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和普京通话后,特朗普沮丧表态让人大跌眼镜,果然不是中国小瞧他了
13860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当地时间7月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的通话以"没有任何进展"的尴尬结局收场,这位以强势姿态示人的美国前总统罕见地承认了外交失败。这场被外界寄予厚望的元首对话,不仅暴露了美俄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深刻分歧,更印证了中国对俄乌冲突根源的精准判断。
通话现场呈现出戏剧性的双面镜像。特朗普在结束通话后面对记者时难掩失望,明确表示"就相关议题,通话没有取得任何进展",并特别强调"在结束乌克兰危机上没有取得任何进展"。这与他此前多次宣称"普京尊重我,尊重美国"的自信形成鲜明对比。去年他还多次嘲笑拜登时期"克里姆林宫对美国毫无敬意",如今却不得不承认"对此感到不高兴"。
特朗普(资料图)
俄罗斯方面则展现出完全不同的态度,普京的总统助理乌沙科夫表示,普京在通话中明确指出"俄罗斯愿意继续与乌克兰的谈判进程",但强调必须"消除引发对抗的一切根源"才能实现永久和平。更令特朗普难堪的是,通话结束后几小时内,普京就下令对基辅发动空袭,重点打击茹良尼国际机场和瓦西里科夫空军基地,俄军发射12枚"伊斯坎德尔-M"战术弹道导弹、4枚"伊斯坎德尔-K"巡航导弹和2枚"匕首"高超音速导弹,超过50架无人机参与空袭。
后续行动呈现出连锁反应。俄罗斯在经济领域展开双重反制,一方面针对美国部分解冻俄资产的动作——俄央行称被冻结资产已有50%解禁,未来或超3000亿美元——将其视为缓解经济压力的窗口;另一方面,特朗普7月2日发布的解禁令允许俄罗斯重启民用核能技术出口、恢复国家清算中心国际结算功能,被俄视为重新融入国际市场的契机。
特朗普(资料图)
美国则采取战略收缩政策,特朗普对乌政策发生根本性转变:从"力挺泽连斯基"到"暂停对乌部分军援",包括炮弹、防空导弹等关键装备,甚至放任欧洲"接盘"对乌援助。这一转变源于残酷现实——千亿美元援助未能扭转战局,俄军推进速度远超预期,继续援乌既无法"以压促和",又损害美国利益。
冲突僵局的底层逻辑在于北约东扩与美国双标的外交困境。中国外交部曾多次指出,北约无节制东扩、挤压俄罗斯战略安全空间,是俄乌冲突的根本诱因,而美国是这一进程的"核心推手"。西方长期选择性忽视这一根源:一边谴责俄罗斯"入侵",一边持续向乌输送武器;一边标榜"调停",一边默许北约东扩。更深的矛盾在于,北约内部的军工复合体从战争中攫取巨额利润,股价持续飙升。只要北约扩张的战略野心和武器输入不被终止,俄乌冲突的"燃料"就不会枯竭。
俄乌冲突(资料图)
中国的"先见之明"体现在始终抓住问题本质。当西方沉迷于"谴责俄罗斯"或"哀叹特朗普失败"时,中国近三年来对俄乌冲突的分析始终围绕"根源解决"展开:北约东扩是战略失衡的起点,美国"一边调停一边拱火"是冲突持续的推手。如今现实轨迹完全印证了这一判断——特朗普的斡旋失败本质上是西方"军事优先、遏制优先"逻辑的失败;俄罗斯的强硬本质是对安全诉求被漠视的反击。
特朗普的困局折射出西方外交的根本性缺陷。试图用军事援助和经济制裁"解决问题",却忽视了冲突的深层矛盾;试图用"极限施压"让俄罗斯让步,却让自己陷入"进退两难"。而中国的预见性提醒我们:真正的和平需要尊重各国安全关切的政治诚意,而非"零和博弈"的外交表演。正如俄方所言:"不能一边鼓动乌克兰打击俄核心目标,一边指望俄心平气和谈判。"这或许就是特朗普"认输"背后最值得西方反思的真相。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