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知名智库最近联合发表“核不扩散与美国安全”的政策报告,提议与俄罗斯和中国展开核不扩散的务实外交合作。尤其是在东亚和中东利益扩大的中国,报告建议,要以利害关系劝说中国在朝核、伊核等问题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但又不能过分强调日本和韩国自己发展核武器的可能性。
中评社报道,哈佛大学贝尔福中心、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核威胁倡议三个智库组成由13名包括赖斯、哈德利、舍曼等前美国政府高官、议员和专家组成的专题工作组,日前发表题为“防止核无政府时代:核扩散与美国安全”的报告。
工作组一致认为,美国在阻止核武器扩散方面仍具有关键利益,华盛顿必须努力强化相关原则,并调整相关手段以支持这一目标的实现。如果有更多的国家(无论是友好的还是不友好的国家,或是地方性组织)获得核武器,那么世界将会变得更加危险。然而,要想行之有效,华盛顿针对核扩散问题所采取的策略必须进行调整。
报告强调,要对中国和俄罗斯采取务实外交。报告指出,随着中国核力量的增强,美中之间的紧张关系依然显著。尽管认识到当前改善关系的实际限制,但仍有可能利用双方对核武器扩散的共同关切,避免对防扩散工具和机构造成进一步损害。政策制定者还应做好准备,利用地缘政治变化带来的新机遇,尤其是与中国——这个全球利益不断扩大的大国——合作的机会。
报告认为,美中关系有着与美俄关系截然不同的出发点。华盛顿与北京在经济上的联系比华盛顿与莫斯科之间更为紧密,但两者从未像莫斯科与华盛顿过去为遏制核扩散所采取的行动那样,形成过一致的合作模式。事实上,中国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加入全球核不扩散机制。数十年来,中国相对于美国和俄罗斯而言拥有相对较小的核武库,尽管如今中国广泛支持核不扩散机制,但北京方面并未感到有必要承担领导角色。
报告指出,中国作为全球大国的崛起,正在重塑战略格局。北京正在大规模扩充和现代化其核能力,与此同时,中国大幅加强了非核力量。
报告承认,关键地区的安全局势发展,以及华盛顿与莫斯科之间以及华盛顿与北京之间更为广泛的紧张关系和相互冲突的世界观,使得遏制扩散问题变得更加困难。双边沟通渠道已经萎缩,而且每个国家更广泛的战略重点有时与非扩散目标存在冲突。各方似乎越来越倾向于从地缘政治竞争的角度来看待扩散问题。
报告承认,说服俄罗斯和中国彻底改变其政策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不过,俄罗斯和中国政府仍继续宣示支持核不扩散,而且两国都有充分的理由反对更多国家获得核武器,这为美国提供了一些筹码和机会。华盛顿至少应该试探一下莫斯科和北京是否愿意合作。
报告强调,美国对抗核武器扩散的策略不能依赖与俄罗斯或中国的合作,但也不能完全放弃寻求共同点的努力。与冷战时期不同,美国无需构建新的架构来防止核扩散,而是要维护并尽可能加强现有的架构。华盛顿应当寻找利益可能一致的领域寻求合作机会,同时也要对短期内能够取得的成果保持现实态度。美国还应准备利用可能因地缘政治变化而带来的新契机,开展务实的外交活动。
尤其是中国,报告认为,中国在崛起过程中总体上更倾向于保持稳定,它在维持与全球经济的联系的同时,也在努力重塑国际秩序以使其自身受益。中国和美国的贸易、经济、科技关系也十分紧密,这种紧密关系不同于美国与苏联之间的关系。北京在遵守全球核不扩散标准和规则方面的表现不一。美国和中国在许多其他战略重点问题上也存在重要且可能无法调和的立场,这在任何关于核问题的合作努力中都必须予以考虑。
报告进一步表示,找到与这个相对较晚加入核不扩散体系、最初被排除在外且对许多此类机构和实践持怀疑态度的国家合作的方法,将是未来几年政策制定者面临的关键任务之一。鉴于中国的崛起,北京方面可能会认为有必要采取更多措施来遏制核扩散风险,这并非出于维护当前由美国主导的秩序的意愿,而是因为更多的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会威胁到其自身的利益。
报告认为,中方有充分的理由反对核武器扩散。在东亚,最有可能发展核武器的国家是美国的盟友,这些国家将对中国的地位构成直接挑战,并大大增加冲突的风险。韩国和日本对中国核武器和常规武器的扩张以及朝鲜核扩张的担忧,为美国提供了一个可以在私下谨慎利用的压力点。
