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钱不花就是一张纸,花了才是钱。”

也有人说:“钱花出去就不是钱了,叫做二手物件。”

我还是更赞同后者,虽然钱花出去了能换来情绪价值,但是这个价值是打折的价值,只有把钱攥在手里,才是真金白银的钱。

所以,尽可能的攒钱,尤其人过六十,也是优点。

生活中,我们总能遇到这样的人,什么钱也不舍得花,省吃俭用大半辈子存下四五十万的人,就是以下这几种人:

什么钱也不舍得花,大半辈子存下四五十万的人,就是以下这几种人

第一种:物质匮乏记忆会伴随人的一生,勤俭节约的习惯也会贯穿人的一生

我是60年代的人,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绝大多数的人,童年时期应该都不能吃饱穿暖。

那会儿,社会经济水平较低,物资匮乏,经历过缺衣少食,每天大饼子能吃饱就是富裕的家庭了。穿衣服几乎是没有新的,永远是哥哥姐姐剩下来的。就算如今富裕了,也不敢胡吃海喝,铺张浪费。

总认为钱要花在刀刃上。我之前在一家企业打工,老板姓崔,二十年前身价就有千万,但是你能想象吗?每天吃的就是大葱炒鸡蛋,有次晚饭饭桌掉了粒花生米,同事调侃说着急的追着跑。

在如今的孩子们看来,一粒花生米吃与不吃能解决什么呢?其实解决不了什么,但是对我们这辈人来说,不浪费是刻在骨子里的。

对于钱来说更是如此,每一分都不会乱花,买菜会货比三家,可能几毛钱几块钱并不算什么,但是没办法,这是刻在骨子里的记忆。

什么钱也不舍得花,大半辈子存下四五十万的人,就是以下这几种人

第二种:养老和健康焦虑,总有种经济不稳定的感觉

经济独立和财富积累对老年生活的尊严、自由和生活品质保障极其重要。

退休后,老人的收入来源相对减少,主要依靠养老金、积蓄等。随着身体机能逐渐下降,对未来养老和医疗费用的不确定性,他们担心自己生病或生活无法自理时没有足够的资金保障,所以选择节省开支,尽可能的存钱,为可能出现的情况提前做准备。

我家楼下的徐哥徐嫂就是如此。你无法想象的是,退休金加在一起七八千块的他们,每月的生活开销七八百元。晚上几乎从不开灯,也几乎不怎么买绿色的蔬菜和肉,常常就是煮面条、疙瘩汤、饺子、汤圆,就着咸菜就是一日三餐。也几乎不买什么衣服裤子鞋子,感觉退休这二十年,他们存款没有百万也差不多了。

其实,养老钱,真的没必要攒这么多。老年虽然攒钱是必要的,但是并非是多多益善的,生活的质量不能丢。否则,省吃俭用的活二十年,真的不如潇潇洒洒的十年有意义!

养老钱,一个人二十万,两个人三十万就足够,再多,就是负累了,也没什么用!

什么钱也不舍得花,大半辈子存下四五十万的人,就是以下这几种人

第三种:与其自己享受,不如把钱存下来托举儿女,这样自己就心安了

儿女是父母心中永远的念想。从呱呱坠地那一声清脆的啼哭开始,父母的心便紧紧系在了儿女身上。

许多老人把儿女的幸福看得很重,希望能在经济上给予儿女力所能及的帮助,比如为子女买房、照顾孙子孙女等。他们会省吃俭用,把钱存下来留给子女,减轻子女的负担。

即便是儿女成家立业,依然离不开父母的帮衬和关心。其实儿女如果有个稳定工作还尚好,如果四十未婚,或者成家了赋闲在家,孙子孙女的学费生活费没着落的时候,父母的危机感就重了。

老张两口子七十多岁了,儿子轻微血栓,一直未婚,不思进取,每天不是打麻将就是玩手机,任何工作都不做。老两口就只能节衣缩食,不舍吃穿,每年偷偷存五万给孩子做养老钱,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什么钱也不舍得花,大半辈子存下四五十万的人,就是以下这几种人

结束语

这几年,钱属实也真的不好挣,每一分都带着不容易。那些平时省着吃、省着用的老人,可别笑话他们“小气”,也别觉得他们“糊涂”。

你看他们对自己抠抠搜搜的,但是对待儿女很大方,对待未来也很清醒,不给儿女添负担!正是这份“抠”,给家里攒下了底气,遇事时才能不慌不忙。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这三种人呢?你觉得老年攒钱,应该是怎样的方式态度呢?一起聊聊吧!

END


作者:箪食瓢饮

谢谢你喜欢我的文字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