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7月9日,在卡塔尔多哈进行的加沙地带停火谈判进入第四天,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已完成第六轮间接会谈,却仍未取得突破性进展。这场闭门谈判中,双方仅在人道主义援助和以军撤军的部分议题上略有松动,核心分歧依旧顽固,而以色列同时抛出的“加沙人道主义城”计划,更让局势增添变数。

加沙停火谈判为何陷僵局

从谈判进程来看,僵局的背后是巴勒斯坦方面对以色列谈判权限的质疑。一名巴勒斯坦官员透露,以方谈判小组“只倾听、不谈判”,缺乏自主决策权力,所有问题均需传回国内协商,这被巴方视为阻挠协议达成的拖延策略。这种权限受限的谈判模式,使得四天六轮的磋商难以触及实质问题。

当前谈判的核心卡点集中在三个方面。其一,人道主义援助分配主导权之争。哈马斯坚持由联合国等国际组织负责物资分配,以确保援助公平覆盖加沙民众;而以色列则力推由美以支持的“加沙人道主义基金会”主导,双方在这一问题上互不相让。

加沙停火谈判为何陷僵局

其二,以军撤离的范围与时间表存在根本分歧。哈马斯要求以军完全撤出加沙,并明确撤离时间表;以色列却试图保留在“莫拉格走廊”“费城走廊”及拉法等地的驻军,即便9日提交新方案,也仅同意在60天停火期内从部分地区撤离,远未满足哈马斯的诉求。

其三,停火期限的延续机制成为争议点。哈马斯希望斡旋方承诺,若60天内未达成最终协议,停火与谈判将自动延续;但美国明确拒绝在协议文本中约束以色列,仅口头表示反对以方重启军事行动,这让哈马斯对停火的持续性存疑。

加沙停火谈判为何陷僵局

值得注意的是,谈判停滞之际,以色列抛出的“人道主义城”计划引发国际社会批评。以国防长卡茨提议在拉法市废墟上建设集中安置点,容纳加沙全部人口,且居民进入后不得离开,总理内塔尼亚胡对此表示支持。前高级外交官阿隆・平卡斯直言,这一计划本质是“集中营”,既不切实际又违背道德。

尽管双方表态积极,哈马斯称愿释放10名被扣押人员,以色列表示寻求停火与换俘协议。但核心分歧与争议计划的出现,让加沙停火的前景依然迷雾重重。如何在保障人道主义需求、尊重领土主权与实现地区安全之间找到平衡点,仍是摆在所有谈判方面前的严峻挑战。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