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和他的乳娘:命运的拐弯谁能说得清?

溥仪从小有个“坏习惯”,奶娘羞于启齿,宫女太监也不得不回避

有时候,命运就藏在一扇厚重的王府门后面,悄悄拧了一下钥匙。你说这世界谁最难当?有说皇帝的,也有人说是皇帝身边那些“无名小卒”。醇亲王府的正月喜事,一转眼就成了苦辣参半的人生局,谁也想不到,那个包得严严实实的小婴儿,将来竟然要背起一个王朝的终结,而他的“奶娘”,也同样不简单——这里头的酸甜,恐怕比宫里的八宝饭还复杂。

1906年刚过春节,醇亲王载沣一脸忐忑地守在窗下,门里传来几声压抑的呻吟。外头院子早就擦洗得一尘不染,守夜的灯还亮着。就在十四这天,他们家又多了个“重要成员”——荣禄的外孙,溥仪。亲生母亲瓜尔佳氏身子骨单薄,没法抱着孩子亲自喂。于是,找乳娘这事儿,不比选驸马省心。京城风一过,谁家闺妇刚生了崽,全打听得明明白白,清楚得像翻账本。

溥仪从小有个“坏习惯”,奶娘羞于启齿,宫女太监也不得不回避

其实那年头,富贵人家养娃不大自己来。乳娘这门营生,讲究得很,不仅要壮要实在,祖上还不能有疵、家里也得干净利落,最好自家刚有过奶娃。娘家和婆家两头一查,不怕烦。醇亲王府开出的条件可不是随便玩玩:管吃管住加上月俸二两银,那简直比不少小买卖主都体面。结果一下子涌来一二十个婆子,挤满了院门前的小道。

筛到最后,才留下了个王焦氏。说起来,王焦氏的来历要比那些北京城的“旧家奴才”复杂得多。她娘姓焦,家在河北河间,一穷二白。记不清是哪一年,她跟着亲戚进城,阴差阳错嫁给了一个府衙的小差役,成了“王家的媳妇”。已然没有自己的名字,左邻右舍都叫她“王焦氏”——这姓和“氏”里的跌宕,像是命摆的一道坎。

溥仪从小有个“坏习惯”,奶娘羞于启齿,宫女太监也不得不回避

她人实在,模样不让人嫌弃,最难得的是有点苦力气。可偏偏命不长脸,丈夫早些年就病没了,留下她带一个小女娃。家徒四壁,连口热汤都省着喝。有亲戚给出主意,说醇亲王府眼下要招乳娘,不如去碰碰运气。当时的她刚生过,奶水好,见招工条件不苛,这便是天大的希望。

只是谁也没告诉她,做溥仪的乳娘,不光只是“喂奶”的事儿。规矩细到离谱,比如每天都得硬啃一只白水猪肘子——听着没味,实则是逼着奶水足。不能沾盐,不能碰酱油。最招人心疼的,是宫里头那句“断绝外务”,从签了字那刻,连信都不能往家递。自己的娃只能交给家里人,连头也不能回。这桩买卖哪是轻松钱?

溥仪从小有个“坏习惯”,奶娘羞于启齿,宫女太监也不得不回避

有人劝她打退堂鼓,她却心一横。大概她心头那会儿就打定了主意,给自家娃留口活路比啥都重要。只是后来,每当她发呆时,会不会回忆起自家土炕上的小闺女,半夜嗷嗷叫着寻娘来。

溥仪到三岁那年,北风还夹着一点尘土,宫里忽然变天。光绪快不行了,慈禧一声令下,要把小溥仪弄进宫里做“接班人”。这消息砸下来,醇亲王府上上下下都乱了阵脚。老太太连气都喘不过来,昏厥在廊下。溥仪那年头啥都不懂,只晓得自己要被抱走,哇哇乱叫,扭头就躲,宫里的太监都劝不下。

溥仪从小有个“坏习惯”,奶娘羞于启齿,宫女太监也不得不回避

偏偏乳娘这一抱,小皇帝果然不再闹腾。宫门开的一瞬间,王焦氏也算半只脚踏进了另一个世界。她身上带着一身乡土气息,却硬是在紫禁城里熬成了规矩人。

接下来这些年,大清的日头岸着往下落,小孩子却偏长得快。溥仪就这样,头发一点点蓬松起来,眼神始终离不开乳母身上那股熟悉的安稳。不瞒你说,小皇帝吃乳娘奶吃到九岁。要是哪家孩子这样,铁定被隔壁笑掉大牙。宫里更是讳莫如深。一次太监张谦和急着来报事,折到门口,没见着溥仪正襟危坐,反倒看到两个人衣衫不整,那场面别提多尴尬。

小皇帝又羞又恼,脾气一上来,张太监也没人情。旁观者也只敢装聋作哑,从此再没人敢擅闯乳母房。多年之后回忆起来,溥仪对王焦氏的依赖,恐怕比他记得的还牢靠。在那个陌生幽冷的大殿里,乳娘的嗓门和手脚,成了皇帝最安全的庇护所。

世道风云转了一圈,王焦氏终于还是被挤出了紫禁城。说穿了,太妃们觉得,皇帝也不能抓着乳娘不撒手,影响“长成”。各种议论传进太妃耳中,随即下了命令,让她悄无声息脱了身。等到她回到河北那个泛着麦香的小村,才晓得自家女儿早在她进宫那会儿,就没了——硬是被瞒了一路。她那时大概连哭的眼泪也没有了。

后头再说溥仪,他没一日忘得了“乳娘”。后来做了小朝廷的皇帝,东北一号人物,也没忘托人今儿个送布料,明儿个送钱物。最风光的时候,还是把王焦氏请去长春好生供起来。这样一份“恩情”,外人不懂,只有他们彼此心里明白。

王焦氏最终活到五十九岁,走得没声没响。你要说她命苦,为了养家活口,把自家娃丢给命运——可她也有过在华丽宫墙里被“需要”的时光。人这一辈子,遇事拐弯总归多,哭和笑都带点命运的味道。早些年在河间土路拎着破包袱的王焦氏,可曾想过自己会成皇帝的“奶娘”?还是说,这世上每个有名无名的母亲,都是在孩子和生活之间,悄悄做了选择。

讲到这里,谁能说得清,到底是溥仪救了王焦氏,还是王焦氏支撑了溥仪的一生?有些人,说是命定的贵人,说到底,也许只是,两个人抓住了对方最需要的那一瞬间罢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