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澳铁矿“铁王座”正在熔化

290亿吨俄罗斯铁矿入局,中国把澳大利亚的“铁王座”一把掀翻——一场从矿山到高炉、从美元到人民币、从双边博弈到全球重塑的“钢铁政变”,正在悄悄改写世界资源版图。

一、俄罗斯的“铁山”:290亿吨的底牌,55%品位的杀招

俄罗斯人一向擅长把资源做成地缘政治炸弹。过去十年,西方制裁压顶,莫斯科靠天然气石油硬是顶住了,如今轮到铁矿石登场。

290亿吨储量,世界第三,听起来像课本里的枯燥数字,可一旦把“中部富矿”四个字翻译成人话,就是:挖出来不用选矿,直接丢进高炉,一吨能省15—20元加工费。中国年产粗钢10亿吨量级,每吨省15元,一年就是150亿元纯利,足够让任何一家钢企老板半夜笑醒。

专家:澳铁矿“铁王座”正在熔化

更妙的是,地理上中俄背靠背,铁路直达,不用走马六甲,也不用看澳州台风脸色,一条跨境铁轨就把“资源安全”四个字焊死在中国口岸。

2025年前四个月,经俄中边境下列宁斯科耶-同江口岸向中国出口的矿石量已达66.6万吨,同比增长22.9%。格罗傑科沃-绥芬河路线的金属矿砂运输量更是达到54.19万吨,同比激增80%。

这些数字背后是两国跨境基础设施的持续完善,如同江铁路桥的通车,为俄罗斯铁矿进入中国打造了一条高效的“钢铁走廊”。

二、美元的“绿幕”被撕开:人民币铁矿石结算,45%的惊鸿一瞥

过去四十年,全球铁矿石贸易有一条不成文的“铁律”:美元计价、离岸现货、普氏指数说了算。中国钢企再有钱,也得先换绿票子,再挨新加坡交易商的“指数杀威棒”。

如今莫斯科率先“反水”:中俄铁矿贸易45%用人民币结算,28个百分点的两年跃升,相当于在SWIFT体系里硬生生凿出一条“红色通道”。

俄罗斯央行乐开花:西方冻结我美元资产?无所谓,北京把人民币打过来,我反手就能在上海黄金交易所买黄金,或者在义乌小商品市场扫货,外汇流动性瞬间回血。

更关键的是,示范效应一旦扩散,巴西淡水河谷、南非昆巴、印度SESA 都会掂量:是不是也开个人民币账户?美元独舞的时代,出现第一道裂缝,而裂缝里渗出来的,是火红的人民币。

三、巴西“桑巴快线”:3.5亿吨运力背后是南美的“去美元化”心跳

巴西人向来务实,谁给钱多就跳谁的舞。2023 年中巴铁矿石贸易额同比增长12%,看似温和,却暗藏汹涌:淡水河谷专门为中国市场扩建“矿石运输专线”,年运力拉到3.5亿吨,相当于再造一条“铁矿高铁”。

别忘了,巴西货币雷亚尔对美元波动大,对中国用人民币结算,可以锁定汇率风险,还能拿人民币买中国电动车、光伏板,产业链闭环美滋滋。

于是,巴西配合得比桑巴鼓点还精准:扩建港口、加长列车、提高品位,明摆着告诉澳大利亚——“三角格局”不是说说而已,是把你从‘C 位’直接挤到‘第三象限’。

一旦中巴人民币结算比例再提升,美元在铁矿圈的“绿票子霸权”就要被桑巴节奏踩得稀碎。

四、澳大利亚“皮尔巴拉黄昏”:18%降价+三年长协,堪培拉“认栽”现场

曾经的澳大利亚,手握62%中国市场份额,普氏指数一响,全球钢企抖三抖。

如今莫斯科、里约热内卢两面夹击, Canberra 只剩一招:降价!

2024 年初,皮尔巴拉混合粉矿价格较峰值跌18%,别小看这18%,按去年均价110美元/吨算,一吨掉20美元,澳洲四大矿山一年少收近百亿美元。

更“屈辱”的是议价规则:主动把一年一谈的“长协”拉长到三年,打破40年惯例,相当于把“年度擂台赛”改成“三年卖身契”。

2025年的前八个月,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的铁矿石比例悄悄下降了12个百分点。

