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报道,8月29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记者会,就美国会议员窜台问题重申中方反对立场,强调一个中国原则不可动摇。
随着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九三阅兵临近,世界目光聚焦北京,这场阅兵不仅是中国展示国力与军心的场合,更成为外交和战略博弈的重要窗口。就在这一关键节点,台海方向连续出现新动向,各方态度与行动的变化格外引人关注。
台海近期的新动向集中在三个方面。1、台军发布一份大陆军力发展报告,提及大陆以2035年为目标推进全面军事现代化,届时将具备完全封锁台湾的能力,甚至可能把台海视作内海,这份报告表面是“情报披露”,实际更像是台当局的自我施压。2、赖清德宣布计划在2030年将台湾防务开支提升至GDP的5%,这一决定被外界解读为对美国的示好,却完全忽视了台湾本地经济的承受能力,要知道当前台湾防务支出约4674亿新台币,若按目标提升,需新增近8000亿新台币,这笔资金来源成谜。3、英国在台海问题上的态度出现明显转变,此前英国多次高调表态“不会让大陆在台海乱来”,近期英国防长却以“不回应假设性情况”为由低调回应,显然不愿在台海问题上继续充当“出头鸟”。
这三重动向叠加,清晰展现出台海局势的变化:台当局内部焦虑加剧,外部盟友态度退缩,中国大陆正牢牢掌握局势主导权。而在这一背景下,美国的动作格外引人注意。有日媒从白宫知情人士处获悉,美防长赫格塞思正寻求在九三阅兵后与中国防长通话,五角大楼对台海局势的担忧溢于言表。
美方急于沟通的背后,是其在西太平洋面临的战略困境。当前美军多艘航母等待维修,造舰能力难以跟上需求,“航母荒”问题凸显;日本始终不愿公开承诺介入台海战事,韩国李在明政府已明确表态不会卷入,菲律宾、澳大利亚也无法成为美军可随时调动的“代理人”。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军若与解放军在台海发生对抗,缺乏足够的实力支撑和盟友支持,赫格塞思寻求通话,本质是想通过军事热线降低风险,同时试探中国大陆的战略意图。
值得注意的是,中方并未同意美方的通话请求。从当前局势来看,美国此前多次在国际场合渲染“中国威胁”,不断挑拨地区关系,在关键节点上,中方没有必要为美方的焦虑“解套”。更何况,中方正全力筹备九三阅兵,这场关乎国家荣誉与战略信心的重要活动,本身就是对国际社会最直接、最有力的战略宣示。
再看台湾方面,赖清德当前面临的政治压力不小。民进党在大规模罢免中落败,他的个人支持率也跌至上任以来的最低点,在这样的处境下,他很可能通过制造“对抗”氛围来转移矛盾、掩盖政治颓势。国民党议员游淑慧就对赖清德的防务开支计划提出强烈质疑,她指出当前台当局总支出约占GDP的12.4%,若防务开支占比提升至5%,意味着台当局40%的支出将投入防务领域,这必然会挤压教育、社会福利等领域的预算——2025年台湾社会福利支出计划为8310亿新台币,教育科学文化支出为6050亿新台币,若要凑齐新增的防务资金,要么大幅削减这些民生开支,要么通过加税、举债的方式解决,最终只会导致“穷台掏空”的结果。
游淑慧还提到,欧盟2025年政府支出占GDP比例约49.9%,其防务支出占比5%仅相当于政府总支出的10%,与台湾的情况完全不同,赖清德拿北约标准类比台湾,显然缺乏基本的财政认知。
从各方动态来看,美国在西太平洋的战略虚弱已逐渐显现,口头强硬难以掩盖实际困境,盟友的摇摆进一步削弱了其地区威慑力;台当局的激进动作缺乏现实支撑,既无法改变台海局势的基本格局,也难以稳定岛内民心;而中国大陆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无论是对美方通话请求的态度,还是对九三阅兵的筹备,都体现出对局势的掌控力。
接下来,随着九三阅兵的临近,台海局势可能会出现更多动态。台当局是否会有进一步的冒险动作,美方后续还会采取哪些应对措施,这些都需要持续关注。但可以确定的是,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中国大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坚定不移,任何试图分裂国家、破坏台海和平稳定的行为,都将面临严峻后果。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