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空气中弥漫着草原特有的清冽,就在政府大厦“国家宫”前,一场隆重却又透着几分异样的欢迎仪式正在进行。
当那辆镶嵌着菊花徽章的日本专车,在红蓝黄三色旗帜的映照下缓缓驶入广场,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车门开启的瞬间。
毕竟,这可是日本德仁天皇即位以来的第三次国事访问,也是今年天皇夫妇计划的唯一一次出国访问。
最为关键的是,他们的目的地并非豪华的国宴厅,而是那座矗立在郊外多年的“日军战俘纪念碑”。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
就在中国刚刚纪念“七七事变”88周年的节骨眼,日本皇室却在他国土地上纪念战俘,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外交意图?
海的那边
要说身在亚洲腹地的蒙古国是如何与远在海上的岛国扯上关系,还得从日本的“慷慨解囊”讲起。
蒙古国是在苏联的主导下建立的国家,很长一段时间内,他都是作为苏联的卫星国而存在的。
这也就意味着,蒙古国的发展必将严重依赖苏联的帮扶,而1991年苏联的解体,无疑让蒙古国一下子失去了“靠山”,经济转型也陷入了重重困难之中。
而就在各国都没对蒙古国提起重视的时候,日本却率先抓住了这个机会,大手笔地施以资金援助,以至于直接成了蒙古国当时最大的“金主”。
截止到2004年,日本累计援助已经超过12亿美元,赫然占据了当时蒙古国外援总额的70%。
日本这么上赶着给蒙古国送钱,自然不是“善心大发”,而是潜藏着更大的野心。
果不其然,就在2009年与2010年日本连续跟蒙古国签下核能合作备忘录和稀土联合勘探,盯上了宝贵的铀矿、稀土,这下,日本保障自己能源高科技产业“口粮”的企图才彻底显现。
为了更好地用“援助换资源”,日本进一步将这种合作“制度化”,在2009年,开启了两国自由贸易区的谈判,最终在2015年,签定了《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根据这份协议,日本对蒙古国96%的商品在10年内实现零关税,这就让蒙古国的羊绒制品行业获得了难得的发展空间,作为回报,蒙古国也逐步取消了对日本部分产业的关税。
得益于此,日本三井物产这样的巨头,才得以在蒙古国投资了奥尤陶勒盖金铜矿和塔温陶勒盖煤矿等能源产业,为日本尤其薄弱的资源动脉“续上了命”。
可光有了钱和贸易也还不够,日本更是在政治上对蒙古国提出了更多的诉求,以至于在联合国安理会改革及朝鲜核问题上,蒙古国都紧跟着日本的步伐。
对于日本来说,蒙古国更是成为了其在东北亚战略棋盘上的一枚重要棋子,尤其是安倍晋三上台后,创下了三度访蒙的历史记录,把他所谓的“自由开放印太战略”和蒙古国深度绑定。
此后,两国还把战略对话提升到新高度,甚至还搞起了“日美蒙三边对话”机制,在东北亚“狂刷存在感”。
这种“你情我愿”的战略配合,让蒙日关系越走越近,不过,二者的交往也并非没有烦恼……
陆的出路
表面上看,蒙古国靠着日本的援助和技术,实现了经济多元化,但其背后,却也蕴含着地缘战略的考量。
如果要形容蒙古国的外交策略,那“蜘蛛网”一定会是个不错的概括,不过,这个“蜘蛛网”所依托的支撑,并不在两极的张力,反而是一个个“支点”撑起了庞大的“网络”。
为了避免重蹈历史上过度依赖单一强国的覆辙,蒙古国在1994年就明确提出了“开放、中立、多支点”的外交原则。
这套外交原则的核心在于:一方面要跟中俄两大邻居搞好关系,另一方面还得积极拉拢美国、日本、欧盟这些“第三邻国”入局,搭起一个多层次的国际支持网。
蒙古国利用这些所谓“第三邻国”,通过将他们引入亚洲“棋局”,来“平衡”中俄。
作为没什么实力的小国,蒙古国在军事和政治的平衡上其实也难有更大的作为,于是它便把重心放在了经济多元化和国际话语权的提升。
蒙古国希望通过吸引非邻国的投资和技术,提升自己在区域合作中的议价能力,顺便也把自己的经济结构从单一的矿产和畜牧业,发展得更加丰富。
于是,在这张“多支点”的外交网络中,距离最近的“第三邻国”日本,就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位置。
日本的经济援助和技术合作毕竟是实打实的“真金白银”,这就极大程度上缓解了蒙古国在民生领域的改革压力。
2019年蒙日美三方会议提出要加强数字经济和网络安全合作,就是为推动蒙古国发展非资源型产业,以达成帮助蒙古国优化经济结构的目标,这就让蒙古国相当受用。
而蒙日关系的紧密相连,还体现在政治和安全层面的战略互需上,特别是朝鲜半岛问题上,两国一直保持着高度的政策协调,蒙古国甚至被视为潜在的危机调解者。
