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王国藩悄无声息地离开公职,人们一时议论纷纷。可要再往前追溯,却绕不开毛泽东那些坦率的话——他自称农民之子,骨子里带着那股泥土味儿,活得真实,又有点倔强。说毛主席“以身作则”,这些年不少老干部听多了,可谁真正能做到农民那般质朴又赤诚?有些人只是挂在嘴边的口号,而像王国藩这种人,他的日子、他的选择,一刀一枪,刻在当年的风雨里。外人猜测他为何落寞,或许说到底,只因为那些年头太过复杂,人的命数谁算得准。

他曾受毛主席接见10次,还被写进文章,78年被免去所有职务,为何

印象里,王国藩这个名字,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几乎跟典范沾了边。他来自河北遵化,一个不起眼的小村落,最初是个连饭都吃不饱的穷小子。1950年头几年,西铺村的土地硬得和锅底似的,庄稼年年收都不够大家饿一顿。那些年,拼命干活儿还不如等天掉馅儿饼。村里最穷的二十来户凑到一起,王国藩头一个站出来,要搞个什么互助合作社,连开会写东西都没有纸,玉米棒子皮子往那一摊,说干就干。

他曾受毛主席接见10次,还被写进文章,78年被免去所有职务,为何

不少外人看热闹不嫌事大,这是想当“牛马”还是“英雄”呢?惟一值钱是和别人合养那头驴,三条腿是他们的股份。说实话,这么个社,当时谁听了都冷眼:凑一块挨饿、没戏唱。

他曾受毛主席接见10次,还被写进文章,78年被免去所有职务,为何

可王国藩拉着人,不管外头的风凉话,每天去山里砍柴、喝粥、住棚子。他说什么,实在没啥大道理,就是扛不住饿,大家一块熬着总不会散。到第二年,社里已经八十多户了,收成居然翻了几倍。人心换人心,慢慢的,外头骂穷棒子的,也有人红了眼,说不定自己也能试试。

他曾受毛主席接见10次,还被写进文章,78年被免去所有职务,为何

然后就有了后来的故事,毛主席注意到了西铺“穷棒子社”。有人说毛主席手把手关心,那还差不多。各地报纸,大张旗鼓地报道王国藩,把他捧成了“脱贫典型”。《河北日报》、《唐山农民报》一篇贴着一篇。有次,毛主席还亲笔写了按语,说中国要富强,就得靠苦出去的“穷棒子”。这些话,说得直白,听着总觉得有点神圣,但王国藩和村里人都心知肚明,脚底下的泥巴才是靠得住。

他曾受毛主席接见10次,还被写进文章,78年被免去所有职务,为何

1957年以后,毛主席和王国藩见面见得更勤快,大约一年一回。王国藩回忆那些会议、那些家宴,总是带了不敢相信的表情。见了主席也说不出话,手都发抖。这种场合,说不上谁高谁低,有人自信满满,王国藩反倒愣住了。有时候平时挺能说的,可一到正式场合,大脑一片空白。也许这就是普通人,不装、没套路。

他曾受毛主席接见10次,还被写进文章,78年被免去所有职务,为何

他一身黑布衣服,不修边幅也算了,参加国庆十周年庆典,一点不合群。自卑又彷徨,特意跑去找周总理请辞观礼,“农民咋上台面?”周总理倒不见外,说你代表的就是农民。看起来明白,其实真要在万众齐聚的场合里,原本小地方的人心里那点怯意,很少有人能讲明白。

他曾受毛主席接见10次,还被写进文章,78年被免去所有职务,为何

毛主席喜欢吃辣,每次吃饭必有湘菜。王国藩北方人,怕辣,主席一眼看出来,便特意挑些不辣的菜,让他放心吃点肉。细节里露出平等和善意,这种气氛跟外界传闻的“首长作风”完全不同。可不是所有场合下面有什么表情,都能让台上的人注意到。

