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自青苹之末,行过绿菽之梢,挟万里涛而来,翻千重浪而去。群山逶迤,两江回环,在巴渝沃土、“天生重庆”,西南政法大学乘“风”之势,从歌乐一隅,至神州皆知,积蕴七秩,卓荦超伦,蜚声遐迩,熠熠生光!
拏“风”跃云,丘壑入怀开胜境
长波恃“风”而起,鲲鹏借“风”而腾。从肇创、发展到复办,从耕荒开石到东山再起,西南政法大学乘“风”而上,厚积薄发,博学笃行勇立潮头,厚德重法追梦不止,将一座座丰碑,树立在争创一流的浩荡征途。
学校前身西南革大总校校门
刘伯承校长出席西南革大成立暨开学典礼并作讲话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走上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之路。1950年,刘伯承、邓小平创办了西南人民革命大学,西政人心系天下、坚韧不拔的奋斗史就此展开。1953年,以“革大”政法系为基础,西南政法学院正式挂牌成立,抗日名将周保中将军成为首届院长,郭沫若先生亲题校名。1954年8月,歌乐山下,烈士墓校区迎来第一届本科生,书写了“三栋房子办大学”的中国高等教育传奇。
50年代“西南政法学院”校门
西南政法学院办公楼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在被迫停办的岁月,西政人不屈不挠的坚守,迎来了复办后的“新三届”传奇。1978年,涅槃重生的西南政法学院,以改革开放后首批全国重点大学的身份,成为当时政法院校中唯一恢复高考招生的学校。当年全国法律专业招生仅有729人,其中西政招收了424人。西政的第二次“创业”,培育了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法学界的半壁江山”。
复办后新建校园
复办初期学生在简陋的教室
乘改革之“东风”,逐时代之浪潮。1993年,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1995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西南政法大学。2002年10月14日,半是工地的渝北校区迎来了第一批本科生,在这个被称为“西政大峡谷”的地方,新一代西政人开始续写前辈栉风沐雨、破土拓荒的奋斗史,开启了学校办学重心北移的世纪华章,激昂豪迈的时代跫音峥然奏响。
首届博士生开学典礼
西南政法大学校牌
2003年,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全国首批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2004年,经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置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2年,成为教育部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16年,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院校;2017年,入选重庆市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22年,宝圣湖校区首次入驻博士研究生,再次开启了学校云程发轫的新篇章……
西部地区第一个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挂牌仪式
部市共建协议签字仪式现场
从化龙桥、歌乐山披荆斩棘,到渝北、宝圣湖破土拓荒,近73载扬鞭奋蹄、砥砺图强,几代西政人薪火相继、勤耕不辍。这座恢弘学府,在曲折中经历创业的艰难,在探索中铸就骄人的辉煌,书写了中国法学教育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佳木繁荫,风传花信,如今,三大校区生机盎然,毓秀湖水光潋滟,罗马广场风景晴好,岭南园的獬豸傲然屹立,教导着新一代西政人,辨曲直,明法理……
春“风”化雨,杏坛菁莪昭日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似“水”至善、润物无声,师者如“风”至柔、诲人不倦。“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最美高校辅导员”“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站三尺讲台,呈一片丹心,2000余名西政教职工,日复一日地躬耕在这个平凡却光辉的岗位上,燃灯引路、栽桃种李,为学子的美好人生奠定根基,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西南政法大学“中华法文化传播教育教师团队”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教师团队”
从博古通今的硕学鸿儒,到出类拔萃的俊采菁英,从德高望重的行业名师,到锋芒毕露的青年专家……雄厚的师资力量,滋养着学校独特的文明根基,凝练出“心系天下、自强不息、和衷共济、严谨求实”的西政精神。
耕耘杏坛、弘文励教的同时,他们高瞻远瞩,在科研之路上秉烛探索、孜孜以求,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相继打造了全国首个犯罪侦查教研机构、全国首个监察法学院、全国首个人权学院、全国首家数字法治政府研究院……2015年至今,获得省部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近2000余项,其中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52项,法学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89项,位居全国同类高校前列。
风行草偃,雨过昭苏。赫赫大师领衔,青年人才茁壮,他们心向卓越、不懈追求,在漫长的时间洗礼中,砺就了西政如今的生机焕发。
