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事儿,得从上周说起,2025年9月11日,美国空军正式公布第二架B-21“突袭者”隐身轰炸机的首飞完成。这架家伙从加州帕姆代尔的空军42号工厂起飞,直奔爱德华兹空军基地,飞行时间大约两个小时。空军没藏着掖着,直接甩出一堆高清照片和视频,细节拉满,从起飞姿态到机身轮廓,全都清清楚楚。这不是随便秀秀肌肉,而是明摆着冲着中方去的信号,在印太地区这盘棋里,美国想稳住空中优势。
先捋捋事件本身。B-21项目从2015年10月启动,那时候空军就签了合同给北罗普·格鲁曼,目标是造出下一代隐身战略轰炸机。第一架原型机2023年11月10日首飞,飞了差不多两个小时,验证了基本飞行性能。现在第二架跟上,标志着测试进入新阶段。空军说,这次首飞不光是检查飞机飞得稳不稳,还开始整合任务系统和武器接口。照片里能看到飞机腹部载荷舱的锯齿边缘设计,隐身涂层反射光线几乎看不出痕迹,翼展超过40米,机身长度16米左右,整体比B-2小一圈,但载荷能力没落下,能塞9吨弹药。 这些高清图是从F-16追逐机拍的,镜头拉近了发动机进气道和传感器阵列,强调它兼容LRASM反舰导弹和AGM-183A高超音速武器的挂架位置。空军官网上这些图片分辨率高到能数清铆钉,目的就是让大家看明白,这玩意儿不是纸上谈兵,已经在实打实飞了。
为什么现在曝光这么多细节?得看背景。B-21是美国空军长程打击轰炸机计划的核心,定位是渗透敌方防空网,扔常规弹或核弹。最大起飞重量82吨,航程8000公里,巡航高度1.8万米,全靠两台普惠PW9000涡扇发动机推着走。不同于B-2那高成本的2亿美元一架,B-21控制在8亿美元左右,开放式架构设计,升级软件硬件都方便。 第一架飞完后,累计飞行小时已经上百,现在第二架加入,测试队形能并行推进,从基本气动验证转到电子战和武器投放。空军部长特洛伊·梅因克直言,这步走稳了,就能加速评估作战系统,直接支撑战略威慑。说白了,美国空军急着证明B-21不是拖后腿的项目,早年F-35和KC-46那些延误和超支教训还历历在目,这次他们想快点出成果。
高清细节曝光的部分挺有讲究。空军发布的照片不光有侧面全景,还有特写机腹和尾部。腹部载荷舱是重点,门缝用锯齿形隐身处理,内部结构支持多种武器兼容,包括未来的远程防区外核巡航导弹。发动机喷管可变几何,能优化亚音速巡航效率,减少红外信号。传感器阵列藏在机身下,红外涂层帮着压低热迹。这些不是随便拍的,而是故意突出B-21在高威胁环境下的生存力。X平台上航空迷们转发的视频显示,起飞时起落架放着,典型初飞配置,避免风险。F-16在旁护航,实时报告姿态数据。 空军还强调,这次飞行没加测试探针,说明飞机配置更接近生产型,隐身性能直接上场检验。比起第一架的模糊侧影,这次细节曝光让外界看清B-21的飞翼布局继承自B-2,但材料更先进,雷达截面小到0.01平方米级别。
这信号直指中方,得从印太战略说起。美国空军把B-21当成对抗中国A2/AD反介入/区域拒止体系的杀手锏。中国在南海和台湾周边建了层层防空网,高超音速导弹和隐身战机满天飞,美国担心B-2老了跟不上趟。B-21航程长,能从关岛或迭戈加西亚起飞,直捣黄龙,绕开前线威胁。 空军官员多次提,B-21是为印太量身定做,针对中国的高集成防空和电子战。曝光这些细节,就是告诉中方,我们的隐身技术没停步,你们那些反隐身雷达得再升级。想想看,中国H-20轰炸机还在测试,美国B-21已经两架上天,这节奏差不小。 更实际点,B-21能和无人机群配合,指挥复杂编队作战,虽然现在还没到那步,但开放架构留了后门。空军计划至少100架,补充76架升级B-52,形成混合轰炸机队,核三位一体打击里占大头。
项目进展也值得掰扯。北罗普·格鲁曼从2015年拿合同后,2022年12月2日第一架揭幕,2023年首飞,2024年进入低速初始生产。现在第二架飞了,第三架已经在地面测试。空军目标是2026财年建三处基地,埃尔斯沃斯、怀特曼和戴斯,机库扩建开工了。 成本控制是亮点,早年B-2一架顶三架B-21,但维护贵得离谱。现在B-21用复合材料和模块化设计,供应链拉长,供应商网大,升级快。2024年1月签了第二批低速生产合同,工程制造开发阶段收尾。 不过,北罗普也承认,2023年底有16亿美元预税费用,主要是生产成本涨和宏观环境乱,但整体进度没滑。空军测试队在爱德华兹基地,结合测试部队用第一第二架并飞,数据共享,效率翻倍。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