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盗底色显现,中国300亿资产遭荷兰明抢,不到1天,中国一招反制 中国企业正当收购、合法经营,五年打拼换来全球领先的半导体企业,结果荷兰一纸命令,连人带资产一夜间被夺走。300亿人民币的心血,成了荷兰政府嘴里的“国家安全隐患”。   这场剧的核心主角不是安世半导体,而是中国产业的全球布局。荷兰的动手,看似是临时起意,实则早有预谋。   从美方9月29日刚刚发布对中国企业的“穿透性管制”,到荷兰9月30日就火速冻结中企资产,这种“无缝衔接”的操作,根本不是巧合。   更蹊跷的是,美国官员早在6月就对荷兰放话,要求撤换中方CEO,作为“豁免制裁”的前提条件。   闻泰科技卖力经营五年,不仅带领安世半导体清空债务、营收翻番,还为荷兰纳税超1.3亿欧元。   结果换来的是荷兰政府的“封杀令”,法院的“接管令”,还有那位所谓中立的外籍董事,手握决定性投票权,把中方任命的CEO一脚踢开。   谁还敢说这不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资产猎杀?谁还敢说这不是一次地缘政治背景下的“合法抢劫”?   可惜的是,荷兰政府低估了中国的反应速度。10月12日,闻泰科技正式公开事态细节,仅过数小时,中国外交部就强硬回应,警告荷方不要玩火。   就在10月14日,中国商务部宣布对欧洲关键技术出口启动第二轮审查程序,并将荷兰列为优先审查对象。   这不是象征性的姿态,而是实打实的“技术封锁”,尤其针对光刻设备核心原材料和稀土相关技术。   这就是中国的一招反。荷兰能靠“国家安全”夺中国资产,中国也能用“技术主权”锁住你最急需的原料。   你今天冻结我企业治理权,我明天就冻结你产业上游的供给线。   你以为冷战时代的套路还能玩下去,却忘了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过去那个任人宰割的角色。   荷兰的算盘打得很响,一边借美国的势,一边为欧盟“半导体联盟”造势,试图借机掌控安世半导体这块肥肉。   他们想的是,趁中国政策收紧时,借口“治理缺陷”插手企业运营,最后实现对高端芯片产能的“欧洲化”。   可惜他们忘了两个字:代价。这次的代价,不仅是来自中国的反制,更是来自全球投资者对荷兰市场信任的剧烈动摇。   谁还敢向一个说变脸就变脸、说冻结就冻结的国家投资?谁敢相信荷兰法治的独立性?   短短一周内,荷兰企业法庭就完成了从接案到裁决的全过程,把一家公司治理结构彻底改写,不带一点商量的余地。   以往投资者担心的是商业风险,现在却要提防行政风险、政治风险、司法风险,甚至“国家安全”这个万能的杀招。   中方这次没有退让。外交层面发出强烈信号,企业层面启动法律维权,政策层面精准反击。   荷兰打着“规则”的旗号,却干着撕毁契约、操控司法、掠夺资产的勾当。这才是真正的“强盗底色”。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场事件背后暴露的是欧美在高科技产业领域对中国的深层敌意。   哪怕知道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国,是关键原材料的主要供应方,他们依旧不惜代价地试图将中国排除在外。   可是中方也早已不是当年的“技术依赖者”。   近年来,中国在功率半导体、材料科学、封装工艺等多个领域实现突破,尤其是在稀土材料及其提纯技术上,掌握着全球话语权。   你可以抢走一家企业的治理权,但你没法剥夺一个国家的产业根基。你可以设卡设限,但你阻止不了中国技术的向上攀升。   这次事件,也为所有中国企业敲响警钟。想走出去,就必须做好被政治化的准备。不是所有的法律都是中立的,不是所有的市场都讲契约。   不少国家的“开放”只是表面,背后藏着的,是对中国企业的偏见与敌意。   任何投资行为,都必须在尊重国家利益和技术控制权的前提下谨慎推进。否则再大的成功,也可能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