报告宣称,通过强调中国未能遏制朝鲜或提高自身核态势的透明度或克制力,可能会迫使美国在印太地区的盟友考虑核选项,华盛顿可以向北京表明,中国在防止本土核扩散方面与美国有着共同的利益。同样的动态也可能促使印度增加其核武库,这将对巴基斯坦的核决策产生溢出效应。亚洲核扩散和冲突的加剧可能会扰乱中国的经济和繁荣目标。事实上,中国已在区域一体化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财政和政治资本。
报告说,中东是中国能源和贸易利益的关键枢纽。如果伊朗跨越核门槛,其可能产生的后果,包括对伊朗发动更多常规军事打击,或导致其他中东国家核扩散,都可能破坏该地区的稳定,损害中国的利益,并扰乱关键的供应链。近年来,中国一直渴望成为地区和平的调停者,不仅与伊朗,也与沙特阿拉伯;这种新兴的外交姿态可能会使北京更愿意、更有能力进行有效的干预。华盛顿应该强调伊朗核扩散(这也可能引发沙特的核武器采购)可能如何破坏中国在该地区的能源和贸易战略。如果成功,这种接触可以鼓励中国采取建设性行动,例如加强制裁协调,或在防止区域核扩散的旗帜下召开多边会谈。
报告承认,利用中俄核扩散担忧需要谨慎。美国不应拿日本、韩国或波兰的核扩散威胁中国或俄罗斯。这样做可能会无意中激起这种欲望,引发华盛顿难以控制的进程,更不用说开创一个危险的谈判先例。相反,美国应该邀请中俄合作,避免出现双方都不希望出现的结果,包括朝鲜、伊朗或其他国家非法向尚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提供核武器技术或材料。
报告还建议,应当寻求联合国安理会五常就核扩散风险开展合作,五常对话偶尔也会在核问题上达成共识。例如,2022年1月,俄乌战争前,五国领导人罕见地发表了一份联合声明,宣称“核战争不可能打赢,也绝不能打”,并重申核武器应用于威慑而非侵略。这份声明表明,至少在基本原则层面上,各方存在着共识。此类声明重申了五大常任理事国对《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支持,并提供了警告手段。
报告提议,美国应向俄罗斯和中国提议,努力巩固五大常任理事国对不扩散核武器的承诺。例如,华盛顿可以提出一项新的五大常任理事国承诺,反对核武器扩散,并表示支持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保障监督、核供应国集团的政策和其他相关文书。美国还可以与其盟友密切协调,提议五常共同同意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这将抑制核扩散的动机。多年来,五常均已发布过类似“消极安全保证”的版本,尽管也有一些附加条件或例外(中国除外,中国坚持“不首先使用”的政策)。提出类似的声明,可以促进就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核信号进行建设性对话。
关于对中国展开外交的建议,这份报告提出,建立国际联盟,加强对北京就核风险的沟通。美国可以而且应该继续劝说中国阻止核武器进一步扩散。这包括向北京重申朝鲜的核活动可能进一步加剧亚洲核扩散,以及阻止平壤向其他有核武器野心的国家出口敏感核技术的必要性。在可能的情况下,美国还应与其他国家,特别是全球南方国家,合作应对核扩散风险,并要求这些国家在双边和多边场合与北京进行磋商。这样做可以缓解中国对被排除在重大国际倡议之外的担忧。其他呼应美国核立场和担忧的声音有助于鼓励中国的合作。为此,美国还应加强对中国声明的回应,这些声明将美国的各项安全活动(例如与澳大利亚和英国在核动力潜艇方面的合作)视为违反《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非法行为。
报告提出开辟核能安全、安保和防扩散领域实质性沟通与合作的新途径。美国和中国此前曾就核材料安全措施开展合作。2016年,两国共同宣布在北京设立核安保卓越中心,这是一个旨在分享核设施安全保障和防止核恐怖主义最佳实践的培训和研究机构。此外,美国和中国建立了定期核安保对话,该对话至少持续到2018年,每年举行一次,以协调打击核走私的行动并加强放射源安全。中国监管机构与美国核管理委员会就有效监管AP-1000(一种在两国同时运行的反应堆)进行了密切合作。这些努力表明,中美核专家之间的务实合作能够取得切实成果。
展望未来,报告表示,即使美国寻求解决与中国在贸易和技术管控方面的分歧,华盛顿也应寻求恢复、扩大和提升这些技术对话。例如,恢复中美核能合作官方委员会或工作组,可以促进关于核安全、保障措施、出口管制和先进反应堆安全标准的讨论。此类论坛可以检验是否有可能取得进展;如果成功,双方的协调将有助于在核出口方面建立更严格的标准和实践。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