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轮这个人,在解放军历史上是个响当当的角色,他1907年出生在湖南醴陵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小时候就聪明好学,读过县立中学,1923年还去长沙投奔吴佩孚的军官教导团学军事。两年后,他考上黄埔军校第五期,那时候他加入了共青团,1927年1月正式转成中共党员。可惜好景不长,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爆发,他被当成嫌疑犯抓起来关了两年。出狱后,他没灰心丧气,跑到湖南浏阳、醴陵和江西萍乡边区拉起游击队,当队长,队伍编入红六军,从此正式走上红军道路。
在红军时代,宋时轮一步步爬上来,1930年起先后干过湘东南第二纵队政委、红军学校第四分校校长、红三十五军参谋长、独立第三师师长、红二十一军参谋长兼六十一师师长、中央苏区西方军参谋长、江西军区作战科科长、红军大学第二大队大队长等职位。他参加了中央苏区好几次反围剿战斗,积累了不少实战经验。
1934年长征开始,他当军委干部团教员,一路跟着队伍翻雪山过草地,到陕北后,任红十五军团作战科科长,帮着徐海东打直罗镇战役。1936年,他先后掌管红三十军和红二十八军,当军长,带队参加东征、西征和山城堡战役,那时候他已经是个能独当一面的指挥员了。
抗日战争一打响,红军主力改编成八路军,宋时轮降级用了,任一二零师三五八旅七一六团团长。他带团进山西雁门关北边,开辟抗日根据地,还兼任雁北支队支队长和政委。1937年9月,他率部在雁北活动,组织游击战,打击日伪据点,队伍慢慢壮大到几千人。1938年春,雁北支队在雁门关一带设伏,破坏日军运输线,战绩不错。4月,八路军总部命令雁北支队东进平西,和邓华支队会合。5月,两支队在平西斋堂合并,成立八路军第四纵队,宋时轮当司令员,邓华当政委,总兵力五千三百多人。
冀东那块地方战略位置重要,东起山海关,西到通县,北起青龙,南到渤海,靠近北平、天津和东北,控制这里就能卡住日军南下脖子。1938年5月,中央决定派宋时轮和邓华的部队挺进冀东,支持当地抗日暴动。冀热边特委领导下,李运昌、胡锡奎等人在冀东深耕多年,联合当地抗日志士,准备发动武装起义。
起义从1938年7月6日开始,在滦县港北村,高培之、李润民带农民袭击伪警察所,抢枪支,迅速扩散到20多个县,参与群众20多万,武装力量10多万。洪麟阁在遵化起义,组第一总队,攻沙流河据点;苏甦、王建国在西部暴动,队伍五千人,拿下蓟县县城;李运昌率第二路五个总队和特务大队占赵各庄矿,断北宁铁路,开滦煤矿工人响应,破坏设施。
宋时轮的第四纵队6月从平西斋堂出发,分两路向冀东推进,一路经延庆、滦平过白马关进密云,另一路翻山避敌据点。6月17日夜,第三十一大队和第三十三大队克兴隆县城,6月下旬主力到蓟县,和当地抗日力量接头。抵达后,和李运昌、高志远部队会师,共同作战,收复乐亭、卢龙、玉田、宝坻等九座县城。
8月27日在遵化铁厂开会师会议,成立冀东抗日联军,宋时轮任司令员,邓华政委,高志远、李运昌、洪麟阁副司令员。下辖多个总队,兵力10万人枪。8月,还成立冀热察辽军区,下辖五个军分区,宋时轮任司令员,统率全部武装。那时候八路军成立刚一年多,发展快,但论兵力,谁也比不上宋时轮,他成了当时统兵最多的八路将领。
中央对冀东寄予厚望,毛主席希望宋时轮开辟有千万人口的冀热察辽根据地。聂荣臻开辟晋察冀时,手里就杨成武一个独立团加地方武装,总共三千人。而宋时轮有10万大军,如果运作好,完全能建起根据地。冀东联军虽多,但大多是没严训的农民,战斗力弱,必须在日军反扑前整训。整训需要稳固根据地,毛主席建议以雾灵山为依托建根据地,分批整训联军。李运昌等人支持,马上准备。但宋时轮觉得雾灵山地广人稀,部队吃饭难解决。他选都山,因为东北抗联在那活动过,有群众基础。其实东北抗联在都山失败了,日军在那修公路碉堡,兵力调动方便,不适合建根据地。但宋时轮不知情,带第四纵和联军一部去都山。