15个学院、29个本科专业,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2个重庆市“十四五”重点学科,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2个省(市)级一流本科专业……以法学为主,哲学、经济学、文学、管理学、工学等多学科在这里协调发展,为莘莘学子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雏凤清于老凤声。师者的熏陶与教诲,似春风轻拂,催知识之云化身绵密细雨,唤醒芳草连天、绿野遍地。学子们在师恩雨露的润泽下,茁壮成长为葱葱巨木,以遒劲之姿为母校捧回无数荣誉。
——在世界华语辩论锦标赛、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大学生辩论赛、全国WTO模拟法庭竞赛等活动中,学生辩论队连连拿下冠军;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中,学生艺术团多次获得一等奖;
——在“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西政师生从2008年起累计获得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15项,重庆赛区奖50余项;在第二十一届亚太地区红十字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竞赛中,西政代表队跻身国际八强;
第二十一届亚太地区红十字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竞赛现场合影
2023全国企业竞争模拟大赛西政“灯塔队”参赛队员
——在2023全国企业竞争模拟大赛中,西政“灯塔队”荣获企业决策赛道本科组全国一等奖;在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西政学子捧回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组全国铜奖;
——在中国大学生沙滩排球赛、全国大学生排球联赛、全国大学生武术散打和太极推手锦标赛、全国啦啦操联赛等重大赛事中,西政学子近年来拿下了170余个省部级以上竞赛冠军……
前贤启“后浪”,春播桃李三千圃,秋来硕果挂枝头。在师者的引领下,无数西政学子青蓝相继、薪火赓续,在奔赴未来的风雨路途中,向更高处攀登,向更远处进发,似星辉闪耀,似光昭日月。
逆“风”舒翼,会当击水上青云
歌乐莽莽,嘉陵泱泱,这座毓秀法府,滋养着一代又一代风采卓然的西政人。他们腹有诗书万卷,负重建功、克难立业,如一只又一只展开双翅的苍鹰,乘着起自西政的“风”,从京畿重地,飞到边疆荒漠,从大江南北,飞到海外寰宇……
1953年,35名西政首届本科毕业生走出校门,背上新装,开启了他们与新中国法治建设同向同行的拼搏之路。学子拉满弓,少年志凌云,此后70年来,学术名家、政界栋梁、法潭俊彦、商界翘楚、全国劳模、时代英烈……各级各类人才从这里鱼贯而出,截至2023年,已有35万名毕业生成长为德法兼修的“优秀之士”,在干事创业中丰富并践行着西政精神。
他们中,有2020年“全国先进工作者”、刑侦学院1996届毕业生旷陈校友——从警近30年,只为“天下无毒”,令犯罪分子闻风丧胆、望而生畏;
他们中,有2022年“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外语学院2014届毕业生张海校友——失去右臂的农家孩子,历经万难求学苦读,从西政毕业后一直扎根农村,踏实为民办实事,成为说话管用的“独臂书记”;
他们中,有2022年“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法学院2010届毕业生钟小军校友——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获嘉奖4次、优秀共产党员1次,是破案攻坚的“尖刀利刃”,亦是为民解忧的“群众贴心人”……
旷陈校友
张海校友
钟小军校友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作为新中国最早建立的高等政法学府,西南政法大学是全国培养法治人才最多的高校,目前:
——有1位校友任中共二十届中央政治局委员,2位校友任中共二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3位校友任中共二十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2位校友任中共二十届中央纪委委员,100余位校友担任省部级以上领导职务。
——近60位校友曾任或现任国家首席、一级或二级大法官和大检察官,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全国知名高校法学院中,均有西政毕业生从事教学研究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两会,就有22位校友分别在全国人大、政协履新,其中6人当选为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人当选为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6人当选为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风,浩浩荡荡,浪,奔涌向前。七秩弦歌悠扬,35万西政人胸怀丘壑、志比鸿鹄,似蛟龙入海般,从红岩村化龙桥,从歌乐山下、嘉陵江畔,奔赴祖国四面八方,和光同尘、与时舒卷,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乘风而上、破浪远航!
长夏渐盛,“风”摇青穗,吹柳绿并桃红,拂春华以秋实。梦想的种子正在破土,胜利的讯息已经送达,@2023届高考生,彼岸之船停靠在港,帆已挂好,西南政法大学——候君至、等风来!
关注“西南政法大学本科招生”头条号,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文章部分素材、图片来自:西南政法大学官微、新闻网、校友会、2023招生指南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