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E医疗中国区将保持“中等个位数增长”
文 |《财经》记者 凌馨
编辑 | 王小
2025年9月19日,《财经》获悉,通用(GE)医疗中国区近期正在裁员,涉及CT和磁共振两大重要产品线。
“此次是对组织架构和人员进行调整。”GE医疗中国区相关人士向《财经》确认。同时表示,该公司仍在市场上招聘,持续投入与业务战略紧密相关的重点领域和组织能力建设。
当日,有消息称国际医疗器械巨头GE医疗正考虑出售中国子公司股权,潜在交易可能涉及数十亿美元中国资产。
对此,GE医疗全球总部表示,“不对市场传闻发表评论。”

每三台GE医疗CT中,有两台在中国生产
GE医疗可能出售中国子公司股权的说法,据《财经》了解,源于GE医疗与顾问机构的合作,据称该项目会评估各种可能的选择,但相关的考虑是“初步的”,尚未就任何潜在处置的时间或规模作出决定。
此消息甫一传出,很多业界人士颇感意外。GE医疗全球总部回应,“我们不对市场传闻发表评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医疗市场之一,我们始终致力于为中国病患和客户提供高品质的医疗服务。”
根据GE医财报,中国是其第二大市场,2024年创造了约24亿美元营收,约占全球12%;2025年上半年,营收额为11.6亿美元。
中国区产能在GE医疗的全球布局中同样重要。
中国是GE医疗在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目前,GE医疗在北京、上海、无锡、天津、成都、深圳设有六大生产基地(内含七大工厂)。
GE医疗相关人士曾告诉《财经》,全世界所有GE医疗销售的产品中,每三台CT中有两台在中国生产,核磁则有一半。同时,全球60%的对比剂是在上海张江工厂生产。
在全球三大医疗影像巨头GE医疗、西门子医疗和飞利浦之中,GE医疗在中国拥有较多生产基地和最多的工厂,并且,一些在海外完成组装的产品,核心元器件也在中国生产,如一款创新产品的换能器。
就在7月,GE医疗中国精准医疗产业化基地一期项目,刚刚完成验收正式投用。项目负责人表示,该基地将持续拓展高端核医学产线及关键零部件国产化,未来,将联合政府与合作伙伴,共建大型设备集成中心、协作中心和供应链枢纽。

中国区将保持“中等个位数增长”
在GE医疗传出可能出售中国子公司股权消息的同一天,《财经》获悉,其中国区正在裁员。
此次裁员主要涉及计算机断层扫描(CT)的部分业务线,而磁共振部分的裁员人数,GE医疗方面否认了传闻中10%的比例,但未给出确切数据,仅称,“相对于GE医疗在中国的员工总数此次涉及的人员占比较小”。
CT和磁共振都是GE医疗在华重要业务。GE医疗中国方面回应裁员消息时称,“基于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GE医疗此次对组织架构和人员进行调整,旨在以更加聚焦、高效的方式服务客户,推动长期业务增长。”
据众成数科统计,2025年前8个月,GE医疗在华CT销售额约34亿元,约占整个CT市场的23.62%;其在磁共振招投标市场的占比也在23%左右,据比地招标网数据,上半年中标金额约15亿元。
GE医疗方面强调,“我们对中国市场的承诺不会改变。公司仍在市场上招聘,持续投入与业务战略紧密相关的重点领域和组织能力建设,为公司下一阶段的发展做好前瞻性布局。”
《财经》查询招聘网站发现,GE医疗在华约有150个职位正在招聘,同期西门子医疗约有120个职位正在招聘。
基于上述两方面的观察,GE医疗目前在中国的调整,与业务发展和侧重点的变化有关。就在9月9日,GE医疗首席执行官(CEO)彼得·安杜尼(Peter J. Arduini)曾公开表示,中国区的增长模式正在改变。
彼得·安杜尼是在出席摩根士丹利第23届全球医疗健康大会时提到上述说法的。他表示,中国市场10%的增长时代已经不再,未来将保持在中等个位数的增长。
作出这一判断的理由主要是,过去十年,中国市场有大量新增设备安装,而非成熟市场以设备替换为主的模式,但现在,中国市场的增长模式将更接近成熟市场。不过,中国市场的用户群体规模庞大,“你仍将看到增长”。彼得·安杜尼表示。
基于对中国市场未来增长模式变化的判断,彼得·安杜尼认为,“我们不能指望这种发展模式(指成熟市场以设备替换为主的情况)能成为公司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不过,彼得·安杜尼预期的中国地区“中等个位数增长”,相比于其全球2022年、2023年、2024年营收同比约4%、6.6%、1%的增幅而言,在该公司的业务体系中,仍将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增长幅度。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