进发时,过长城隘口遭关东军拦截,苦战后没打退,退回冀东,损失几百人。9月,日军集结重兵反扑,第110师团和中国驻屯军,加上伪军道警防队和民团,几万人。联军在平原打,青纱帐枯了,行踪暴露。宋时轮估计敌情严重,认为冀东坚持不住,决定带队去平西整训,再打回冀东。高志远、李运昌有不同意见,建议上雾灵山周旋,但服从组织。9月17日,第四纵队给聂荣臻发电,说冀东形势难维持,决定带5万主力回平西整训,留3万坚守,明年再来。聂荣臻上报中央,9天后毛主席、朱德、彭德怀回电,部队不能撤,要在白河以西建根据地。
电报后,第四纵队内部分歧,宋时轮、邓华倾向撤,李运昌要听中央,留在冀东打游击可行,还说主力撤他带队留。暂时统一,决定留开辟根据地。但9月底情报说,日军武汉会战后抽兵,分七路攻冀东。宋时轮觉得不撤就全军覆没,和邓华商量,全军西撤。河北省委书记马辉之、秘书长姚依林同意。10月1日,刘少奇代表中央电同意宋时轮带第四纵西撤,李运昌留。但10月8日,朱德、彭德怀电报不同意,说除万不得已,不能撤。什么时候万不得已没标准,当时第四纵已受攻击,宋时轮负伤,电台坏。
10月10日,在丰润九间房开会,大多数人认为现在就是万不得已,该撤。只有李运昌、洪麟阁反对,但少数服从多数,决定苏梅、陈群、包森、单德贵等率400多人留,其余主力撤。10月15日,马辉之、姚依林、邓华联合发电,上级若不让撤,要派一支队加两个团、军政干部、弹药。10月中旬,5万多联军跟第四纵西撤。行军没严密组织,后勤靠沿途补,队伍拉成一字长蛇,前锋过潮白河,后卫没动。日军飞机侦察,地面部队堵截,在马伸桥镇、窝洛沽等地设伏,联军损失大,洪麟阁中弹死,队伍溃散。到平西时,只剩几千人。
1939年1月,萧克到平西,成立冀热察挺进军,任司令员,统一指挥平西、平北、冀东。萧克追究宋时轮撤退责任,他受警告处分,离开平西,回延安。此后闲置五年,到1945年抗日胜利。1945年10月,调山东,任华东野战军参谋长,帮陈毅作战。因泗县失利撤职,后任渤海军区副司令员。
1947年2月,任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司令员,参加莱芜战役、泰蒙战役、孟良崮战役、沙土集战役、梁山阻击战。国民党军中流传“排炮不动,必是十纵”。1948年,进豫皖边,参加宛西、宛东战役、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在淮海战役,他和刘培善调度第七、第十、第十一纵队,阻邱清泉、李弥援黄百韬,保障围歼。
1949年2月,任第三野战军第九兵团司令员,指挥渡江战役、上海战役。1950年10月,抗美援朝爆发,他率第九兵团入朝,任司令员兼政委。长津湖战役,在零下30多度严寒下,指挥二十、二十六、二十七军,给美陆战一师、第七师重创,全歼美三十一团团部及其作战队,缴团旗。彭德怀电贺嘉奖。但第九兵团减员大,战斗伤亡一万九千多,冻伤两万八千多,冻死一千多,总减员四万八千多,占总数32%。宋时轮说艰苦超过长征。战役后,兵团休整几个月,参加第四、第五次战役、1951夏秋防御、1952春夏阵地战。1952年7月回国,任总高级步兵学校校长兼政委。
1955年授衔,宋时轮得上将军衔,一级八一、一级独立自由、一级解放勋章。1957年,任军事科学院第一副院长,兼计划指导部、外国军事研究部部长。1985年退二线,领导《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撰。1991年9月17日逝世于北京,享年84岁。早年资历深,职务高,冀东时统十万兵,本有机会建大根据地,1955年或进大将。
但不听毛主席建议,没在雾灵山立足,西撤途中损失惨重,根据地没建起来,受处分闲置,影响后期军衔。历史就是这样,决策一念之差,影响一辈子,大家想想,战场上机会转瞬即逝,经验教训值得深思。宋时轮后期贡献大,长津湖一仗打出志愿军威风,但冀东那段失误,让他错过更高位置,这事说来也让人感慨。他一生戎马,功绩在那摆着,但历史不容假设,事实就是事实。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