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为特朗普的“尼克松式赌博”买单

半个世纪前,美国经济学家从尼克松时代汲取了一个惨痛教训:当政治干预美联储时,代价总是由全民买单。如今,唐纳德·特朗普似乎从尼克松那里学到了另一课:如何把这场干预变成政治武器。

1960年,尼克松输掉总统大选时,指责美联储利率过高引发经济衰退,导致选民惩罚了他。到了1972年,他决心不让历史重演,通过施压美联储,逼其放松货币政策,以维持经济繁荣直至选举。而特朗普,正试图复刻这套“阴谋阳谋并用”的政治操作。

谁为特朗普的“尼克松式赌博”买单

尼克松

面对明年可能失利的中期选举,特朗普正在效仿尼克松的“诡计老爹”策略,推动降息以拉动经济,从而确保“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国会阵营至少能延续他的执政周期。

历史的镜子足够清晰:当年尼克松时期,美联储在政治压力下多次放弃紧缩政策,任由经济过热。结果,1974年通胀率飙升至12%以上。要将通胀压回5%以下,美国经济付出了长达八年的代价。

谁为特朗普的“尼克松式赌博”买单

讽刺的是,特朗普此时要求降息,恰逢美国经济总体稳健、股市屡创新高。尽管多数选民对他的经济表现并不满意,但那些看似鲁莽的政策,包括加征关税、移民突袭行动以及规模庞大的减税计划(预计将增加数万亿美元赤字),暂时还未引发全面的经济灾难。

不过,裂缝正在出现。除IT设备与软件外,美国企业投资已连续数季下滑。即便如此,美国二季度GDP仍增长3.8%,创两年来最快增速。就业放缓的主因并非需求疲软,而是劳动力供给不足。特朗普对外来劳工的打压让劳动力市场骤然收紧。要知道,美国劳动人口中每五人就有一人是外籍出生。

谁为特朗普的“尼克松式赌博”买单

通胀方面,尽管特朗普对全球进口商品的大规模加税被预期会推高物价,但通胀飙升迟迟未现。多数经济学家认为,这些关税可能扰动短期价格,却不足以改变公众的长期通胀预期。

但真正的风险在于,特朗普若试图彻底掌控美联储,金融市场可能掀起风暴。最高法院若允许他撤换美联储理事丽莎·库克,以任命其经济顾问、现已进入理事会的斯蒂芬·米兰为心腹,那将被视为政治入侵金融独立的危险信号。而若特朗普进一步迫使主席鲍威尔提前离任,市场恐怕不会坐视。

谁为特朗普的“尼克松式赌博”买单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

特朗普在6月要求美联储一次性降息1个百分点;米兰则呼吁年内降息至3%。倘若总统真能施压成功、强行刺激经济与股市,后果可能重演“解放日”惨剧。今年4月,特朗普突袭式全面关税让长期利率暴涨,投资者纷纷抛售美股、美债与美元。

尽管风险巨大,特朗普的“尼克松式赌博”并非完全不理性。短期来看,刺激经济有助于提升中期选举前的繁荣幻觉,为他巩固国会控制权服务。至于长期代价,那是之后的事。

谁为特朗普的“尼克松式赌博”买单

历史早已给出警告。1979年,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为抑制通胀,将短期利率一度推高至20%以上,引发严重衰退,失业率超过10%。而特朗普显然不在意这些代价。他似乎坚信自己能在短期内“掌控局势”。债券崩盘?命令美联储买债。房贷利率太高?让央行直接购买抵押贷款证券。

他用八个月的时间证明了一个事实:削弱美国经济根基的风险,绝不会阻止他的政治进攻。从封杀移民到围堵贸易,从削减科研经费到打击大学、挑战法治,特朗普在系统性地拆解支撑美国长期繁荣的制度基石。

谁为特朗普的“尼克松式赌博”买单

特朗普或许真的相信贸易逆差是“邪恶”的结果,认为征税可以不推高成本,或是驱逐劳工不会损伤经济。毕竟,他曾在疫情期间提出“注射消毒剂治新冠”的奇想。

但在政治上,特朗普有一种原始天赋,他比任何人都懂权力的滋味。整个总统任期,几乎是一场为权力本身而展开的实验。控制美联储,是这场实验的最新一步。哪怕美国经济因此陷入滞胀,只要坏消息不在未来12个月爆发,特朗普就能赢下他的政治赌博。

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本账号观点。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