他曾受毛主席接见10次,还被写进文章,78年被免去所有职务,为何

到“大跃进”那会,全国都在报高产,数字爆炸。遵化也来劲了,有干部说白薯亩产百万斤。王国藩不说破,先问对方体重,然后半开玩笑,半讽刺地回——“那你这样的白薯,一亩地能堆下几万个?”别人哑然,他却头也不回地走了。表面上看是幽默,其实那点真实得要命。人都在风口浪尖,谁敢说破大话,反正没人追究。

他曾受毛主席接见10次,还被写进文章,78年被免去所有职务,为何

他的样子始终没变,台上台下一个样。有人劝他换身干部制服,他咧嘴一笑,说自己是农民,穿惯了黑衣黑裤。不爱也学不会在镜头面前端架子。他职级越来越高,可总不离大地。除了出差、开会,几乎整天泡在田里。再苦再累也要带头干活,这种劲头,在那个年代,其实不够潇洒。但谁说只有潇洒才算本事?

他曾受毛主席接见10次,还被写进文章,78年被免去所有职务,为何

涨到顶峰的日子来看,王国藩一度手握好几个头衔:村支书、中央委员,一身八职。旁人看着羡慕,他心里到底怎样,对谁也没说穿。后来也有落寞,甚至丢了所有官位,被打发回村,让人说究竟是失败还是清白?过于理想化的正统说辞,未必跟他的真实心态相符。

他曾受毛主席接见10次,还被写进文章,78年被免去所有职务,为何

对自己犯过的错,王国藩倒是敢承认。他讲,那些年,十九岁出来任事,经历风雨,犯下过错,也曾被极‘左’路线坑害。自省有之,懊悔也有。可被撤职后,他回村,又跟村民折腾起老合作社那一套。有说这算奋起,也有人说,人一旦离了权力,也就回到了本来的归宿。就像王国藩的房子,几十年没修,只糊了几层纸窗,屋里就一张长凳、一口柜子、一座钟。

他曾受毛主席接见10次,还被写进文章,78年被免去所有职务,为何

家人劝他搬新房,他不响。房子倒是快塌了,才勉强答应修一次。新屋依旧寒酸,几乎没什么讲究。王国藩时常教后辈,不用攀比,要老实。他不信命,但认这个“穷棒子精神”。

他曾受毛主席接见10次,还被写进文章,78年被免去所有职务,为何

故事发展到这里,其实没人能说清王国藩晚年的具体心情。他自觉和村民一样,该干还得干,有时还有点自得。他珍视的,是墙上唯一一张照片,是和毛主席、周总理的合影。家里穷,他觉得当然,地里的活有人干,他就满足。那些年地方上出了新政,他也没太多话说。是低调?是无奈?反正日子就那样不断往前。

他曾受毛主席接见10次,还被写进文章,78年被免去所有职务,为何

王国藩有一点倒是不太合群。他生平不喜欢照相,不管上级怎么催,他自有主意。别人觉得遗憾,他却觉得无所谓。再高的位置,回归村口,能和人搭把手,喝碗粥,也未必不幸福。只不过那些经历早已深深刀刻在他的脸上,一辈子改不了了。

他曾受毛主席接见10次,还被写进文章,78年被免去所有职务,为何

外界议论他一辈子坎坷,也许对也许不对。有人感叹王国藩坚守本分,也有说他错过机会,再难翻身。另一种说法,王国藩其实不适合官场,他更像一个固执的老农。这种“农民作派”,有时候成了榜样,有时候却被潮流甩在后面。

他曾受毛主席接见10次,还被写进文章,78年被免去所有职务,为何

但不管谁怎么看,以王国藩为代表,那批从土地走出来的人,早年拼命,后来有过上升与下沉,命运里藏着太多偶然。什么算合适?什么算成功?历史老是太快地印着一个又一个名字,但大多数,也就这么悄无声息地过去了。

他曾受毛主席接见10次,还被写进文章,78年被免去所有职务,为何

这一生,和土地绑在一起的王国藩,用own脚步踩在实地,赢过、输过、挣扎过,最后归于平凡。他始终相信自己做的那些事,意义就在于此,不在别处。至于后人怎么看,早就没法左右。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