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轮到美国心里不是滋味了!美国财长贝森特前脚刚放话要把中国公司从美国股市摘牌,后脚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就用行动打了他的脸。 5 月 20 日,宁德时代在香港交易所挂牌上市,当天股价飙升 16%,募资 46 亿美元,成了今年全球最大的 IPO。这事儿就像往热油锅里撒了把盐,美国媒体瞬间炸锅了,《纽约时报》酸溜溜地说 “美国投资者无缘这场盛宴”,《华尔街日报》更是直呼 “这是资本市场的一次地震”。 为啥美国这么难受?说白了,宁德时代这步棋直接戳中了美国的七寸。早在美国财长威胁摘牌的时候,宁德时代就嗅到了危险的味道。美国《外国公司问责法案》折腾了这么多年,逼着中企交出审计底稿,不然就退市。 可咱中国有自己的法律,审计资料不能随便给外人看,这就成了死结。宁德时代要是继续留在美股,说不定哪天就被强制退市,辛辛苦苦干出来的全球市场份额可能就打水漂了。所以人家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去香港上市,彻底跟美国说拜拜。 这还不算完,宁德时代上市的时候还玩了个 “技术活”—— 用 “S 规则” 把美国投资者挡在了门外。按照这个规则,美国境内的投资者根本买不到宁德时代的股票,连摩根大通、美国银行这些美国投行承销的股票都得绕道离岸账户交易。 美国专家算了笔账,要是没这限制,大概 10% 的美国投资者会抢着买宁德时代的股票,现在这些钱全进了科威特主权财富基金、中国高瓴资本的口袋。 美国媒体这下坐不住了,《金融时报》阴阳怪气地说 “美国资本市场正在失去全球最有潜力的投资标的”,《华盛顿邮报》更直接,标题就是 “宁德时代用香港上市给美国上了一课”。 其实美国心里清楚,宁德时代这招叫 “以退为进”。人家把募集来的 46 亿美元里的 90% 都砸在了匈牙利工厂,明摆着要在欧洲市场扎根。欧洲现在是全球新能源车的第二大市场,宁德时代在匈牙利建厂,既能避开美国的关税大棒,又能就近供应宝马、奔驰这些大客户。 美国媒体这下更酸了,《彭博社》说 “宁德时代在香港上市,等于在欧洲给美国挖了个坑”,《洛杉矶时报》甚至哀叹 “美国在新能源领域的优势正在被中国一点点蚕食”。 最让美国难受的是,宁德时代这事儿不是个例。这几年,越来越多的中企学聪明了,像京东、网易这些互联网巨头早就从美股退市,跑去香港二次上市。 美国媒体算了笔账,要是所有中概股都像宁德时代这样撤离,美国股市每年至少损失几十亿美元的手续费,那些靠中概股吃饭的美国投行、律所都得喝西北风。 更要命的是,中国资产正在全球范围内被重新估值,高盛、贝莱德这些国际大机构都开始加仓中国科技股,美国资本市场的吸引力正在肉眼可见地下降。 美国政府这下急眼了,又是威胁又是施压,可结果呢?宁德时代上市当天,港交所外面挂着的巨幅海报被拍得满天飞,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上市仪式上笑得合不拢嘴,说这是 “香港服务国家战略的新里程碑”。 反观美国,众议院中国事务特别委员会之前还写信要求摩根大通、美国银行退出宁德时代的承销,结果人家该干啥干啥,根本没把美国政府的威胁当回事。 美国媒体这下彻底破防了,《纽约时报》在评论里酸溜溜地说 “美国的金融霸权正在被香港一点点瓦解”,《华尔街日报》更是直接承认 “中国企业用香港上市这招,让美国的金融战彻底失效了”。 说到底,宁德时代这步棋走得漂亮,既避开了美国的政治风险,又拿到了真金白银的国际资本,还在欧洲市场站稳了脚跟。 美国媒体现在心里那叫一个憋屈,可又没啥办法,谁让他们自己把路走窄了呢?就像加州大学的中国金融专家史宗瀚说的,“这只是个开始,以后会有更多中国企业用香港上市这招,让美国投资者眼睁睁看着赚钱机会从眼皮子底下溜走”。 美国要是再这么折腾下去,早晚得把自己折腾成资本市场的 “孤岛”,到时候可就真成了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了。#MCN微头条伙伴计划#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