俩菜844元,四家店三鬼秤,谁把张家界的清明山水变成了财路陷阱?

张家界,这座曾被卡梅隆赞叹为“地球奇观”的地方,如今掉进了游客连夜退票、上市公司被打上“ST”标签的泥坑。

这事如果只是鬼秤、天价鱼,那也不过是“一家黑店惹众怒”的小题目。

但可怕的地方在于它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出租车、饭店、服务员、导游,各路人马高效协作,宰起客来分毫不差,简直就是演技派团建现场。

两个菜844元,四家店三鬼秤,游客:张家界,我再也不来了!

就拿2月份那起引发广泛关注的“两个菜844元”来说,游客陈女士说得很明白。

打车途中被司机“推荐”去一家叫“土家园”的饭馆,刚落座,服务员就热情得让人想跑,主推“招牌菜”娃娃鱼和打鼓皮,说是量大够吃。

结果呢?娃娃鱼竟然258元一斤,上桌一看分量堪比儿童套餐,账单写着两个菜合计844元。这不是饭店,这是明抢。

这不是个例,记者点开大众点评平台,42条评论里36条是差评,刀法稳准狠,还是熟练工。

两个菜844元,四家店三鬼秤,游客:张家界,我再也不来了!

网友直言上去就是一刀,血条瞬间清空。游客愤怒投诉,市监局回应“第一时间调查”,事情就这么轮了一圈又一圈。

是不是很熟悉?媒体曝光、高度重视、专项整治、再曝光,像极了某些城市的“文明城市”打分月考前的突然打扫。

问题的关键在“系统性联动”,司机带客有返点,饭店菜价虚高、偷斤减两。监管也不是完全看不见,只不过处罚轻得像风吹脸,不疼。

这种“吃相难看”的组合拳,让游客寒心,不仅被宰得光明正大,还被羞辱得悄无声息。

张家界的深层问题,不止是游客口中的“别来了”,更在于整个景区自身治理与发展模式的结构性错配。

两个菜844元,四家店三鬼秤,游客:张家界,我再也不来了!

从商业化到项目投资,可以说是一场南柯一梦。

核心景区像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天门山等,并不属于张家界旅游集团,也就是说,上市公司根本没法从一票游客头上赚多少钱。

那它靠什么营收?靠环保客运、索道、观光电车、旅行社和酒店这些代运营业务。

游客为看山花了300票钱,结果这钱大多进了私人老板的兜里,上市公司只是卖票的中介。

为了盈利,公司张牙舞爪地开发副业,结果开发了一个“史诗级烂尾”的文旅项目,大庸古城。

两个菜844元,四家店三鬼秤,游客:张家界,我再也不来了!

先说实话,大庸古城最初听上去确实不错。

2016年开建,说是每年净赚1.85亿,结果现实打脸打到天灵盖,2024年半年收入232万,却亏掉了6438万。

平均一天游客不到13人,按亏损算,每一位游客都“贡献”了2.8万元的赤字,免费当股东了都。

就在这项目的10公里以外,又一个古城“古镛城”同步上线,17亿资金砸进去,还没正式营业。

核心问题出在哪儿?说到底还是“景点错配,管理错位”。

私营老板只要自己的项目赚钱,其他无所谓;市级公司拼命挣副业的钱,但却接不住口碑下滑的锅。

谁在管门票?谁在管导游?谁在管快线、索道、天气预警?最后游客找人投诉,被拦在体制内的墙之外,根本查不出责任链。

两个菜844元,四家店三鬼秤,游客:张家界,我再也不来了!

而现在连最基本的“能玩、值、再来”三个旅游评价机制,张家界一个都答不上。

过度商业化、低水平服务、价格畸高。更离谱的是网评里最多的不是餐馆推荐,不是景点分享,而是“怎么快速逃出天门山防止深夜滞留”。

有游客说晚上排七八小时下山,上千人困在山顶喊退票,这不就是一场管理人祸下的“山地灾难逃生模拟”吗?

不禁让人发问张家界,究竟输在哪?

我看是输在了时代错觉上,张家界是改革开放路线下第一批吃螃蟹的观光胜地,那时候光靠好山好水确实能一呼百应。

两个菜844元,四家店三鬼秤,游客:张家界,我再也不来了!

但今天呢?全国人民审美升级、认知升维,AI带火的冒险剧本、沉浸式宋代演艺、数字天文馆、网红亲水村……什么文旅2.0、3.0打得火热,张家界这边还在靠娃娃鱼和玻璃桥撑门面。

张家界没落的背后,是文旅逻辑的全面掉队。

故宫靠文化IP和AI技术搞四重体验,暑期拍照都排不上号;杭绍的宋城演艺靠沉浸式剧本杀成必打卡项目;安吉、莫干山的民宿火成天价也挡不住游客排队。

对比之下张家界连“出片”都达不到,九宫格的照片都凑不齐,还怎么跟小姐姐经济、亲子经济对打?

有从业者都吐槽游客少了,我们拼命拉人头,车导、餐厅挂钩返点,但很难留住人。

两个菜844元,四家店三鬼秤,游客:张家界,我再也不来了!

一位导游更直白,“一天排8小时的景区,真是带不下去了”。

而背后的真相,张家界本地人最懂,政府当年穷,为了招商卖了景区经营权,如今项目已到期几十年都难解约,监管只能一边看一边头疼。

最终结局就是劣币驱逐良币,宰客型业态大行其道,规矩做生意的反而活不下去。

如果说亏损13亿只是报表问题,那“大庸古城”这种资金黑洞,就是城市文旅发展的“警世通言”。

人错可以改,路错要调。张家界若继续走观光1.0老路,只能越来越接近“边缘化”。

尤其是在当下文旅正在向“互动+美学+数字游玩”转身的背景下,游客早已不是为了“看”而来,而是为了“体验、参与、炫耀、复购”来的。

两个菜844元,四家店三鬼秤,游客:张家界,我再也不来了!

张家界做不了“小姐姐经济”,那至少可以认真抓“银发经济”,开发低强度、精体验的路线,比如温泉+茶园+地道土家风情。

关键不是玩法花哨,而是品质过硬、口碑真诚,别再让游客花千元却连一顿满意的饭都吃不下。

更重要的是张家界必须下决心,彻底清理“拼头式”的景区治理结构。

设立统一监管平台,形成“一票到底、一链到底”式监督逻辑,引入一次失信终身问责的商家惩戒机制,谁再敢宰客,谁就滚出景区。

两个菜844元,四家店三鬼秤,游客:张家界,我再也不来了!

张家界走到今天这一步,确实有历史包袱在,但如果继续沉沦在“景点有名气,乱宰没成本”的循环里,那离再一次热搜、再一次翻车,也就是一条微博的距离。

别让游客用一次消费,买一次绝望,张家界不该这样。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配图均来自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文化知识,传递社会正能量,无低俗不良引导。如涉及图片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