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日新说观点

人质命悬一线 以总理还要硬占加沙

2025年9月8日,以色列的政局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十字路口。特拉维夫街头,示威者高举标语,呼吁立即解救被哈马斯扣押在加沙的人质;而在权力中心,总理本杰明·内塔尼亚胡及其极右翼联盟,似乎正将国家引向一条与民意、甚至与军事高层相悖的道路。摆在人们面前的问题不再只是如何赢得战争,而是内塔尼亚胡究竟想从这场加沙冲突中获得什么?是真正的军事胜利,还是为了满足极右翼盟友的政治诉求,亦或是另有图谋?

以色列国内的分歧日益加剧,不仅体现在执政联盟与政治反对派之间,更蔓延至对国家未来根本性的定位上。从“犹太民主国家”的未来走向,到整体的巴以关系,再到加沙问题的具体处理,各方观点南辕北辙。然而,令人担忧的是,所有迹象都表明,政府的官方政策几乎完全由内塔尼亚胡单方面制定,内阁其他成员难以有效参与,甚至连来自以色列国防军(IDF)高层(包括总参谋长埃亚尔·扎米尔)的强烈批评也形同虚设。这种个人对决策权的垄断,正成为以色列偏离自由民主轨道的警示信号。

内塔尼亚胡为其决策辩护时,时常援引其政府在2022年11月选举中获得的多数席位。然而,这种辩护本身便存在根本性问题。因为无论是备受争议的司法改革,还是加沙地带的潜在战争,均未在那次选举中被提及。更关键的是,无论议会构成如何,大多数民意调查都显示,以色列民众普遍反对政府当前的立场——将“全面占领加沙”作为当务之急,其重要性甚至凌驾于通过谈判解救所有人质的紧迫性之上。

人质命悬一线 以总理还要硬占加沙

人质的代价:军事胜利还是人道危机?

无人质疑以色列具备征服整个加沙地带的军事能力。但问题的核心在于:此举能否在剩余的20名(或更少)幸存人质被杀害或故意饿死之前,实现全面解救?如果无法实现,以色列是否将别无选择,在加沙建立完全的军事与行政统治,而这在国际上几乎不可能被接受?

当前,以色列的安全机构领导层及多数民众似乎都倾向于优先推进全员人质释放谈判,即便这意味着在哈马斯(其军事行政能力已被重创)彻底覆灭前结束战争。这一立场源于对人质命运的深切关切,其中许多人的下落只有哈马斯和伊斯兰圣战组织知晓。同时,以色列国防军还面临着严重的兵力短缺和装备维修问题,以及不断攀升的军事开支,这些都构成了巨大的现实挑战。

从以色列的视角看,关于加沙未来的长期规划同样缺乏法律依据。无论是将其纳入以色列国(国际社会极不可能接受),还是将其纳入整体巴以解决方案(当前可行性微乎其微),都缺乏清晰的蓝图。这就回到了最初的困惑:内塔尼亚胡究竟是真心支持全面占领加沙,还是受到其极右翼联盟伙伴的巨大施压?或者,这仅仅是他用来迫使哈马斯在谈判中采取更灵活立场的手段?

与民意的决裂:总理官邸外的火焰

人质问题是内塔尼亚胡与民众关系裂痕最深的症结所在。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与多数人质家属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双方的交锋变得愈发情绪化且尖锐。

尽管许多政府发言人坚称“尽快解救剩余人质”是加沙战争的目标之一,但一个普遍的共识是,政府内部更倾向于为了彻底摧毁哈马斯而冒险牺牲尚存人质的生命。这无疑是对以色列行为准则中“赎回囚犯与人质”这一最高价值原则的公然瓦解。政府中的极右翼成员也毫不掩饰他们的真实意图:对他们而言,在“以色列土地”上夺取更多疆域的前景,远比赎回囚犯与人质更为重要。

上周三,内塔尼亚胡官邸外爆发了激烈抗议,伴随着垃圾桶被焚烧,火势甚至蔓延至一辆私家车。此后,内塔尼亚胡发表了一份激化矛盾的声明,将这些由民众自发或有组织发起的抗议活动,定性为“政治性反政府抗议”,并指责他们“破坏财产、封锁道路,甚至追杀民选官员及其子女”。他甚至用“法西斯暴徒”来形容示威者,并声称他们每日威胁要谋杀他和他的家人。

将那些要求立即释放人质、抗议政府反民主行为的民众贴上“法西斯”的标签,无疑是极度虚伪的。特别是在政府对那些无法无天的“山顶青年”在巴勒斯坦村庄频繁纵火、甚至随意杀害巴勒斯坦人却未予制止时,政府对此类暴行却保持了沉默。面对总理官邸外少数人焚烧垃圾桶的行为,内塔尼亚胡有权表达愤怒,但在经历了这一切之后,他又如何能继续声称自己正在竭尽全力解救人质?

当前冲突与对立的严重性与模糊性,正是以色列必须在冲突升级为爆炸性事件之前,尽快扭转局面的核心原因。

人质命悬一线 以总理还要硬占加沙

作者介绍:

苏珊·哈蒂斯·罗尔夫,曾撰写关于国际关系、犹太复国主义、以色列政治及议会制度的新闻报道、学术论文及多部专著。1994年至2010年间,她曾供职于以色列议会图书馆及议会研究信息中心。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