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赛场上发生了一件怪事。
一个女运动员,跑得竟然比一些拿了奥运奖牌的男运动员还要快。
这听起来像是假话,但数字不会说谎。
在2024年的巴黎奥运会上,女子百米决赛的冠军,是一个叫阿尔弗雷德的选手。
她的夺冠成绩是10。61秒。
这已经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了。但更让人吃惊的是她在冲刺阶段的数据。
她最快的瞬时速度,达到了每秒11。8米。
现在我们来看同一个赛场上,男子百米比赛的情况。
拿到铜牌的男选手科尔利,他冲刺的最快速度是每秒11。7米。
事情就是这样,一个女人,在赛道上跑出了比获得奖牌的男人更快的速度。这件事让很多人都想不通,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看看这个叫阿尔弗雷德的运动员,她来自哪里。
她来自一个叫圣卢西亚的国家。
这是一个很小的国家,在加勒比海。小到什么程度?
全国所有注册在案的田径运动员,加起来一共只有137个人。
这个数字,可能还不如我们国家一个省队的人多。就是这么一个体育资源极其有限的地方,却培养出了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女人。
阿尔弗雷德的成功,不是靠运气。她之所以能跑这么快,背后有一整套完全不同于传统强国的培养方法。
从2016年开始,圣卢西亚搞了一个计划,名字叫“加勒比天才计划”。
这个计划做的事情很简单,就是在全国范围内,用基因筛查的方式,去寻找那些天生就适合短跑的人。说白了,就是专门找那些身体里带着“爆发力基因”的孩子。
这种方法听起来很超前,但效果却非常好。
阿尔弗雷德就是这个计划找到的最成功的例子。她天生就具备了成为顶尖短跑运动员的身体条件。
光有天生的好身体还不够,后天的训练也必须跟上。
阿尔弗雷德一年训练花的钱,是18。7万美元。这笔钱不是圣卢西亚自己出的,而是国际田联的一个发展基金资助的。
她的教练团队给她制定了一套特殊的训练方法,叫做“短距高频”训练。此外,她每周还要进行三次非常艰苦的训练。
她要在一个低氧舱里,进行2800米的模拟训练。
这种训练能极大地提升心肺功能和肌肉的耐受力。
现在,我们再用数据来看一下,这种“基因筛选+精准投入”的模式,和我们的运动员之间,到底有多大的差距。
我们以亚洲青年赛的冠军陈妤颉为例。她在亚锦赛上拿了200米冠军,同样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运动员。
把关键数据放在一起对比,差距就出来了。
首先是起跑反应。
阿尔弗雷德的起跑反应时间,是0。128秒。
陈妤颉的起跑反应时间,是0。162秒。
这零点零几秒的差别,在百米赛场上,就已经是第一步的落后了。
其次是核心力量的差距,这一点体现在蹬地的力量上。
有测试数据显示,陈妤颉起跑时,蹬离起跑器的力量,是她自己体重的2。1倍。这个数字已经很了不起了。
阿尔弗雷德蹬离起跑器的力量,是她自己体重的整整3。3倍!
这个力量上的巨大差距,直接就决定了起跑加速阶段的快慢。
还有一个细节,是在跑200米过弯道的时候。
陈妤颉在过弯道时,身体的倾斜角度,比阿尔弗雷DE小了3。7度。别小看这个角度,它直接影响了过弯的速度。
仅仅是这个角度问题,就让她在弯道上多花了大约0。4秒的时间。
在顶尖的200米比赛里,0。4秒,足够分出冠军和最后一名了。
这些细节上的差距,累加起来,就构成了成绩上的巨大鸿沟。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个现实问题。
我们中国在田径项目上,每年的投入非常巨大。
平均一年下来,超过2。3亿人民币。
可是,花了这么多钱,效果怎么样呢?在过去的五年时间里,我们只拿到了3个世界冠军。这个投入和产出的比例,显然是不太理想的。
反过来看那些运动员总数很少的小国家。
在最近五年里,这些不到一百万人口的国家,在世界田径赛场上拿到的金牌数量,反而增长了37%。
这个现象,值得我们去思考。我们传统的、投入巨大的培养模式,是不是走到了一个需要改变的路口?
看到这些小国的成功,很多人都在讨论,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学他们,搞一些“精准化基因选材”?
其实,在我们自己的队伍里,也有一些运动员通过自身的努力和科学训练,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证明了我们的人才潜力。
撑杆跳运动员黄博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一场马德里洲际赛的决赛上,他挑战5。50米这个高度,第一次失败了。
他没有慌乱,而是立刻做了一个调整,把自己握杆的点,往上提了8厘米。
就是这么一个微小的调整,让他接下来成功跳过了这个高度。
后来,在挑战5。85米这个更高的高度时,他用了一根4。8米长的碳纤维杆。他助跑的速度达到了每秒9。2米,起跳瞬间的垂直速度是每秒4。1米。
当他越过横杆时,他身体的最高点,离地面有6。12米!
这一跳,让他成功追平了全国纪录。
更关键的是,黄博凯那个赛季的试跳总成功率,高达82%。而全国纪录保持者姚捷的成功率是75%。
这说明黄博凯的状态非常稳定,他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实力的体现。他同样证明了,通过科学的训练和精准的自我调整,我们的运动员也能达到世界级的水准。
我们回到阿尔弗雷德的故事。
在伦敦的一场200米比赛中,她再次展现了自己惊人的实力。
她从第6道出发,前100米的弯道,她只用了10。98秒。
进入后100米的直道,她开始疯狂加速,只用了10。73秒!
全程下来,她的平均步幅是2。08米,最快速度达到了每秒11。3米。
最终,她以21。71秒的成绩冲过终点线,一下子打破了两项纪录。
一个是圣卢西亚的国家纪录,另一个是钻石联赛伦敦站的赛会纪录。这个成绩,在最近五年的世界女子200米比赛里,也能排进前三。
看看我们在女子200米这个项目上的情况。
近十年来,全世界最好的30个女子200米成绩里面,没有一个是中国选手创造的。亚洲选手只占了3个席位,还都是哈萨克斯坦的运动员。这说明,在女子短跑这个项目上,我们和世界顶尖水平,确实还有不小的距离。
一个花了2。3亿的传统培养模式,和一个靠基因筛选、精准投入的小国奇迹。
这背后引出的问题很简单:
是继续花大钱走老路,还是去学习那些小国家更聪明的办法?这才是决定未来我们能不能在赛道上取得突破的关键。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