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同学聚会,有人叹着气说“没背景没人脉,工资就那几千块,这辈子都别想攒够100万”,这话我以前也信——毕竟刚工作那阵,我月薪3千,连房租都得靠爸妈补贴,哪敢想“百万存款”?
可现在我和先生靠死工资,真的攒下了100多万,不是撞了啥好运,全靠4个藏在日子里的小习惯,比“等机遇”靠谱多了。
以前总听人说“钱是赚出来的,不是存出来的,等遇上个好机会就翻身了”。我真信过这话,刚工作那两年,总想着“说不定哪天能搞个副业暴富”,工资到手先花,聚餐、买包、追星,月底剩点钱全买了彩票,结果别说暴富,连500块都没中过。
反而我一个朋友,前几年靠帮人做设计赚了笔外快,一下子到手8万,转头就换了最新的手机,报了两万多的健身课,不到半年钱就花光了,跟没赚过一样。
后来才明白,普通人哪有那么多“机遇”?就算有,没养成存钱的习惯,钱也留不住。有次刷到个数据,说那些突然拿到拆迁款的人,近一半会在5年内把钱败光——不是他们不会过,是平时没攒钱的规矩,钱来了就忍不住“升级”生活。
我和先生从那以后定了条死规矩:发薪日早上,先把30%的钱转进专门的储蓄卡,剩下的再算房租、吃饭、花的钱。刚执行那阵工资低,每月就存900块,有时候想买件新衣服,一看储蓄卡动不了,只能忍着;
后来工资涨到8千,每月存2400,哪怕年底想多买几样年货,也没动过储蓄卡里的钱。慢慢的,存款从几千到几万,再到几十万,都是这30%攒出来的。
光会存还不够,钱放着不动,利息少得可怜,等于白亏。以前我把钱全存活期,一年下来利息才几十块,后来刷到个理财博主的视频,说“普通人先别想赚大钱,先让钱不闲着”,我才开始慢慢学。
先是试了短债基金,第一次买了5千块,年化比活期高2个点,三个月赚了200多,比放银行强;后来跟着别人打新债,中一次能赚100多,虽然不多,但积少成多;
连券商新客理财的“羊毛”我都没放过,年化4%的7天产品,到期能赚几十块,够买一周的菜。
最让我开窍的是去年,听播客说有人靠整理表情包,做成系列合集发在视频平台,粉丝多了就接商单,一个月能赚好几千。这要是搁以前,我想都想不到“表情包还能赚钱”。
后来我就常看理财书、听播客,跟公司做财务的同事聊两句,慢慢发现,好多“赚钱的路子”其实就在身边,只是以前认知不够,看不见而已。
就像我现在,会把家里不用的旧衣服洗干净,挂在二手平台卖,每月也能赚个两三百,积少成多也是钱。
去年冬天,先生感冒没当回事,拖成了肺炎,住院一周花了8千多——这钱够我们存小半个月了。
出院那天,医生说“要是早点休息,别熬夜加班,也不至于这么严重”,我才真正懂:普通家庭的“钱袋子”,最经不起的就是生病。
从那以后,我们俩就定了规矩:晚上11点前必须关灯,再忙也不熬夜赶工作;早上提前20分钟起床,去小区里跑两圈,代替以前赖床到最后一秒;
周末在家做饭,少点重油重盐的外卖,既省钱又健康。不是说要“惜命”,是明白:对我们这种普通家庭,一场小病就能吃掉大半年存款,平时多花点功夫护着身体,比啥都划算。
刚开始攒钱那阵,我总把自己逼得太紧——衣服只买打折的,零食不敢吃,连奶茶都戒了,结果不到两个月就崩了,一次就买了两双鞋、三件外套,花掉了攒的3千块。
后来读《小狗钱钱》,里面说“还债不能把钱全掏空,得留点儿‘活水’”,我才反应过来:攒钱不是当“苦行僧”,委屈自己反而攒不久。
现在我每天都会留点儿“不花钱的开心时间”:早上煮个茶叶蛋,配着热豆浆慢慢喝,不着急赶地铁;下班绕路走十分钟,看看小区里的流浪猫,有时候带根火腿肠喂它们;
睡前看几页漫画书,不看需要费脑子的东西。这些事花不了钱,却能把上班攒的累给卸了——以前总觉得“攒钱就是委屈自己”,现在才懂,心里不委屈、不焦虑,才不会靠乱花钱发泄,存钱才能坚持得更久。
其实普通家庭攒钱,真的不用等啥“机遇”。发薪日先存30%,别让工资全变开销;多学点儿理财小知识,让钱慢慢生钱;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别让病把钱耗光;
每天留点儿开心的小时间,别把自己逼太紧。日子一天天过,钱就一点点攒起来了,比“赌机遇”踏实多了。
你们平时攒钱,有没有那种“不用委屈自己,还能存下钱”的小技巧?评论区聊聊,咱们一起把攒钱的路子走得更顺~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