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陕西省的一个地方。那里的黄土底下有座城。一座石头砌成的城池—石峁。
这座城的规模,太大了。
面积超过四百万平方米。
这是什么概念?北京的故宫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石峁古城比它大,大了五倍多。在那个全靠人力的年代,建造这么一座城,得用多少人手?得花多少光景?
这事儿没法细想。
这些造城的人,不光是搬石头那么简单。城墙很高大,都是石块堆起来的。最外围的墙,绕着走一圈,差不多有三公里长。没有今天的吊车和卡车,全靠肩膀和双手,把那些数不清的石头运过来,再垒成墙。
这个工程量,今天看来,也是个大麻烦。
城里构造也讲究。整个城分了三层,一层包着一层,像“回”字。地势最高、最核心的区域,叫“皇城台”。那里应该是全城最紧要的地方。
说明当时的人,脑子里有规划!
在“皇城台”的台基底下,人们还发现了埋在地下的管道。这些是排水用的,也是石头做的。一块块石板拼得严丝合缝,下雨天,水能顺着管道流出去,城里就不会积水。
四千三百年前。
在那个时候,没有水泥,没有测量仪器。能把地下水利工程做到这个地步…他们的技术,不简单。这本事,靠的是一代代传下来的经验,还有一双双能干的手。
这种水平,用今天的标准看,也是出色的。充满了古人的脑子。
这座城里有个怪事。
工人们在清理墙壁的时候,发现石头的缝里塞着东西。不是用来粘合的泥土,而是玉器!一块块的玉,就那么被嵌进了墙体。
玉是好东西,为什么不戴着?不放着?非要塞到冰冷的墙缝里去?
是为了让墙更牢固?还是玉能保佑城池平安?
不知道…谁也给不出个答案。
这些玉器,有一部分上面还刻着东西。不是我们认得的字,是一些符号。这些符号是干什么用的?是记号?还是有别的作用?这都需要时间去弄清楚。
这些发现,让一些书上的说法站不住脚了。有书上讲,夏朝之前,我们这里还没有成型的国家。可石峁古城就摆在那儿,这么大,这么有章法…
这就让过去的说法,有了疑问。
事情还没完。在另一个地方,蓝田县,离石oli 不算太远,也从土里挖出了东西。
九十六件石头做的工具。
它们是从很深的土层里,被小心翼翼取出来的。每一件都不是天然的石块,上面全有人动手敲打过的印记。那些痕迹,清清楚楚,像是没过多久之前才敲的。
工具的样子也五花八门,有尖头的,有圆头的。做法看似粗糙,但肯定有用。
其中有种工具很特别,边上有一排加工出来的小缺口,像牙齿。
这种带“牙”的石器能做什么?
人们猜,可能是古人用来割肉的。或者,在处理兽皮的时候,用它来刮掉皮子上多余的肥肉和组织。那时候没有铁器,吃饭穿衣,都得靠这些最原始的家伙。
靠着手,靠着石头,解决生存的大问题。
这些从蓝田挖出来的东西,究竟是什么时候的?
距今212万年!
这个时间点,证明了黄土地上早就有了人的踪迹。他们在这里活动,在这里想办法活下去。这片土地,在很久很久以前,就不是一片空白。
在非洲,有个叫德马尼西的遗址,那里的古老石器很有名气。
可是,蓝田的这些发现,时间上更早。
早了二十七万年。
这个发现,让一些过去关于人类从何而来的理论,显得不那么肯定了。
考古工作,还能找到更细微的线索。
科学家们把蓝田挖出来的土带回去化验。在土里,他们找到了眼睛几乎看不见的微小颗粒。经过分析,这些颗粒,是农作物的残渣。
这又说明了什么?
或许,在那个遥远的年代,居住在这里的先人,已经不光是靠打猎和采集野果过活了。他们可能已经懂得自己种粮食。
蓝田的老工具,告诉我们这里的人类历史有多长。
石峁的石头城,告诉我们这里的古代社会有多复杂。
墙缝里的玉…玉上的符号…土里的庄稼种子…
这些线索,东一个西一个,好像没什么关联。但只要把它们拼凑起来,一幅关于我们这片土地更古老时期的画面,就慢慢清楚了。
过去,总有人怀疑这片土地上的发现。
可能是因为,人们听惯了另一套关于世界历史的叙述。
现在,石峁的城,蓝田的工具,都从土里出来了。它们就摆在眼前,是能看见,能摸到的东西。这是事实,是物证。
这些东西,无法否认。
它们自己就在证明,我们的祖先曾在这里生活,在这里劳动,也在这里思考。它们讲述着自己的故事,讲述着这片土地上发生过的事情。
我们过去在书本上学的历史,关于文明如何起源,里面的某些时间,某些说法,很可能因为这些黄土里的东西,需要做出修改了。
它们不是神话,也不是模糊的记载。
它们是沉默的证据。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