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5年1月1日延迟退休的落地执行,退休相比较于以往只能按照法定退休年龄缴够最低缴费年限15年即可办理退休的“唯一选择”选择的退休有了多种选择,根据《弹性退休暂行办法》可以看出退休有了弹性提前,弹性延迟以及改革后的法定退休年龄三种选择,也就是提前退,延迟退以及正常退三种情况。

中央定调,2025年延迟退休落地实施,公务员退休哪种选择更划算?

但是针对于公务员人员由于岗位编制的特殊性,公务员,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及管理者是无法选择弹性延迟退休,到了法定退休年龄以后应当及时办理退休,小编觉得上述三类人员无法延迟的主要原因就是上述人员都是带有编制的人员,“一个萝卜一个坑”只有让退休人员尽早退休才会有更多的新鲜血液融入组织团队中,为了保障组织积极竞争性,上述人员包含公务员不进行弹性延迟是非常有必要的!

中央定调,2025年延迟退休落地实施,公务员退休哪种选择更划算?

那么可以看出针对于公务员人员没有了弹性延迟申请下,是否只有弹性提前以及根据改革后的法定退休年龄进行选择这两种呢?

其实通过了解《公务员法》具体内容可以看出早在延迟退休开始之前,针对于公务员人员相比较于其他人员可以有着提前退休,除了公务员以外其他退休人员在《弹性退休暂行办法》出台以前除了特殊工种提前退休以及因病可以提前退休等情况,正常退休是无法选择提前退休的,但是针对于公务员而言,根据《公务员法》第93条中:

1)工作年限满30年;

2)距离国家规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且工作年限满20年的公务员人员是可以申请提前退休的。

所以这里可以看出虽然针对于公务员人员无法申请弹性延迟退休,但是仍然是有着多种退休时间以及退休方式可以进行多种选择!

那么在多种退休方式进行选择下怎样最划算呢?首先根据养老金激励原则下,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影响下,越晚退休意味着更长的缴费年限下肯定会有着更高的养老金待遇,根据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的总和可以看出,越晚退休是延长了缴费年限,以及岗位职位的提高下才会有缴费基数的提高。

中央定调,2025年延迟退休落地实施,公务员退休哪种选择更划算?

所以我们看缴费年限=实际缴费年限+视同缴费年限的总和,所以过渡性养老金受到视同缴费年限的影响,所以可以看出越晚退休已经将养老金都进行影响,我们今天计算仅参考基础养老金=退休当年计发基数*(1+缴费基数)/2*缴费年限*1%,这里我们假设该人员是原法定60岁退休男公务员,60岁退休的话缴费年限是40年

如果该人员在50岁想要根据《公务员法》缴费年限满30年可以申请提前退休也就是50岁缴费年限30年提前退休,以及该人员根据改革后的法定退休改革后法定退休年龄延长了1年也就是61岁退休缴费年限41年的话:

50岁基础养老金:计发基数假设是10000元*(1+缴费基数假设是2.0)/2*30年*1%=3200元;

60岁基础养老金:计发基数假设是10000元*(1+缴费基数假设是2.0)/2*40年*1%=4000;

61岁基础养老金:计发基数假设是10000元*(1+缴费基数假设是2.0)/2*41年*1%=4100元

可以看出该人员50岁60岁61岁退休下退休年龄分别差距了10年以及11年基础养老金差距了4000-3200=800元,4100-3200=900元,肯定是越晚退休下影响着养老金将会更高,但是除了养老金增长以外,退休人员是否考虑到在延迟期间本身将会少领多少养老金待遇呢?如果仅仅按照50岁退休能够每月领取6000元养老金的话,50岁退休60岁退休差距了10年这十年每月少领6000元/月*12个月*10年=720000元,这是72万是相当大的一笔支出!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