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我,退休金8000,生病了才明白:不管轻重,千万不要到处跟人说,否则惹来事端!
20478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前一阵看到这么一则故事。
博主的大姑,每月退休金8000元,日子本该过得安稳惬意。
可一次体检,却让她的生活彻底变了样。
医生在她的肝脏上发现了阴影,这让她整日忐忑不安,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短短几天体重骤减。
邻居听说后,纷纷上门探望,本以为会带来安慰,结果却成了她噩梦的开始。
有人热心推荐昂贵的保健品,有人一脸忧虑地劝她“早点准备后事”;
更有人添油加醋,把她的病情传得比事实严重十倍。
“你这病还治得好吗?这年纪了,多买点营养品补补吧!”
“某某就是查出肝上有东西,没多久人就没了……”
原本只是一次例行检查,却因为周围人的过度反应,让她从“可能生病”变成了“好像快不行了”。
病痛尚未确诊,她却已经因为这些言语变得愈发焦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还能活多久。
生病时,我们渴望关心与支持,可现实往往让人清醒。
有些人关心的是你,有些人只是好奇,甚至带着一点幸灾乐祸的成分。
来源:视觉中国
你以为的倾诉,
可能成为别人眼中的“谈资”
心理学中有个概念叫“自我暴露效应”:
当人们向他人倾诉自己的私人信息时,会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增加亲密感。
然而,并非所有的倾诉都能换来善意的回应。
大姑向邻居倾诉,是想得到一丝安慰。
可她没想到,一旦自己的脆弱暴露在阳光下,就会成为别人口中的“故事”。
她的病情,在短短几天内变成了以下几个版本:
“她身体不行了,天天吃药,估计这几年悬了。”
“她退休金那么高,肯定要被家里人盯上了。”
“听说她住院了,估计不太乐观。”
原本只是一次普通体检,结果却成了茶余饭后的谈资,甚至引发了子女间的财产争议。
“她这身体还能撑多久?是不是该早点把财产安排清楚?”
病痛已经够折磨人了,结果还得额外承受流言蜚语的压力。
倾诉,是为了让自己好受,而不是给别人提供谈资。
当你把自己的脆弱交到别人手里时,你也许在无意间,让自己成了他们消遣的对象。
来源:视觉中国
你以为的真心话,
可能成为别人的筹码
我们总以为,亲朋好友不会害我们,但现实往往是:
有些人并不是刻意要害你,而是根本不在乎你的感受。
去年在朋友公司就发生过类似的例子:
小李在公司和同事关系不错,某天因胃病住院,心想大家平时相处融洽,便在群里随口提了一句:
“最近身体不太好,去医院检查了下,医生让我多休息。”
没想到,这句话竟然影响了他的职业发展。
不久后,公司领导开始重新分配项目,原本小李负责的一项重要工作,被悄悄交给了另一位同事。
原因很简单,他身体不太好,万一项目做到一半出问题怎么办?
而那位“好心提醒”领导的小人,正是当初他以为“可以倾诉的朋友”。
当你的健康状况、财务状况、家庭矛盾等私事暴露给外界时,你无法控制这些信息如何被传播,更无法控制它最终会变成什么样子。
生活中,生病住院本是一件需要他人关心和支持的事情,但有时候过度地暴露自己的脆弱,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
这并非是让我们对人性彻底失望,而是提醒我们:
在人际交往中,要学会在自我与他人之间寻找平衡。
对于那些真正值得信赖的人,我们可以适当地敞开心扉;
而对于那些可能会利用我们脆弱的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和沉默,或许是更为明智的选择。
来源:视觉中国
写在最后
季羡林先生在《悲喜自渡》中说:
人间万千光景,苦乐喜忧,跌撞起伏,除了自渡,其他人爱莫能助。
人在脆弱时,最容易信错人,靠错人,千万记得:病时勿急投医,难时莫轻示弱。
别轻易拿自己的真心去换别人的安慰,有时候非但得不到理解,反而会多受一层伤害。
作者:苏钰。本文原创首发公众号:第一心理(ID:Mysterrry)。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