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日起,2024版《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以下简称“新国标”)正式生效。相对于2018年国标,新国标最重要的改动之一是要求加入电动机、控制器等防篡改功能,提高非法改装的门槛。(详见本报《最严“新国标”落地,小电驴还能一路狂飙吗?|说政经事》)

中国最早的电动自行车国家标准发布于1999年,直到2018年才进行了第一次修订,间隔近20年。这次修订其实是根据技术的发展以及公众的呼声,提高了电动自行车的标准。2018年版国标规定电动自行车的最高车速是25公里/小时(1999年版是20公里/小时)、最高整车质量为55千克(1999年版是40千克)、电机最大功率400W(1999年版是240W)、蓄电池标称电压不超过48V。这些限制的主要目的,是限制电动自行车的速度,以降低交通事故风险。

2018年国标生效后,正规厂家生产的电动自行车,在出厂时一般是符合国标要求的。但是,不少电动车控制器都保留了后门,非常容易破解。很多销售点都可以破解,很多顾客在购买后都会要求商家帮忙破解限速。更不用说,还有很多中小厂商不遵守国标要求,大量生产超标电动车。在道路上,经常可以看到时速四五十公里甚至七八十公里的电动车呼啸而过。因为电动车超速而发生的惨烈交通事故也层出不穷。2025年7月9日,湖南桃江县两名高中生骑着非法改装的电动车超速行驶,撞上路边一堵高墙,两人不幸死亡。

涉及电动自行车的另一类事故,则是起火燃烧甚至爆炸。而电动车起火爆炸,往往也与非法改装有关。一来,破解限速后,高速行驶的电动车需要更高的功率,电动机、电池、电路持续维持高功率运行,很可能突破其设计规格限制,导致严重发热后起火爆燃。另一方面,很多人为了提高续航里程,而擅自更换电池组。而这些电池组中,有不少是小作坊攒出来的,没有经过严格的安全检测,安全性能不足,更容易发生爆燃。2021年,北京丰台区查处了一处电动自行车电池非法拆改作坊,没收违法组装成品蓄电池29块、电池电芯167块。

9月1日,上海消防部门公布了4起电动自行车火灾典型案例,其中一例就是车主自行改装后同时搭载了60V铅酸电池和60V锂电池两组电池,结果锂电池在停放未充电状态热失控起火。另一例则是在实体店购买的60V锂电池,在停放充电状态起火。这些电池都是60V,超过了国标规定。

鉴于此,2024年修订的新国标,重点就是从电池组、控制器、限速器三个方面提出防篡改要求。

电池组方面,要求电动车不应预留扩展车载电池的接口或线路,并且应具有充电和放电互认协同功能,确保电池组与充电器匹配后方可充电、与整车匹配后方可骑行。也就是说,动力电池接入后,需要与整车进行通信,只有确认匹配后,才可以输出电力。这就最大程度上减少了山寨劣质电池被用到电动车上的可能性。

控制器、限速器防篡改,则主要是保证不存在后门,限压、限流、限速功能不能被修改,确保电动自行车的动力输出和速度不会超过限制。新国标还要求在车速超过25公里/小时时,电机应该切断动力输出。

除了电动车整车的新国标,电动自行车用锂电池国家标准也于2024年制定并实施。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也决定对电动自行车用锂电池、充电器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3C认证)管理。从2025年11月1日起,只有通过3C认证的电动自行车用锂电池、充电器才可以进入市场销售和使用。

如果严格执行这些新标准,电动自行车非法改装的空间就会大大缩小。不过,对于新国标生效之前生产的符合2018年国标的电动自行车,还有3个月的宽限期,允许销售至2025年11月30日。更不用说,还有大量存量的旧电动车,还是能被改装的。

市场监管部门应该将精力更多放在源头监管上,一方面确保新出厂的电动自行车符合新国标的要求,对于非法生产不合规电动车的厂家,要坚决查处,重罚,甚至取消其生产资质;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存在非法改装的电动车销售点、小作坊的打击力度。另外,电商平台、社交媒体上还有很多销售自行组装电池组的人。对这些销售者,监管部门应该联合各平台进行清理,杜绝非法改装的电池流入市场。

当然,合规的电动自行车,也仍然存在电池起火和交通事故的可能,但是概率会大大降低。电动自行车作为一种环保便捷的交通工具给公众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理应更加安全。

辛省志

责编 李焱鑫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