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最近抗战题材剧如雨后春笋般扎堆开播。

前脚刚为《归队》里抗联战士的苦熬红了眼。

后脚点开《阵地》又被文化人的 “笔杆子抗战” 戳中泪点。

同样是讲家国大义,两部剧却走出了完全不同的路子。

果然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话放在这两部剧里太贴切了!

一、《归队》

《归队》自播出以来热度便居高不下。

当你留心就会发现,火有火的道理。

《归队》开篇,胡军饰演的老山东在冰天雪地中寻大部队。

为了生存掰开一颗颗马粪寻找食物。

马粪里的一个玉米粒在雪地里清洗一下就是宝贝。

因为他知道,多吃一个玉米粒就能多杀一个小鬼子。

当战士福庆告诉排长老山东自己还有一个饼时。

排长高兴地赶忙分给战士们。

战士们不舍得吃,每人只掰下一点点。

饼子传到排长手里时,竟还有一大块。

没有强行渲染苦难的氛围。

而是通过这种细节的刻画来引发观众的共鸣。

这些细节不止是 “卖惨”,更藏着《归队》最独特的叙事视角。

它不讲“英雄”,只讲“人”。

从普通抗联战士的视角切入,以小见大地反映了那段艰苦卓绝的斗争史。

让观众看到战争的残酷不只是战场上的厮杀,更是渗透到普通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除了“接地气”的视角,《归队》的选角也是功不可没。

胡军作为剧中灵魂人物老山东的扮演者,为更加契合角色减重 37 斤。

在冰天雪地的东北摸爬滚打,敬业这一块真是没的说。

李乃文饰演的班长汤德远,是小队里的中坚力量。

能力强、脑子灵活且情感丰富。

走散后几次遇险情节中,在绝境中对生的渴望被真实的演绎了出来。

如救下被日本人追杀的兰花儿、与饿狼搏斗时的狠劲;

回头看到李二毛已了断后的心痛和惋惜。

无声的表演却极具张力,一位真实的抗联战士呈现在了观众面前。

袁姗姗演的卫生员兰花儿鲜活动人,尽显医者仁心。

陈靖可塑造的神枪手田小贵果敢锐利,枪法戏张力十足。

《归队》凭借着“苦于真” 站稳了脚跟。

那《阵地》又是靠什么,在扎堆的抗战剧里走出了不一样的路?

二、《阵地》

“起来,起来……” 旋律一出,瞬间就把人拉进了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

独特的开场方式,注定了《阵地》没那么简单。

伴着逐渐激昂的旋律,冯绍峰所饰的夏衍推开木门。

身影一出现,便让屋内等候的人们瞬间露出了重逢的欣喜。

一句“要把《义勇军进行曲》唱遍大江南北”,更是点燃了所有人的心。

歌声里,北平学生 “一二九” 运动的画面铺展开来。

学生们举着标语,“冒着敌人的炮火” 和警察对峙。

课本上冰冷的文字变成了一幕幕活生生的场景。

谁能想到,一部主打 “文化抗战” 的剧,开篇就能这么戳心!

没有扎堆拍前线血肉横飞,反而把镜头对准了后方的 “笔杆子战场”。

周恩来推动创办《救亡日报》那段,更是引人入胜。

由夏衍担任主编,刚回国的郭沫若做社长。

本来是件热血事,可听说要和国民党的潘公展合办。

大家都蒙圈了。为什么要跟“那边的人”合作。

直到周总理点明 “合办是为了名正言顺发声,话语权必须在我们手里”。

文化抗战,比起枪林弹雨的战场更要步步为营!《阵地》在选角上“赌对了”。

冯绍峰饰演夏衍,这一选角起初引发了不少争议。

毕竟冯绍峰在大家心中更多都是古装偶像形象。

但在《阵地》的表现中,他成功给观众交了一个完美的答卷。

在剧中,当夏衍听到《义勇军进行曲》时,冯绍峰眼中泛起的泪光。

那是对民族精神的共鸣与感动,自然而真挚。

王劲松饰演郭沫若,无疑是剧中的一大亮点。

将郭沫若的文人风骨以及面对强权时的不卑不亢展现得入木三分。

他站在废墟中,喊出 “文化不亡,民族不灭” 时。

那坚定的眼神和激昂的语调,瞬间点燃观众的热血。

仿佛郭沫若从历史中走来,鲜活地呈现在大家面前。

李晨将李克农的沉稳、机智刻画得十分到位。

无论是与敌人周旋时的从容淡定,还是执行任务时的果敢坚决。

李晨都演绎得游刃有余,摆脱了观众对他在综艺中形象的固有认知。

三、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从选材上看,二者都是以真实的抗战故事为背景。

《归队》扎根于东北抗联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历程。

以一支被打散的抗联小队为主线,展现出小人物在历史洪流中的坚韧与担当。

而《阵地》剑走偏锋,聚焦于 1938 - 1944 年桂林的 “文化抗战”。

着眼于文化界人士以笔为枪。

通过新闻报刊、文学创作等形式构筑精神长城的别样战场。

填补了抗战题材在文化抗战叙事方面的空白。

《阵地》开辟新径,让文化抗战这一鲜少被系统展现的领域重见天日。

在选材的创新性上更胜一筹。

从剧情来说《归队》采用多线发展、互切并进的结构。

其中穿插着挖参、酒馆博弈等具有东北地域特色的情节。

增加了故事的丰富度与吸引力,最终导向归队这一核心主题。

不过,《归队》部分情节在节奏上稍显拖沓。

比如队员间寻找彼此的过程中,一些波折反复略显冗长。

《阵地》在节奏把控上做到了疏密得当。

既展现了文化抗战的宏大历史背景与复杂局势。

又通过细腻的情节和紧凑的冲突矛盾,牢牢抓住观众的眼球。

让观众沉浸于这段独特的抗战历史之中。

演技方面两部剧都是实力派演员出马。

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但非要比出一个高低的话。

《阵地》的老戏骨在人物神韵的塑造上可能更具亮点。

结语:

追完《归队》再刷《阵地》,所谓的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并不是为了分出 “谁更优”。

而是让人看到:抗战剧不该只有一种模样。

它可以是冰天雪地里,战士们为了归队啃树皮、分残饼的坚韧。

也可以是风雨飘摇中,文化人拿笔当枪、用报纸筑墙的热血。

参考资料:
吉林日报|聚焦东北抗联故事,传承民族精神!电视剧《归队》开机.2024
CCTV电视剧|#阵地首发预告#.2024
央广网|以笔为枪,文化抗战!《阵地》CCTV-1黄金档今晚开播.2025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