多次沟通,教育,都无济于事。

在父母的教育下,小凯曾经有承诺:“买了手机会好好学习。”

有了手机之后,他却一反常态,早自习都翘课,躲在厕所玩手机。夜里也偷偷玩。

对小凯的教育,父母几乎使出了浑身解数,但是效果却没有。

还逼着小凯去做暑假工,可没两天就不干了。

也提出过,用勤工俭学的方式,促进学业。但小凯全部拒绝了,就要父母全部兜底;小凯还提出,父母不能干涉他的自由。

父母终于耐心耗尽,对小凯失望至极,把家门的密码改了,不让小凯进门。小凯只能求助媒体,希望能够调解一下和父母的关系。

面对媒体,母亲生气地说:“文凭并不是最重要的,他的态度、思想才是最重要的。”

母亲还说:“我们已经跟你讲得很清楚了,找任何人都是空的,我们各自安好。”

五十多岁的70后,要尽早明白:父母和子女,并不是“一家人”

70后的夫妻,孩子要么在高考,要么已经上大学,要么刚刚走出大学,开始混社会。

孩子的表现如何,都服从父母的安排吗?还是孩子积极向上,有自己的出路?

如果你的孩子如大家议论中的小凯一样,岂不是很担忧?

第一,孩子一直在父母家,吃喝玩乐都是父母承包。父母无条件兜底,孩子就永远长不大,也会啃老。

第二,忽然就把孩子推向社会,让其自己过日子,完全不靠父母,这孩子也似乎做不到。很多孩子,自食其力都难。

70后,不得不承认,我们的孩子长大了,我们需要调整两代人的关系了。

五十多岁的70后,要尽早明白:父母和子女,并不是“一家人”

02

作家龙应台写了一段很经典的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能与时俱进的70后,已经开始送孩子远行了,而不是把孩子强留在家里。

从无条件给孩子承担一切条件,到只是给孩子“搭把手”。

告诉孩子,父母会变老,收入也会变少。还可能在五十多岁,就失业,并且再也找不到一份有模有样的工作。

家业的接力棒,孩子必须要接住。

孩子有难处,父母就是帮点忙,无法代劳了。帮忙,大概就是给点应急的生活费,在事业上给建议,帮忙带娃等。

从和孩子朝夕相处,到各自在不同的城市,常常牵挂。

允许孩子远走,而不是强留在老家工作。

孩子独自走远了,能够隔三差五打个电话回来,可以过节的时候,和父母团聚。这就很好了。

我们要相信孩子,会在新的城市扎根,生长。

从孩子有了对象开始,就鼓励孩子有自己的小家庭,把大部分的心思放在小家庭里。

按照农村的习俗,孩子有了婚姻,就要分家。

现在,孩子有了对象,就可以着手“分家”。分家也不是如以前一样,分老家的财产,而是让孩子在自己喜欢的城市定居,有小屋,有工作,有人爱。

一些有经验的父母,还这样说:“不要总是待在孩子身边,这会让孩子很难找到对象。”

确实,孩子有自主权,不被父母控制八小时之外的时间,就能大大方方地约会,遇到心仪的人。

从对孩子花钱,到父母自己存钱,积极筹备养老。

父母别不知道,自己有退休金,存款,房子,不让孩子养老方面多考虑,也是一种帮助。

综合一下。把孩子从父母的家里,慢慢地推出去,帮助孩子有新的家庭,就是——父母之爱子,计当深远。

五十多岁的70后,要尽早明白:父母和子女,并不是“一家人”

03

很多70后,也许有一个疑惑点:只有一个儿子,要不要分家?或者,只有一个孩子,要不要分家?

以后家里什么都是孩子的,没有人去争抢。我们老了也是靠孩子,没有另外的依靠。不分家,应该是合情合理的。

但我要给你一个这样的答案:早分家是明智的选择,不要等到家里鸡飞狗跳了再分。

孩子长大了,家里会添加新的人口。几代同堂的古人模式,就扛不住了。

儿媳的态度,女婿的脸色,父母受得了吗?

有的儿媳,把家门的密码改了,都不告诉公公婆婆,这也不是没有过。

70后,终究会明白一个大道理:父母的家,永远是儿女的家;儿女的家,可能父母连门都进不去。

各自安好,有些冷淡,却是最好的安排。

作者:布衣粗食。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