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青年报报道,8月26日的北京,外交部例行记者会现场气氛有点不一样。台下的法新社记者开门见山,直接问到特朗普是否还有机会年内访华。发言人稳稳接招,话语虽温和,但底线清晰——中美关系得建立在“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上,这三句话听起来很熟,对老外来说可能是绕口令,但实际上每个字都透着分量。没几个人注意到,台下不少中外记者都在等一个答案:特朗普会不会借阅兵之机,给中美关系再按下“重启键”?现在,美国总统这次“放鸽子”,算不算把仅存的两次高层会晤机会也彻底送进了冰箱?

特朗普来不了九三阅兵了?美国愿望落空,外交部打开天窗说亮话,仅剩的两次机会要凉?


特朗普当初还在对是否参加九三阅兵端着架子,嘴上说“不赶这个热闹”,背地里还真不是没想过通过北京这场国际盛会搭个台,把中美关系至少拉回表面友好。可惜,机会给了,条件也摆了,最后特朗普团队还是选择了“高冷模式”,不仅没出现在邀请名单上,还在会前突然升级对华压力,制裁中国企业、挥舞关税大棒、挑动经贸摩擦,连芯片出口都玩起了“特供后门”。这些招数摆出来,等于直接对中国的善意“打脸”,也让本就不多的中美高层会晤窗口变得岌岌可危。

今天讨论中美关系,不谈军事科技、经贸硬碰硬,根本不够格。特朗普不来北京,不只是错过一场阅兵,更是错失了在中美战略格局剧变节点上发出信号、搭建信任的机会。九三阅兵之所以特殊,在于它不仅仅是一次军事仪式,更是中国对外展示历史观、国家形象和战略自信的窗口。每逢这类大场面,美国总统来与不来,本身就被视为对华态度的“晴雨表”。这次美方没来,既是信号,也是宣言。美国选择了继续用压力和对抗,而不是对话和接触来处理与中国的关系。

美方的“组合拳”也没让局势更好看。最近这段时间,美国财政部借口“涉伊朗”制裁中国企业,连中国港口都被点名。芯片出口装后门、对中国留学生刁难、威胁加征新关税、插手台海航线,几乎没有一项是“递橄榄枝”,全是“递刀子”。就连中国启用W121衔接航线,美方都要插手国际民航组织,连航线都要“长臂管辖”,这种极限施压的姿态,让中美间那点刚刚恢复的信任瞬间清零。

从经济角度看,特朗普的算盘其实早已砸锅。美国农民是他最重要的票仓,可现实却很骨感。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买家,贸易战开打后,中国采购重心转向巴西,美国大豆滞销,农民怨声载道。美国大豆协会已经公开给白宫写信,警告如果不尽快和中国谈妥,整个产业都要被推下悬崖。谢锋大使在早餐会上直言,美国农产品对华出口同比下降53%,大豆降幅更是超过一半。农业本是中美合作的典范,现在被特朗普硬生生玩成了“零和博弈”的炮灰。美国农民的愤怒,正好给特朗普的连任之路埋下了雷。

特朗普来不了九三阅兵了?美国愿望落空,外交部打开天窗说亮话,仅剩的两次机会要凉?


国际社会看得比谁都清楚。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制裁,已经让很多盟友心生警惕。欧洲、日韩都被美国割过韭菜,对华盛顿的“美国优先”早就不再盲目信任。中国坚持对话、推动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反倒赢得了更多发展中国家的支持。特朗普不来北京,当然不会撼动中国的国际地位,但美国自己丢了修复关系的窗口,未来要重启谈判,难度只会越来越大。

军事层面,这一轮中美互动更像是一场战略信号的博弈。九三阅兵本身不仅是军力展示,更是对内外释放“和平自信”的国家意志。美方不来,顺水推舟地强化了中国独立自主、团结自强的形象。从卫星图像看,阅兵式阵容空前,装备阵列、兵种协同、指挥系统一体化水平再度提升。这种“全要素、全维度”展现,正是中国军事现代化的缩影。美国虽然缺席,却不可能无视中国军力的持续跃升,也无法阻止中国在国际安全体系中的话语权提升。

外交领域,元首外交历来是中美关系的“定盘星”。无论是奥巴马时期的“庄园会晤”,还是后来的中美元首热线,每一次高层见面都能在关键节点稳定局势、化解误判。特朗普这次错失阅兵窗口,下一步还面临两次可能的高层接触:10月马来西亚东盟峰会、以及韩国主办的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但根据目前的信号,中方很可能不会出席马来西亚的场外活动,韩国方面的“特使团”也被提前告知,能否见到中方核心高层并无把握。韩国议长虽然会来北京参加阅兵,但李在明拒绝中方邀请,意味着中韩互动也未必顺畅。中美高层碰头,时间窗口已经压缩到极限。

再拉回中美关系本身,这种“你来我往”的外交套路,其实考验的是双方的智慧和底气。中国坚持的是世界主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这不是口号,是中国在多轮博弈后形成的核心经验。美国动辄挥舞制裁大棒、要求“二次邀请”、插手中国内政,早已被证明是“损人不利己”的死循环。全球化时代,任何大国都无法靠“独角戏”来主导局势。中美关系的稳定,才是全球经济、产业链、地缘安全的压舱石。

特朗普的“泡汤计划”,其实是美国本土政治短视的缩影。表面上是对华强硬,实则损害了美国自己的根本利益。美国农民、制造业、跨国企业、普通消费者,无一不是中美关系紧张的“买单人”。特朗普想靠极限施压赢得国内支持,却没考虑到贸易保护主义带来的供应链断裂、物价上涨、企业外迁。美国制造业回流的美好愿望,终究被现实打了脸。

现在剩下的两次中美会晤机会,局势并不乐观。中方对高层交流持开放态度,但底线鲜明,绝不接受无理条件。美国如果还想通过极限施压、单边制裁来要挟中国,只会把自己逼进“外交孤岛”。从当前的外交信号来看,中方对马来西亚、韩国的活动都保持“高度克制”,没有给出明确承诺。韩国特使团能否见到中国核心高层,韩媒自己都“打预防针”,可见中方对美韩的“面子工程”兴趣不大。特朗普如果想见中方高层,恐怕得先解决好自家对华政策的“自相矛盾”。

特朗普来不了九三阅兵了?美国愿望落空,外交部打开天窗说亮话,仅剩的两次机会要凉?


中美关系的未来,还是要靠理性、务实、互信来修补。元首外交是定盘星,但不是万能钥匙。中国的国家利益、战略底线、历史尊严,任何国家都别想用“谈判筹码”来威胁。美国如果想真正重启高层交流,必须先拿出诚意,别再玩“小动作”。阅兵照办,盛会依旧,中美关系的窗口也许还在,但机会从来只留给真正尊重对方的人。

谁都能看出,特朗普这次的“泡汤”,不是一次外交失误那么简单,而是美国全球战略自信滑坡的一个缩影。中美关系从来都是大国竞争中的“高压线”,也是全球稳定的“压舱石”。未来的路怎么走,世界都在看。中国有耐心,也有底气。谁想玩极限施压,谁就得准备承受后果。中美关系的风向标,从来都不是靠谁“来不来”定的,而是看谁能守得住底线、做得出担当。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