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中国方面正在为9月3日大阅兵进行各种准备。阅兵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军委联合参谋部作战局少将副局长吴泽棵表示,这次阅兵由徒步方队、装备方队和空中梯队组成。
同时,这次阅兵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所以意义更为重大。另外,还有一种说法,就是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在考虑访华事宜。6月28日,日媒《日经亚洲》突然爆料,特朗普正在为访问中国做准备,或将率领由数十名美国商业领袖组成豪华访华代表团。
还有一种说法,日本共同社援引知情人士报道称,中方计划邀请特朗普参加定于9月3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阅兵式,以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结束80周年。对于这一说法,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最新的回应是这样的:
“上周国新办发布会介绍了关于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邀请外国领导人的情况和安排。你的具体问题,我目前没有可以提供的信息。”
这就耐人寻味了,无论特朗普是否真的即将访华,美国方面都应该为中美会晤创造良好氛围。但是,我们发现美军又在中国周边进行挑衅举动。北京时间6月26日,美国“霍华德·洛伦岑”号导弹测量船(USNS Howard O. Lorenzen,舷号T-AGM 25)突然在AIS平台上公开了自己的最新位置,位于黄海区域。
从位置来看,这艘导弹测量船位于胶东半岛东南方向约100英里(约160公里)处。在现代海战的作战体系中,电子侦察船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它犹如一双无形的眼睛,在广阔的海洋上不停地收集着关键情报。
“洛伦岑”号于2014年服役后,主要任务是为了支持美军导弹和火箭发射试验,同时监测其他国的导弹和航天项目的情报。从具体参数来看,这艘船长162.8米,宽27米,标准排水量9400吨,满载排水量12500吨,载货能力为3000吨,可保持20节航速连续航行12000海里。
如此大吨位,让“洛伦岑”号能搭载更为先进的电子侦察系统,而且在复杂的海况下也能保持良好的稳定性,为执行长期的海上侦察任务提供了有力保障,美军曾宣称这艘导弹测量船成为美国及其盟国海军的重要部分,为搜集重要情报数据成为可能。
远远看去,“洛伦岑”号两层甲板上安装了相控阵雷达,其天线就高达13米,分别是朱迪眼镜蛇II改进型双波段- X波段和S波段舰载雷达系统。如此先进的雷达,使得“洛伦岑”号具备广域搜索、目标捕获、识别,以及多目标处理和精确监视能力。
同时,这种相控阵雷达探测能力也是超乎想象,能对4500公里外篮球场大小的目标进行实时监测,甚至还可以同时跟踪100个目标。另外,“洛伦岑”号可以在没有补给的情况下单独运行70天,这让它能够长时间执行侦察和监视任务。
如今先进的相控阵雷达,加上其他电子设备,让美军能获取对方导弹发射、舰艇、飞机等目标的关键信息。按照之前的报道,“洛伦岑”号极少如此靠近中国沿海,一般都在日本附近的海域活动。
笔者还注意到,就在“洛伦岑”号进入黄海海域第二天,大连海事局发布航行警告,“6月29日16时至7月13日16时,渤海海峡黄海北部部分海域执行军事任务,禁止驶入。”
不仅如此,6月30日,大连海事局再次发布航行警告,“自7月2日8时至3日9时,黄海北部部分海域进行实弹射击,禁止驶入。”换句话来说,随着 “洛伦岑”号进入黄海海域,中国人民海军也开始了行动。
有人表示,既然美方派出“洛伦岑”号来到中国家门口监视中国领空,中方完全可以采取对等反制举措。除了封锁相关海域进行实弹射击演习外,还可以派出中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远洋测量船“瞭望1号”。
从技术指标上来看,“瞭望1号”全长255米,全宽27.2米,满载排水量超过3万吨,远超 “洛伦岑”号,而且性能更为先进。举个例子,“瞭望一号”上搭载的S波段广域搜索雷达与X波段精准定位雷达,其顶部6个隐形球形雷达罩集成多波段雷达系统,完全进行360°无死角监控,甚至连隐身战机和高超音速导弹也难逃监控。
另外,早在2023年就有报道指出,中国军工方面已经在舰载厘米波雷达的小型化上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其最远可探测到4500公里外的弹道导弹,可以追踪3500公里内的多个目标。
“瞭望1号”一旦发现有洲际导弹中段飞行轨迹,可为反导系统提供10分钟以上的预警时间,实现“发现即拦截”的防御模式,这样的能力是美国当前不具备的,美军还主要依赖末端拦截技术。
总之,当前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能力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完全能够防御敌人在多个维度上对中国构成的潜在威胁,并能有效地保护中国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