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岁还在给5家公司做账,王阿姨的腰先投了降。

退休2年,我才发现:65岁以上还在拼命打工的人,基本上是这5种人

8800万老人同她一样,2023年还在打卡上班,比2021年多出一整个江苏省的老年打工人。

退休2年,我才发现:65岁以上还在拼命打工的人,基本上是这5种人

不是闲不住,是账上真的空。

城镇里每3个超龄打工人就有1个说:再不干,下月菜钱没着落。

农村更狠,61%的老人一分养老金都没有,不干就得伸手向娃要。

外卖App里蹦出“银龄专送”,网约车后台弹出“银龄司机”,平台把老人当成新流量。

15%的老年打工人靠接单续命,好评率还高,因为开得慢、不拒载、不挑单。

可平台只给意外险,摔了算自己的,医院骨科走廊里一排折叠床,躺的都是穿工服的老头老太。

山东一次补缴15年,每月800块,听起来像捡钱,一算账,补缴要掏几万,得活过70岁才回本。

浙江让企业给老人买“银龄保险”,企业转头把招聘年龄写到“65岁以下”,简历直接筛掉白发。

北京、上海整出“老年人才市场”,146家,岗位最多的是扫地、陪聊、看孩子,技术顾问只占18%,还得自带电脑。

王阿姨能抢到6000块兼职,是因为她30年前就考下注册会计师。

可一天10小时对着Excel,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住院押金一万二,项目提成还没到账。

医生让她躺平三个月,她第一时间问:病床能不能办公?

更惨的是那些没证书、没地种的。

小区垃圾桶旁边,7点准时出现的老李,73岁,帮邻居扔厨余垃圾,一袋5毛,一个月满打满算900。

他说不怕臭,就怕娃电话来问“爸,你能借我两万周转吗?

数据说35%的老人打工是为了补贴儿女,比例比疫情前蹿升12%。

年轻人房贷压弯了腰,转头把父母的退休金也拖下水。

退休2年,我才发现:65岁以上还在拼命打工的人,基本上是这5种人

于是出现魔幻场景:头发花白的在给头发浓黑的还月供。

有人出招——“时间银行”,今天帮别人买菜,明天别人给你送饭,听着像游戏币。

可换服务得先存满100小时,很多老人存到80就病倒,积分直接清零。

规则写在小字部分,没人念给他们听。

28个省份说“禁止年龄歧视”,投诉电话写在人社局官网最底下,字号5号,点进去要填12个空格。

上海一位大爷试过一次,被问“证据呢”,他只会用老年机,截图都不会,只能挂断。

电话那头的客服其实也就25岁, KPI是“结案率”,不是“帮没帮成”。

出路在哪?

没养老金的,先去街道问“特困补贴”,北京已经涨到1500,能覆盖房租和降压药。

想继续干的,一定签劳务协议,别嘴上说“干一天算一天”,真摔了,老板一句“你不是员工”就能走人。

子女先把自家账本摊开,别让爸妈的工伤赔偿金变成你的装修款。

王阿姨出院那天,把电脑留在病房,说送给护士站的小姑娘。

她决定回老家属院帮邻居带孩子,一小时30,包午饭,腰受不了就躺沙发念故事书。

8800万人里,她算幸运,至少还能选。

老不老不是年龄,是账户余额。

只要数字往下掉,谁都得继续打卡。

想体面,先让口袋体面;不然,70岁也得追着公交车跑。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