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北京日报】【光明网】【潇湘晨报】(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文|鹿上
编辑|鹿上
“高温不是‘敌人’,无知才是!”
入夏以来,多地气温直冲40摄氏度,飙升到一个新高度。
为了打赢这场“酷暑攻坚战”,许多老人又开始“各显神通”。
“假节约”简直太离谱,“蹭空调”竟然“蹭”出新高度。
社会上冒出的这三大“怪现象”,着实令人头疼不已。
抠抠搜搜花更多钱
一到夏天,儿女们总要磨破嘴皮子劝家里老人开空调。
对于过惯了苦日子的老人来说,开空调简直就是“浪费”的代名词。
以前的夏天,一把蒲扇就能应付,电风扇就是最高级的避暑神器。
老人们总说:“以前家家户户没空调,夏天不还是照样过!”
可是经过几十年的飞速发展,稀稀疏疏的小平房减少,大家都住进了“筋混凝土”里。
高楼林立、汽车轰鸣,体感温度跟过去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在高温情况下,不开空调根本行不通。
上班前嘱咐家里老人千万别关空调,结果回来一看,屋里还是闷热如铁炉。
汗如雨下省了几十、几百块的电费,结果一个中暑搭进去了成千上万的检查费。
真是“抠抠搜搜却花了更多钱”!
一入夏,各地老人住院、进ICU的新闻报道就开始层出不穷。
中暑虽然不算大事儿,但老年人身子弱,很容易引发其他的并发问题。
更要命的,还是连大小伙子都扛不住的热射病。
7月5日,湖北武汉的一位古稀老人在家昏迷。
被紧急救治后发现得了热射病,体温直接冲破40摄氏度,家属在病床前默默流泪。
一问原因,果然是只开风扇、不开空调被热狠了。
许多老人的“假节约”可不止在开不开空调上。
生活里的方方面面他们都恨不得“勒紧裤腰带”。
气温一升高,屋里的食物就经不住放,几天不吃就很容易发臭变质。
从艰苦岁月里过来的人们哪舍得浪费粮食,总是热一热就继续吃。
但医生早就再三提醒过,食物一旦发霉,说明它内部已经布满各种细菌。
哪怕把变质的地方切掉也无济于事,而且有些细菌是沸水高温也很难杀死的。
吃了这些食物后,幸运的人,没什么反应、或只闹两天肚子。
但不幸运的,会直接被各种霉菌夺去生命!
除了在吃的上节省,在“节约用水”方面,老人们也有着非同一般的执念。
许多人担心蹲厕不安全,给家里老人换了更舒适的坐便。
可是换上后,老人们却不舍得用了,非要跑到外面公厕解决。
好说歹说终于用上坐便了,他们却又心疼起冲厕水,在家里摆满“水盆阵”。
浙江上虞的一位老太太把平常洗衣、做饭、喝茶剩下的水都倒进一个个水盆里。
卫生间根本没有下脚的地方,一个不小心踩到水或踩进盆里,更是不小的安全隐患。
也有老人要积累好几次小便再冲水,一进厕所就是一股味儿,让儿女苦不堪言。
还有网友无奈地说起自己的父母:“不仅太过节俭,还到处捡垃圾!”
捡瓶子、捡纸壳卖钱本来无可厚非,但许多老人家里不具备存储废品的条件。
这些垃圾放到屋里床头,在夏天更容易滋生细菌。
而且许多垃圾里还有各种虫卵,对老人的身体极为不利。
虽然知道老一辈都是从艰难岁月里走出来的,所以格外节俭。
但过度的节俭只会“有害无利”,不仅达不到效果,还要把健康搭进去。
花样“蹭空调”
为了“节约”自家电费,有些老人灵机一动,用起了“高招”。
现在越来越热了,很多人外出的第一选择就是去凉爽的商场、饭店。
大家在享受空调的同时走走逛逛、买买东西,再吃上一顿饭。
玩也玩了、空调也“蹭”了、商家还满意了,这无疑是件“三赢”的事情。
然而一部分老人可不管你店家什么心情,逮着有空调的地方就要“蹭”到底。
于是一入夏,许多商场就有了一幕幕“奇观”。
老人们呼朋引伴地集体围坐,在凉爽的室内呼呼大睡。
如果是规规矩矩地坐在角落稍作休息,没有谁会去苛责。
可是有些老人竟然把商场当做了自己的家,想怎么躺就怎么躺。
没有椅子了,就自己带小马扎,甚至直接席地而坐。
聊天的、玩手机的、脱鞋盘腿的,简直应有尽有。
更过分的是直接拿了铺盖来商场里美美午睡。
把臭脚丫子直接伸到货架和商品旁,这一幕让顾客们直皱眉头。
如果只有一个老人,倒也还能招架。
但一来就来一堆,甚至还有逐日增加的趋势,扎堆的老人严重影响了顾客的购物体验。
不仅商场欲哭无泪,许多饭店、快餐店也跟着遭殃。
只要一开店,就有老人早早过来占座位,不到饭店压根不动弹。
一家“华莱士”就这么成了老人家的聚集地。
他们只顾着纳凉聊天,说到高兴处还哈哈大笑,压根不看餐单一眼。
许多来买快餐的客人看到店里被老人坐满,都不敢进来点单。
因为生意被严重影响,店员只能无奈喊话:“要聊天去外面聊,这里不是老年活动中心。”
可是他们哪里会把年轻人放在眼里,仍旧自顾自地谈天说地。
最后还是相关部门出面,才把这些老人劝走了。
夏天的“怪现象”可不止有“假节约”的行为、“蹭空调”的老人。
还有被高温“热懵了”的游客们。
“热懵了”的游客
暑假一到,人们兴冲冲地就奔向海南三亚。
本以为沙滩、椰子、海风,没想到是太阳、太阳、还是太阳。
天气炎热、没有地铁、物价又贵,各种的不便利让许多人的兴奋大打折扣。
不过毕竟海南三亚常年都这么热,也是没办法的事。
于是有人灵机一动,决定反其道而行之。
“既然海边这么热,那我们去东北总能避暑吧?”
可令人没想到的是,大东北竟然也成了“避暑刺客”!
哈尔滨、沈阳等地最高气温竟然能到39摄氏度,就连漠河也出现了36摄氏度的高温天气。
因为东北很少有这么热的夏天,所以大多数人家根本就没有装空调的意识。
原本用来御寒的厚厚墙壁,如今却成了天然的“蒸笼”。
本地人都热得受不了了,更别提兴冲冲前来体验“凉爽”的外地游客了。
更苦的还是东北各个大学的学生们,宿舍冬天暖气给得足,但大多都不安空调。
一到晚上11点断电,风扇都用不成了。
被“热疯了”的大学生们只能绞尽脑汁找乘凉的办法。
有人泡在盥洗池里降温,有人用“冰块+风扇”模拟小型空调。
晚上的校园里随处可见露天而睡的学生们,还有人学起了老人,到学校超市“蹭空调”。
有些“小金库”充足的学生拼钱住酒店。
但这样一来,酒店房价就又被炒起来了。
外地的游客们看着爆满的酒店和300多一晚的房价,简直无语凝噎。
这样看来,旅游一趟遭这么多罪,竟然还不如老老实实躲在空调房里 !
小结
这几个“怪现象”都在提醒着人们夏日防暑的重要性。
三伏将至,到时候气温可能还要再上一个台阶。
一定要嘱咐好家里的老人小孩,科学防暑、不容马虎!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本文内容信息来源:【北京日报】【光明网】【潇湘晨报】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