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智能”“低空技术”“脑机融合”……这些体现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代表未来产业发展趋势的新方向正在哈工大落地,融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探索。记者从哈工大获悉,哈工大今年共有21个全新微专业获得立项,今年9月“智算物理”“文化遗产数字治理”“创业投资与管理”等17个“硬核”微专业正式招生。所有微专业跨学科、跨校区可选,两年内修满全部学分即可获得修读证书,并按教育部规定进行注册备案。

哈工大上新17个“硬核”专业

据了解,今年以来,哈工大面向二、三年级本科生超前布局,并开设一批具有前沿性的微专业,满足复合型人才培养需求和学生个性化、多元化学习需求。“我选读的这个微专业体现了物理科学与人工智能的交叉融合,希望通过学习相关课程提升个人的跨学科建模能力,为将来就业或从事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近日作为“智算物理”微专业招收的首批学生2023级本科生付启亮,在线上选择秋季学期要上的专业课程,按照培养方案和相关要求,未来两年时间内,他完成5门核心课程的学习和实践训练,修满10个学分即可获得专业修读证书。

哈工大上新17个“硬核”专业

付启亮在做物理实验
主讲“智算物理学基础”课程的物理学院青年教师杨肖易表示,人工智能与物理学领域的深度融合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在推动物理学科发展的同时可以激发人工智能领域的原始创新,希望通过开设新专业和相关课程引导感兴趣的学子在前沿方向探索,逐步培养自身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今年5月哈工大部署通过整合跨学科资源构建模块化、短周期的微型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特定领域核心专业能力及跨学科素养为目标,在现有专业外设置一批微型专业经过申报、评审,全校共有21个微专业获得立项,今年9月17个微专业正式招生。其中“具身智能”微专业旨在培养具备交叉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未来技术和产业发展需要。
据微专业负责人、航天学院金晶教授介绍,该专业立足行业前沿,突出哈工大控制学科优势课程,设计围绕计算机视觉、多模态模型决策与控制等核心技术展开,同时注重灵活性和实践性,便于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核心知识。
作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和产业前沿领域“具身智能”微专业,吸引了来自校本部、威海校区和深圳校区的120余名学子报名修读。
威海校区2024级本科生宋文豪表示,之所以选择修读“具身智能”微专业是出于个人兴趣和对行业前景的看好,具身智能代表着人工智能的前沿方向,要求从业者具备软硬件深度结合的知识体系,希望通过微专业的系统学习,做到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相结合,为未来攻克机器人领域技术难题打好基础。

深圳校区2023级本科生张翔焜同样就读于机器人工程专业,在他看来具身智能更贴近“真正的智能”,通过修读“具身智能”微专业可以将学到的专业知识应用于项目实践,有助于深入开展相关课题研究。

哈工大上新17个“硬核”专业

张翔焜与机器人互动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赵雅琴表示,微专业在课程设计注重“微而精”,内容立足科技前沿,强调多学科交叉,融合与产学研协同,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课程教学与项目实践“双驱互融”的培养模式。

龙头新闻·生活报商艳凯 实习生 柯晶晶;记者:吕晓艳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