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凌晨的德黑兰机场,火光比波斯湾的月光还刺眼——以色列无人机的导弹精准砸向两架F-14“雄猫”战斗机,金属扭曲的声音里,曾经的“空战王者”变成了一堆冒着浓烟的废铁。可当卫星图像曝光的瞬间,全世界都忍不住皱起眉头:这两架“雄猫”的尾翼歪得像被踩过的纸飞机,机身布满三年没擦的灰尘,发动机舱里空空如也——它们根本不是什么“准备起飞的现役战机”,只是伊朗空军放在角落“保存”的“器官捐献者”,连动一下的能力都没有。
1974年,巴列维王朝掏出大把美元,从美国格鲁门公司买下79架F-14,每一架都像镶了金的宝贝。那时的伊朗空军,是中东数一数二的“土豪”,F-14搭载的AIM-54“不死鸟”导弹能同时锁定6个目标,连美国空军的F-15都得让它三分。两伊战争爆发后,F-14成了伊朗的“救命稻草”:飞行员贾利勒·赞迪驾驶它升空,用“不死鸟”一口气击落3架伊拉克米格-23,成为全国皆知的“空中英雄”;另一名飞行员侯赛因·阿里,驾驶F-14在波斯湾上空拦截伊拉克轰炸机,创下单次任务击落2架的纪录。那时的F-14,是波斯天空的“守护神”,每一次起飞都能让伊拉克战机闻风丧胆。
可1979年伊朗革命后,一切都变了。美国切断了所有零件供应,F-14的“心脏”——TF30发动机成了稀缺品,机械师们只能拆东墙补西墙:把坠毁战机的发动机拆下来装到能飞的机身上,用走私的黑市零件代替原厂件,甚至把老式“霍克”防空弹改装成空空导弹。飞行员们调侃说:“每次起飞都像开盲盒,仪表盘红灯比绿灯还多,说不定哪次就把自己留在天上了。”
更荒诞的是,伊朗空军把F-14当成了“镇国之宝”,舍不得让它们起飞。哪怕以色列战机多次入侵领空,哪怕地面雷达已经发现目标,F-14还是被锁在机库⾥——理由很简单:“太珍贵了,万一被打下来怎么办?”结果,这些“珍贵”的战机,要么被拆成零件维持其他战机,要么像这两架一样,在机场角落慢慢生锈,直到被以色列的导弹当成“战绩”炫耀。
有人说,幸好歼-10CE没卖给伊朗,不然会成“背锅侠”。可去年珠海航展上,伊朗空军司令瓦赫迪亲自坐进歼-10CE驾驶舱的画面,至今还在网上流传:他摸着有源相控阵雷达的屏幕,眼睛亮得像看到了救命稻草,嘴里反复念叨着“这才是我们需要的”。那时的伊朗,已经被F-14的“零件地狱”折磨得快疯了,歼-10CE的先进航电、霹雳-15E远程导弹,简直就是为他们量身定制的。
可俄罗斯突然跳出来,给伊朗画了个更大的饼:“苏-35比中国货强十倍,能打隐身战机,还能在你们国内组装!”伊朗心动了——毕竟苏-35是“四代半战机”,听起来比歼-10CE更高级。结果呢?伊朗等了七个月,苏-35连影子都没见着,反而在这次冲突中,以色列的F-35I如入无人之境,伊朗的苏-35连起飞的机会都没有。有人调侃说:“俄罗斯卖的不是战机,是‘PPT’。”
再看看巴基斯坦的歼-10CE,去年演习中配合“枭龙”和预警机,暴揍沙特F-15SA,打出“六比零”的战绩。为什么?因为巴基斯坦懂的,装备不是孤立的,而是体系的一部分。他们有预警机提供实时情报,有电子战飞机压制对手雷达,有飞行员熟练掌握“先敌发现、先敌攻击”的战术。可伊朗呢?就算买了歼-10CE,会不会像对待F-14一样,把它锁在机库⾥“保存”,直到被炸毁?会不会因为没有电子战支持,让歼-10CE变成“活靶子”?
有人说,伊朗防空失败是因为没有先进战机。可伊朗有数百架战机,有“中东最强”的S-300防空系统,为什么以色列战机想来就来?答案很简单:伊朗不会“用”装备。
6月15日,伊朗发射“泥石-2”导弹攻击海法港,美军驱逐舰发射12枚标准-3拦截弹,结果全没拦住——不是导弹不行,是伊朗的导弹太灵活,而美军的反导系统太“笨”。可伊朗自己呢?连电子战都不会用:以色列战机入侵时,伊朗的雷达被电子战压制得像“瞎子”,指挥体系乱成一锅粥,飞行员根本不知道该往哪飞。有人开玩笑说:“伊朗的防空系统,比我家的wifi还容易被干扰。”
更可笑的是,伊朗居然把F-14的“保存”当成了“战绩”。他们骄傲地宣布“我们还有20架能飞的F-14”,可实际上,这些战机连基本的训练都没做过,飞行员的技术早就退化了。有记者问伊朗飞行员:“如果让你驾驶F-14对抗F-35,你有信心吗?”飞行员苦笑着摇头:“我连F-14的雷达都玩不转,怎么对抗隐身战机?”
当F-14的残骸在浓烟中消散,我们看到的不是“装备的失败”,而是“体系的失败”。伊朗空军的问题,不是没有先进战机,而是没有“用先进战机的能力”:没有预警机,没有电子战飞机,没有协同战术,甚至没有敢于出击的勇气。
就像当年的贾利勒·赞迪,他驾驶F-14击落敌机,靠的不是装备有多先进,而是飞行员的勇气和战术。可现在的伊朗空军,把“保存装备”当成了“胜利”,把“不敢出击”当成了“谨慎”,结果让曾经的“空中英雄”变成了“机场摆件”。
有人说,歼-10CE没卖给伊朗是“万幸”,可实际上,这是伊朗的“不幸”——他们错过了一次学习“用先进装备”的机会。如果伊朗能像巴基斯坦一样,学会用体系支撑装备,学会用战术发挥装备的优势,就算买的是F-14,也能打出像样的战绩。
F-14的悲剧,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现代战争,拼的不是单一装备的先进,而是体系的协同,是人的能力。伊朗要想守住自己的天空,不是要买多少先进战机,而是要学会怎么用这些战机,怎么建立自己的体系,怎么培养自己的飞行员。
就像那句老话说的:“武器是死的,人是活的。”如果伊朗还是抱着“保存装备”的思维,就算买了再多的歼-10CE、苏-35,也不过是另一个“F-14”的悲剧——只能在机场角落,等着被导弹击中的那一刻。
而我们,也应该从F-14的悲剧中吸取教训:不管买多少先进装备,都要学会“用”,否则,再先进的装备,也不过是一堆废铁。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