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势变了,乌克兰接连迎来强援,另一边,美方也伺机而动,关键时刻,普京派人来北京面谈。那么,乌克兰迎来强援能否改变战场态势?俄方的动作又传递出什么信息?
俄乌冲突进入新的阶段。近日,欧盟提出一项大胆提案,计划从被冻结的约3000亿欧元的俄罗斯资产中,划拨1400亿欧元作为无息贷款援助乌克兰,若获得批准,将极大增强乌克兰的长期作战能力。
此外,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还透露,以色列的“爱国者”防空系统已在乌克兰运行一个月,并将在秋季再接收两套。这一消息标志着继美国、德国等国之后,又一个国家正式加入对乌克兰军援的行列。
毫无疑问,以色列的加入是一个分水岭,因为此前其在俄乌冲突中始终保持中立。对此,俄媒甚至用了“背叛”一词来形容这种变化。对于俄罗斯来说,以色列长期以来是一个“模糊的朋友”,至少不会在军事上公然帮助乌克兰。但这一次,以色列不仅松动了立场,还在防空力量上给乌克兰带来关键的补充。
细算下来,目前乌克兰已经拥有约八套“爱国者”系统,加上新的以色列装备,以及欧洲出资采购的额外系统,总数有望达到二十四套。数字的增加,本身就是一个重要信号,防空系统不是单纯的防御工具,当数量足够时,它就能被分散部署到靠前位置,用来威胁俄罗斯空军的核心战力苏-34轰炸机。
这些飞机通常在战线后方几十公里外投放滑翔制导炸弹,乌军的前线防空手段很难拦截。而“爱国者”系统拥有远程探测与拦截的能力,正好能制约这种战术。换句话说,乌克兰可能首次具备把俄军战机赶离战场的条件。
那么,以色列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候“出手”?原因有三个。首先,它自身的防空体系已经完成升级。“爱国者”虽然仍然有用,但在以色列眼中已经属于老旧装备。面对伊朗的导弹威胁,以色列依靠的是“箭-2”“箭-3”和美国部署的“萨德”,这些系统才是保障核心安全的支柱。
其次,中东局势的变化,让以色列对俄罗斯的依赖度下降。随着阿萨德政权的垮台,俄罗斯失去了在叙利亚的军事支点,无法再在地区事务中发挥关键作用。以色列判断俄罗斯难以再给伊朗撑腰,于是便敢于做出新的选择。最后,以色列也需要稳固和美国的关系。通过援助乌克兰,它不仅削弱了俄罗斯,还间接打击伊朗,而这正好符合其战略目标。
更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内部的态度也在随之变化。特朗普在与泽连斯基会晤后,态度突然转为强硬,公开表示乌克兰有能力赢得战争,并称俄罗斯是“纸老虎”。这种表态与他之前要求乌克兰妥协的立场截然不同。美国副总统万斯也紧跟着发声,要求俄罗斯接受现实,走向谈判桌。
与此同时,美方正在讨论是否为乌克兰提供“战斧”巡航导弹。虽然最终决定要由特朗普拍板,但这种可能性已经摆在桌面上。如果乌克兰真的能拿到“战斧”导弹,这将不仅是战场层面的补充,更是战略上的升级,会让俄方必须分散防御力量,甚至改变作战节奏。
面对这些压力,俄罗斯自然不会坐以待毙。当地时间9月28日,俄经济发展部部长来华进行洽谈,并主持对应工作会议。分析来看,普京选择派代表来北京,显然有两层考虑。一方面,中俄经贸关系正在持续深化,双方都需要稳定的合作来抵御外部压力。中方在经贸、能源、跨境电商等方面与俄罗斯保持紧密互动,这也为俄罗斯缓解西方制裁提供了重要支持。
另一方面,普京此举也有其战略意图。随着欧美加大对乌援助,俄罗斯必须寻找新的平衡点,而中国无疑就是他最看重的方向。通过直接面谈,俄方希望得到更多政治上的支持,同时在全球格局中显示出自己并不孤立。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的立场依旧明确。坚持推动和平,支持多边合作,推动经贸往来,同时反对单边制裁。这种务实而坚定的态度,为复杂的俄乌局势提供了稳定力量。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