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6月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7%。洛杉矶超市里的哥斯达黎加香蕉价签已悄然上涨到每磅54美分。这记响亮的耳光,抽在特朗普“民众不会承担关税成本”的承诺上,也揭开了贸易战溃败的序幕。

半年前,特朗普高调宣布“用关税让中国屈服”。但现实却演变成荒诞剧:中国上半年GDP增长5.2%,贸易顺差突破1万亿美元,对东盟出口激增18%,填补了美国缺口。而美国通胀率飙至四个月新高。美联储预测,美国今年经济增速将跌破1%。

特朗普发动对华贸易战有何后果

这场豪赌暴露了根本误判,21世纪的中国不是80年代的日本,美国没有强大产业基础,可以用关税和汇率重建贸易优势了。当中国掌控全球75%稀土加工产能,连美军F-35战机每架都依赖900磅中国稀土时,特朗普的税收负担全都压在了美国消费者身上。

特朗普的溃败从一场“48小时投降”开始。4月11日深夜,美国海关突然豁免智能手机等20类电子产品的125%关税,距离加税宣言仅过去9天。这场被《华尔街日报》称为“史诗级政策反转”的闹剧,源于苹果公司测算。如果关税生效,iPhone售价将飙升至2500美元,市场份额或暴跌40%。更讽刺的是,被豁免的90%商品,属于美国完全无法生产的“刚需品”,从工业母机到CT机零部件。关税大棒最终砸碎了美国自己的医疗器械供应链。

特朗普发动对华贸易战有何后果

深层次溃败在于经济结构的碾压。当特朗普幻想复制1985年广场协议,像压垮日本一样压垮中国时,他忽略了两个致命现实:美国制造业占GDP比重已萎缩至11%,而中国高达30%;更重要的是贸易结构的本质差异——中国出口美国的商品中93%是消费品,而美国对华出口68%为工业原材料。这种不对称依赖让诺贝尔奖得主克鲁格曼直言,美国卖给中国的是大豆牛肉,中国卖给美国的是工业制成品,谁更容易找到替代?

事实印证了判断:中国将美国大豆进口份额从40%压缩到20%,巴西供应商迅速补位。而美国父母发现儿童安全座椅涨价三倍,因为99%的货架商品印着“Made in China”。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债券市场。当特朗普扬言对华加征104%关税时,中方抛售750亿美元美债的威慑,引发国债收益率飙升,10年期美债突破5.5%关口。这个由36万亿美元债务堆积的庞氏骗局,每分钟需要23万美元利息输血,迫使特朗普12小时内豁免智能手机关税。《金融时报》的嘲讽一针见血:“债券市场决定了特朗普关税大棒的尺寸,而这根棒子比他想的小得多”。

特朗普发动对华贸易战有何后果

全球产业链用脚投票加速了霸权崩塌。二季度欧盟对华投资逆势增长39%,德国巴斯夫签下50亿欧元稀土订单;越南与中国升级自贸协定。当特朗普胁迫各国“对华脱钩换关税豁免”时,145个经济体与中国的贸易额已超过美国,南非总统拉马福萨的回应更干脆:“我们不需要选边站,只需要公平贸易”。

5月12日特朗普宣布削减对华关税时,《华尔街日报》的社论标题犹如墓志铭:“这不是胜利,是投降”。此刻中国的圣诞礼品生产线正全速运转,而美国零售商盯着日历发愁——离圣诞采购截止只剩两周,145%的关税悬剑下,他们仿佛看见新闻头条已写好:《偷走圣诞的特朗普》。当洛杉矶主妇为香蕉价格暴涨而皱眉时,这场始于霸权幻想的贸易战,终以常识的胜利落幕:挥舞关税大棒的手,永远拧不过产业链的钢筋铁骨。#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