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新能源车购置税政策调整会影响销量吗
9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过去几年,买新能源车有一个默认“福利”:
不用交购置税,动辄能省上万,很多人就是冲着这点才“入坑”的。
可现在政策变了。
从2026年起,这一项减免开始退坡,所有车型的购置税优惠幅度会减半。
这意味着你明年买同样一辆车,要多掏几千甚至上万块!
这听起来像是个小事,但对10-20万区间的刚需家庭来说,打击可能比你想象的大得多。
因此,问题就来了:
随着政策的退坡,新能源车的销量是不是要大跌了呢?
理论上看,确实有这样的风险,尤其是那些本就销量不高、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品牌。
说白了,别看它们一个月还能卖个几千辆,但背后是真本事不多,基本靠政策红利在“吊命”。
一旦相关权益退坡,销量会变成什么样,可能真的会很糟!
这可不是乱说。
以德国为例,2023 年底,当地正式结束了部分电动车购车补贴。
结果到了 2024 年,BEV 的销量直接同比大跌 27.4%。
法国这边也是类似操作:
从 2024 年起,把原本 4,000–7,000 欧元的电车补贴,压缩到 2,000–4,000 欧元,预算也同步下调。
直接后果就是——
2025 年 1 月,法国电动化车型(含 EV 和 PHEV)的注册量同比下滑了 15.4%。
这些数据都在提醒我们:
补贴退坡不是简单的“多花几千块”的事,它对销量的的确确存在较大的影响。
但着眼中国来看,实话实说,应该不会出现像德国、法国那样的大幅波动。
原因有两个。
首先,购置税在整个新能源购车决策里的权重,并没有那么高。
就拿一辆售价 20 万元的车型来说,原本免税可以省下 1.77 万元(按10%计),而从 2026 年起,减半后也不过是多交 8850 元。
听起来不小,但对比油车昂贵的使用成本和维修维保成本,这笔钱不至于让用户“立刻刹车”。
其次,相比靠补贴“吊着”的海外市场,中国新能源的“基础盘”要扎实很多。
根据乘联会数据,2025 年上半年,新能源渗透率已经突破 44.3%;
而在 suv 这个领域,这一比例甚至超过50%,朝着60%逼近。
换句话说,对不少刚需用户来说,电车早已不是“靠补贴才便宜”的选择,而是真正意义上的主力产品。
所以,购置税退坡虽然会影响部分用户的购车心理,但远没到“市场失速”的程度。
真正要担心的,是谁能在没有补贴的年代,继续活得下去。
此外,车企也不会坐以待毙。
面对政策变化,很多品牌大概率会主动“出招”,甚至打出更猛的降价牌。
参考燃油车市场,现在动辄就是3万、5万的优惠;
像雷克萨斯ES,29.9万的指导价,有些地区终端价格已经干到“20万出头”——这力度放在两年前,简直难以想象。
可新能源车这边呢?价格反而还挺硬。
理想L7、问界M7、极氪001这类热门车,终端几乎没有大幅优惠。
比起合资油车“跳水式”清库存,新能源市场显然还有相当大的价格腾挪空间。
说白了就是,补贴没了,车企自己掏腰包来补。
所以别指望政策退出就让新能源车涨价,大概率反而会让价格战打得更激烈。
因此,给大家的建议就是:
如果你不是刚需,那真的没必要为了省个几千块,就赶着在退坡前买车。
因为你现在省下来的这点购置税,可能还抵不上明年技术迭代带来的红利:
比如真正量产的固态电池、全面升级的智能驾驶芯片,都会在明年落地。
而且别忘了,车企比你还着急——
为了稳住销量,它们很可能会用“厂补”或者加码权益,把那部分购置税给你补回来。
所以这场车市的博弈,才刚开始。
不是早买早好,而是看谁“站得住、选得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