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六十五,一生的风风雨雨,渐渐落定。
这个年龄,大多数男性会发现,人生步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走过千山万水,曾经的锋芒慢慢收敛,心境和身体也悄然发生着变化。
有人说:“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而如今,站在生命的高处回首,才真切体会到这句话的深意。
一、体力不再昔日,健康成了头等大事
超过65岁后,男人们最先感受到的,是身体渐渐慢了下来。
无论年轻时多么魁梧,到了这个年龄,或多或少都会有些小毛病:困乏、腿脚无力、记性变差、腰酸背痛,甚至是三高、前列腺、心脏这些老毛病,似乎格外容易叩门。
早年拼搏的资本,在此时成了最需要呵护的本钱。许多人说:“人虽未老,身体先老”。
那些忽略健康、过度劳累的人,到了65岁往往会体验到什么叫“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医生的忠告,养生的常识,真的要用在行动里,不能只停留在口头。
但别沮丧,调整饮食作息,坚持适量锻炼,重拾一份仪式感去生活,每天的晨练、清淡的晚饭、偶尔晒晒太阳,都是给自己最好的礼物。
古人云:“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倘若有老友在身边,握着茶杯,说说笑笑,人生至味清欢。
二、事业褪去,家庭成了心头挂念
65岁以后,绝大多数男性已经离开了职场。一夜之间,仿佛身份成了“退休干部”。
日日无为,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刚开始可能会觉得惬意,但许多人内心却空落落的,总担心自己被“边缘化”。
其实,这正是重拾亲情、修复陪伴最黄金的时候。过去漂泊在外,为了事业假装不累,如今可以把时间都柔软地留给家人。
饭桌上的温度,孙辈的笑容,爱人的陪伴——这些寻常日子里细微的幸福,才是暮年里真正的底气。“最爱晚霞红胜火,不争人间第一流。”
老人心里自有一片晴空,不再争输赢,活得轻盈自在。
三、朋友渐渐稀少,孤独如影随形
人到六十五岁,身边的朋友慢慢稀疏,有的天各一方,甚至有的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这跟少年时热闹、热血的友情不同,老来知己三两足矣。
午后的公园、茶馆,总见一群老人,相谈甚欢。但真正的好朋友,未必天天形影不离,更多的是能在心里惦记。
所谓“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人生越老,越懂得,不追求虚荣和热闹,平淡里的真情才更可贵。
对老友,主动问候,对新交,也别太设防,多一点善意,世界自然宽广。
四、心态变得平和,学会“看开看淡”
有时候,年轻气盛,很多事都要争个明白。可年过六十五才明白,“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是人生最大的智慧。
情绪上的波澜,逐渐被岁月温柔地磨平,再大的风浪也能笑着面对。
或许会为儿女牵挂,会为小孙子烦恼,一转眼又想通了:“莫教儿女忙挣钱,只愿儿孙乐平安。”
真正的大智慧,是心里早已清楚取舍,表面却温和如水,懂得沉静,真正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五、被需要是一种幸福,但自我更新也重要
大多数65岁的男性,最怕的不是病痛,而是突然失去价值感。
“儿女大了用不着你了,朋友少了找不到话题了”,很多人会无措,甚至情绪低落。
但别忘记,人生每一段路都有新的意义。
去学习、去旅行、去培养一项新爱好,哪怕是研究下厨艺、写字画画,都能让人重新焕发生命的热情。
正如诗云:“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只要心不老,人生依旧可以璀璨夺目。
六、面对余生,最值得珍惜的是自己
65岁之后,人生下半场才刚刚开始。横看成岭侧成峰,经历越多越会明白,人的幸福不是来自外界的认可,而是内心的安定和满足。
要学会与疾病和平相处,与孤独握手言和,善待身边的人,坦然接受一切。
所有人都盼岁月静好,其实,最静好的,是能坦然接受每一个清晨的到来,每一位亲人的笑脸。
愿你我皆能如《定风波》中那句所言:“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余生路短情长,不负己心,不负亲情,愿所有经历过风雨的男人,都能在六十五之后,活出自己的新风采,安享生活最本真的幸福。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