就连日本前首相岸田文雄都公开表示,蒙古是“共享价值观的重要伙伴”,也是因此,日本不断通过“防卫交流”提供军事培训,并支持蒙古国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
总而言之,蒙古国选择日本,看似随意,实则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全是算计
了解了日本与蒙古的“双向奔赴”与“深度联系”,便不难理解为何此次德仁天皇为何要访问蒙古国了。
要知道,“天皇外交”本就是日本战后外交体系里一个特别重要的组成部分。
天皇的特殊地位,让他的外交活动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影响力,日本政府可以借助天皇来展示对特定国家的重视,同时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直接承担政治责任。
最为关键的是,日本天皇向“日军战俘纪念碑”献花,不仅是对二战历史的再次扭曲,也是对受害国人民情感的又一次伤害。
日本这种回避侵略责任、美化战争的行为,必然会引起中国等受害国的强烈不满,而在蒙古国展开的这一活动,也必然会将蒙古国一并卷入此次“国际舆论”的风波中去。
通过这种手段,日本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将蒙古国纳入自己强化安全保障能力的支援体系,从政治“站队”,再到经济深度捆绑,这便是日本此举最大的潜在目的。
蒙古将日本作为“支点”,日本又何尝不这样看待蒙古国?只要加强与蒙古国的安全合作,蒙古就会成为牵制中国的“战略支点”。
这跟美国及其盟友在印太地区搞的“小多边”机制,通过拉拢“中间力量”遏制中国的战略,堪称如出一辙。
日本参与的“东北亚超级电网”计划就与中蒙能源合作存在着潜在竞争。
在“大图们江倡议”等多边框架下,日本通过蒙古海关电子通关系统升级等技术援助,不断稀释着中国在区域合作中的主导作用。
最为关键的是,在日本对中国稀土进口高达90%,且在中国加强稀土出口管制的当下,日本深度推进与蒙古国的资源勘探合作,其真正目的不言而喻……
从1995年的“村山谈话”到2005年的“小泉谈话”,再到2015年的“安倍谈话”,日本官方在历史问题上的立场,就一直呈现出一种全面倒退的姿态。
而德仁天皇此次的蒙古之行,更是在此基础上以“重提修正主义的倾向”为幌子,从而对蒙古国完成了一次“外交绑架”。
这除了涉及日本试图重构战争历史记忆,还饱含着拉拢地缘缓冲国,从而在中美竞争中谋求战略空间出路的政治“算计”。
在此情形下,我们绝对不能低估任何一场“仪式外交”的潜在政治算计,也必须正视日本历史修正主义在外交包装下的再度复活……
参考文献
[1]《既是平衡也是被制约:蒙古国“第三邻国”外交战略探析》[J]马立国
[2]《日本对蒙古国的政府开发援助研究》[D]Ganbaatar Oyunchimeg(欧云其秘格)
[3]《日蒙战略伙伴关系10年进展评析》[J]祁治业
[4]《日蒙防卫合作:新形势下的各取所需》[J]谢梓飞
[5]《蒙古国“多支点”外交战略与大国关系》[J]娜琳
[6]《蒙古国与“第三邻国”的关系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以蒙美、蒙日关系为例》[D]胡杰
[7]《蒙古国与东北亚国家构建合作机制的现状与展望》[J]张秀杰
[8]《蒙古国第三邻国外交政策研究》[D]郑傲翾
[9]《“等距离”均衡与“第三邻国”平衡:蒙古国“多支点”外交政策的确立与演变》[D]DAVAAOCHIR UYANGA
[10]《21世纪蒙古国国家安全政策研究》[D]欧德卡
[11]《冷战后日蒙关系探析》[D]赵宁宁
[12]《冷战后蒙古国对外经济政策沿革及中蒙合作研究》[D]黄佟拉嘎
[13]《冷战后蒙古国的“第三邻国”外交政策》[D]当静静
[14]《冷战后蒙日关系的发展及趋势》[D]李明航
[15]《国际地缘政治中的蒙古国战略地位研究》[J]亢升、陈翠峰
[16]《基于地缘政治视角的蒙古国“多支点”外交格局》[J]娜日娜
[17]《安倍政府对蒙古国的外交战略》[J]李成日
[18]《当代蒙古国外交政策研究》[D]王成娟
[19]《新外交框架下的蒙古国外交发展战略分析》[J]杨文兰
[20]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524929959006044706/?channel=&source=search_tab
[21]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524143806728372786/?channel=&source=search_tab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