这个数字看起来不大,但对于澳大利亚来说,意味着数十亿美元的损失。

澳州政客嘴还很硬,天天喊“价值观同盟”,身体却很诚实:矿山 CEO 排着队飞上海,带着折扣合同和“延长保修”条款,生怕中国钢企再开一次“多元化”电话会议。

全球铁矿“铁王座”,第一次出现摇摇欲坠的黄昏色,而夕阳照见的,是澳大利亚“资源外交”的苍白侧脸。

五、中国高炉“新菜谱”:澳巴俄三角配方,“资源安全”炖成老汤

对中国而言,俄罗斯铁矿不是简单的“替代”,而是“三角稳定”——澳矿保规模、巴矿保品位、俄矿保弹性。

任何一家想拿“断供”当武器,都得先问另外两家答不答应。

长期以来,澳大利亚和巴西组成的“双雄结构”占据了中国铁矿石进口的绝大部分份额。截至2025年前五个月,澳大利亚仍占中国铁矿石进口总量的64.1%,巴西占21.2%。

专家:澳铁矿“铁王座”正在熔化

随着俄罗斯铁矿的涌入,市场格局开始松动。尽管2025年1-5月中国铁矿石进口总量同比下降了6.0%,但从俄罗斯的进口却呈现逆势上涨的态势。

这一减一增之间,澳大利亚铁矿的议价空间被明显压缩。市场力量的天平正在向买方倾斜,澳大利亚供应商不得不面对中国客户有了更多选择的事实。

更关键的是,人民币结算像一条隐形韧带,把巴西、俄罗斯牢牢绑在中国的需求战车上,美元想挥动制裁大棒,先得砸到自己的脚背。

未来哪怕中澳关系再起波澜,中国也能把“澳矿份额”瞬间压到40%以下,让皮尔巴拉港的库存变成“政治库存”,而俄罗斯和巴西的矿山,则成为“安全垫”。这一招,叫“以资源换安全,以结算锁伙伴”。

六、人民币“铁矿时刻”:大宗商品定价权从普氏指数到大连夜盘

9月28日,中国最大的钢铁集团通过官方渠道,正式向澳大利亚必和必拓提出了一个要求:今后所有的铁矿石交易,必须使用人民币结算。消息一出,必和必拓的股价当天就跌了4.8%。

专家:澳铁矿“铁王座”正在熔化

澳大利亚政府紧急召开了内阁会议,讨论这个突如其来的变化。

不要以为结算只是“用什么钞票”的小问题,它背后是定价权之争。

过去普氏指数靠电话询价、小船报价,美元现货一锤定音;如今大连商品交易所铁矿石期货夜盘成交量早已超过新加坡,人民币计价、实物交割、钢厂参与,一条“中国价格”正在成型。

俄罗斯率先用人民币结算,等于把莫斯科的现货报价主动接入“大连曲线”,巴西淡水河谷也在上海自贸区试水人民币现货平台。

一旦人民币计价的现货、期货、指数“三价合一”,全球钢企就得同时看“普氏美元价”和“大商所人民币价”,双重定价体系下,中国钢企自然拿到“主场折扣”。

别忘了,中国年进口铁矿接近12亿吨,哪怕一吨省1美元,也是近12亿美元的红利,足以养活一支航母编队。定价权这局棋,中国已从“观众席”走到“发牌席”。

七、世界资源新版图:从“美元—航母”到“人民币—铁轨”

回顾过去百年,全球资源秩序无非两句话:美国用航母保证美元结算,美元结算巩固美国霸权。

专家:澳铁矿“铁王座”正在熔化

如今中国把俄罗斯的铁矿、巴西的港口、人民币的电子支付系统,串成一条“钢铁丝绸之路”,不需要航母护航,只需跨境铁轨和数字人民币钱包,就把“资源—货币—市场”闭环跑通。

对发展中国家而言,这是一条可复制的“去美元化”路径:把本国资源与中国需求对接,用人民币结算,再拿人民币买中国工业制成品,循环往复,美元自然“失重”。

澳大利亚的“认栽”只是序章,当人民币铁矿石结算比例越过50%临界点,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将迎来“人民币时刻”,届时伦敦和纽约的交易商,也得学会用中文喊“开盘”。

八、高炉火焰里的新纪元

所以,当中国钢企把俄罗斯55%品位的精粉倒进高炉,火光映红的不仅是车间墙壁,更是全球资源秩序的底色。

290亿吨俄罗斯铁矿、3.5亿吨巴西专线、45%人民币结算、18%澳洲降价……每一组数字都像重锤,敲在“美元—指数—航母”旧秩序的铁板上,火星四溅。

澳大利亚人还在计算损失时,中国已经把下一盘大棋摆到桌面上:从铁矿到原油,从天然气到稀土,从航运保险到数字人民币,一条条“去美元化”的裂缝正在蔓延。

裂缝深处,隐约可见一个新世界的轮廓——那里没有单一的“铁王座”,只有多元、韧性、人民币结算的钢铁洪流,滚滚向前,不可阻挡。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