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公安部公布了5起养老领域非法集资犯罪典型案例,涉案金额从几百万到十几亿不等,受害者大多都是60岁以上的退休老人,骗子的手段真是让人防不胜防!这些案例给所有退休人员敲响了警钟,一定要守好自己的养老钱,下面这些事,千万不能干!

一、别掉进非法集资陷阱
骗子的手段五花八门,有的打着医养结合的旗号,售卖消费卡,承诺高额返息,甚至声称公司马上就要上市,忽悠老人投资;还有的以康养旅游为幌子,组织老人低价旅游,等和老人混熟了,就开始诱导他们参与所谓的高回报投资项目 。
比如,内蒙古的王某等人,以销售墓地返利为名,吸收资金7000余万元,800余名参与者中90%是60岁以上老人;辽宁沈阳的李某等人,注册成立养老产业公司,打着医养结合的幌子,通过出售消费卡、内部增资扩股等方式非法集资12亿元,5000余名参与者里95%都是60岁以上老人。面对这些看似诱人的投资机会,退休人员一定要保持清醒,别被高收益迷惑 。凡是宣传零风险、稳赚不赔的养老投资,基本都是诈骗 。
二、别信养老金诈骗短信和电话
近期,多地公安机关通报,有不法分子冒充社保机构,向退休人员发送养老金资格认证、待遇调整通知等短信。这些短信里通常带有可疑链接,一旦点击,银行卡可能被盗刷,个人信息也会泄露。比如短信内容是“您的养老金账户将于今日停发,请立即点击链接更新信息”,还要求填写银行卡号等重要信息。
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早已明确,所有业务办理均通过掌上12333APP或当地政务平台,绝不会通过短信链接要求操作。一般来说,境内官方短信由106或区号开头号码发送,境外号码(如+44、00852)发送的社保短信大概率是诈骗。而且正规通知会注明具体文件编号(如人社厅发〔2024〕XX号),并提醒通过官网查询真伪。所以,若收到可疑短信,千万不要点击链接,更不要透露个人信息。除了短信,还有诈骗电话。骗子会冒充社保工作人员,说你的养老金账户有问题,需要进行“特殊处理”,然后一步步诱导你转账或者提供个人信息。接到这种电话,直接挂断,再拨打12333社保服务热线核实情况。
三、别违规领取养老金
目前,多地正在开展退休人员违规领取养老金专项整治。根据《社会保险法》第88条,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骗取养老金的,最高可处骗取金额5倍罚款;情节严重的,按《刑法》第266条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以下几类行为千万别碰:
1. 冒领养老金:参保人员死亡或失踪后,近亲属继续领取其养老金。例如,武汉国企退休职工李某2023年去世,其子未按规定申报,偷偷领了16个月养老金,共2.8万元。2025年严查时,李某之子被列入失信名单,养老金账户被冻结,还影响子女考公。退休人员去世后,家属需在30日内申报,逾期未报的,除追回多领金额外,直系亲属征信受影响。
2. 服刑期间领取养老金:参保人员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缓刑、监外执行、假释期除外)及以上刑罚,服刑期间不能领取养老金。
3. 以欺诈手段骗取养老金:像伪造工龄、虚报缴费年限、通过中介伪造劳动合同和工资流水虚构参保单位等。比如深圳某工厂老板陈某,为让4名员工提前退休,伪造劳动合同和工资表补缴社保80万元。2025年严查时,陈某因涉嫌诈骗罪被刑拘,员工被取消退休资格 。2025年起,除国企职工工龄认定等特殊情况外,“突击补缴”一律不认,虚构劳动关系参保的,一律取消待遇并追责。
养老金是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障,关系着退休生活的质量和幸福。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别让自己的养老钱打了水漂!也欢迎大家把这篇文章分享给身边的退休老人,让更多人了解这些知识,一起守护好我们的养老金!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