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9日,西藏林芝市米林水电站坝址的一声开工令,让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正式拉开建设序幕。这座总投资1.2万亿元的超级工程,不仅是中国基建史上的又一里程碑,更因其横跨中印边境的特殊位置,从提案之初就备受国际瞩目。然而,更耐人寻味的是——工程开工不到4天,中方一队人马受邀访印,传来的消息竟全是利好!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1.1.2万亿超级工程:中国的“百年大计”有多硬核?
(1)工程规模:相当于3个三峡电站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总投资约1.2万亿元,规划建设5座梯级电站,总装机容量相当于3个三峡电站。建成后,年发电量可满足3亿中国人用电需求,相当于每年减少燃煤消耗1亿吨,减排二氧化碳超2.5亿吨。
雅鲁藏布江(资料图)
(2)战略意义:不止于发电
这一工程的意义远超能源领域——它将带动西藏及周边地区基建、装备制造、新能源等产业链发展,助力西部经济崛起;同时,作为中国“西电东送”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加速中国能源结构从化石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型。
(3)国际关注:为何印度反应最激烈?
由于雅鲁藏布江出境后进入印度(称布拉马普特拉河)、孟加拉国(称贾木纳河),印度长期担忧中国建坝会影响下游水量。此前西方媒体和印度舆论多次炒作“中国威胁论”,但此次工程开工后,印度态度却出人意料地"淡定"——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2.印度舆论与政府:从"喊打喊杀"到"谨慎应对"的反转
(1)印度舆论的"惯性反应"
工程开工初期,印度部分媒体和网红曾大肆炒作“中国威胁论”,声称中国"通过建坝控制河流水量、威胁印度农业",甚至有人喊话印度空军"炸毁水电站工地"。
雅鲁藏布江(资料图)
(2)莫迪政府的"现实考量"
与舆论的激进不同,印度政府表现出罕见的克制。原因很简单:
•美西方支持减弱:近年来印度虽被美西方视为“遏制中国”的棋子,但特朗普政府与莫迪在关税谈判中互不让步,美西方对印度的"信心"逐渐动摇;
•印巴冲突的教训:2025年5月印巴边境冲突让印度意识到,同时对抗中国和巴基斯坦风险太大;
•稀土产业的依赖:印度本土稀土储量丰富但提炼能力薄弱,过去两个月印度企业集体施压政府,要求中国放宽稀土出口限制——印度对中国技术的依赖,让其不敢轻易"翻脸"。
(3)中方的“定调”:打消疑虑的负责任态度
面对印度舆论的质疑,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明确表示:"雅下水电工程建设有利于全流域防灾减灾,不会对下游地区产生不利影响。"中方更强调,正与下游国家开展水文报汛、防洪减灾合作,且"绝不会效仿印度对巴基斯坦断水的操作"。
3.动工4天即访印:中方的“主动破局”与中印磋商的三大成果
(1)中方代表团访印:时机背后的深意
工程开工仅10天后(2025年7月23日),外交部边界和海洋事务司司长洪亮率团抵达印度新德里,与印度外交部东亚司联秘戴国澜共同主持中印边境事务磋商和协调工作机制第34次会议。此次访问的时机耐人寻味——既是工程开工后的首次高层互动,也是印度外长苏杰生6月访华后两国外交部门的又一次密切接触。
(2)会议成果:从"沟通"到"共识"的跨越
此次磋商达成了至少三项关键成果:
•筹备特代会晤:双方同意共同推动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第24次会晤;
•划界谈判与管控机制:围绕边界划界、边境管控等核心议题深入交换意见,取得初步共识;
•保持沟通渠道畅通:明确将加强外交与军事层面的常态化沟通,共同维护边境和平安宁。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方代表团还获得了印度外秘唐勇胜的"越级接见"——这一细节在以往中印磋商中极为罕见。
莫迪(资料图)
4.签证放宽:印度"用行动回应"中方的善意
(1)5年后的"破冰":中国公民可申请赴印旅游签证
就在中方代表团访印的同一天(2025年7月23日),印度驻华大使馆宣布:自2025年7月24日起,中国公民可申请旅游签证入境印度。这是印度时隔5年多首次放宽对华旅游签证限制。
(2)双向互动的背后:印度"改善关系"的迫切
印度此次主动放宽签证,既是对中方"善意回应"的反馈,也折射出其自身的现实需求:
•经济合作需求:印度近年经济增长放缓,亟需吸引中国游客与投资者;
•战略平衡需要:在美西方"支持减弱"的背景下,印度希望通过改善对华关系拓展外交空间;
•民意基础修复:印度民间对华友好声音长期被舆论压制,放宽签证有助于缓和民间对立情绪。
结语:中印关系的新起点
从1.2万亿超级工程开工,到中方代表团访印传来三大成果;从印度放宽对华签证,到莫迪政府"谨慎而现实"的态度转变——这一系列事件背后,是中国以"实力+智慧"牢牢把握主动权的底气,更是中印关系从"博弈对抗"向"合作共赢"转型的积极信号。
正如中方多次强调的:"中印互为合作伙伴而非对手,互为机遇而非威胁。"此次工程开工与访印成果,不仅验证了中国"以发展促和平"的外交理念,更让世界看到了"龙象共舞"的美好前景——当两个文明古国放下分歧、携手前行,受益的不仅是两国人民,更是整个亚洲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