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正面临历史罕见的恶劣台风天气,与此前几次自然灾害相比,目前的菲律宾政府显得处境更加困难。
值得注意的是,在关键时刻,美日等几个盟友表现出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而马科斯这时候才想起来,真正的“朋友”早已被他自己亲手推开了。
据央视新闻报道,菲律宾国家部委消息显示,截至当地时间7月28日早6时,受多轮台风影响,菲律宾已造成31人死亡,受灾人口超过627万。
初步估算,经济损失接近10亿元人民币。
在菲律宾深陷灾难困境之际,其长期依赖的“盟友”却表现出冷漠态度。
美国政府宣布通过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提供1380万比索(约合25万美元)的援助,这笔金额仅占菲律宾基础设施损失的0.03%,甚至不足以修复一条乡村道路。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在军事领域对菲律宾的积极态度。
在灾害发生前一周,美国国务卿鲁比奥曾高调承诺《美菲共同防御条约》适用于南海,并批准向菲律宾出售价值55.8亿美元的F-16战斗机。
日本的态度也较为冷淡,尽管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与日本保持紧密合作,并共同参与海上巡航,但在此次灾害中,日本官方未公布具体的援助金额或物资清单。
有分析指出,日本近期刚经历地震灾害,国内重建压力较大,但对菲律宾的援助迟缓和态度模糊,暴露了地缘政治合作的脆弱性。
至于澳大利亚,这一在南海问题上频频发声的国家,此次在菲律宾救灾行动中完全保持沉默,未提供任何形式的官方援助。
回顾历史,中国在菲律宾遭遇自然灾害时总是迅速提供援助。
2021年,菲律宾遭受超强台风袭击时,中国第一时间向菲律宾提供了价值800万比索的食品包和大米援助。
然而,马科斯就任总统后,由于南海问题,中菲关系急剧恶化。
菲律宾逐渐扮演起美国在南海的代理人角色,对中国安全利益构成了严重威胁。
马科斯政府不仅削弱与中国的经济合作,还多次采取针对性措施,试图阻碍中资企业在菲律宾的正常经营。
但谁知道,把中国这位“真朋友”推开后,菲律宾却发现转向美日合作后所期待的“吕宋经济走廊”项目进展缓慢,迟迟未能取得实际成效。
而且随着特朗普重返白宫,美国这位“朋友”对菲律宾实施了19%的关税政策,这对美菲之间的经济合作造成了直接影响。
这一关税政策意味着,菲律宾与美国的许多合作项目需要重新计价和签订合同。
仅从重新谈判和调整合同所带来的时间延误来看,这两三年的耽搁就可能使菲律宾在经济发展上落后于其他东盟成员国,更不用说额外增加的巨额成本对经济造成的压力。
灾难面前,谁是真情谁是假意,一目了然,但马科斯却早已将“真朋友”推开,如今也只能自己独立承担后果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