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在南方的一个小城里,看了大鹏导演的电影《长安的荔枝》,应时应景。

虽然在剧情上,跟剧版一样,也有改编,但是整体改编还是不错的。

电影剧情大概分了前半部分的平铺直叙的喜剧成分和后半部分的高燃点,很多人说感觉有点突兀,前半部分比较平,但是我觉得还比较流畅,也符合了电影的艺术感,整体来说,不拉胯。

一般,我们看了小说,就不愿意追电视剧,觉得改版太多,看了电视剧,假如同名电影又放映时间比较晚,从首因效应上来说,也会觉得电影没有什么感觉和看点了。

但我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去看了,我发现自己没有这种感觉,反而觉得电影版的改编,更尊重原著,看完之后,我竟然还有一种冲动,想去把原著再去翻一遍。

电影《长安的荔枝》有哪些可嗑的

那么究竟这部电影《长安的荔枝》,有什么可以嗑的地方呢?我觉得这些地方值得去看。

01用物象去衬托并具象化地域特色

我看剧版的《长安的荔枝》,就感觉服饰化很用心,在看电影的时候,竟能无缝衔接,而且给人感觉有更宏大的气势。

电影就是电影,在氛围和具体的场景上,总是更吸引人,所以从头到尾,无论是地处北方长安的繁华景象,灯火辉煌之景,还是奔波五千里以后在岭南的荔枝园的颗颗鲜艳饱满的荔枝和荔枝树,都给人视觉上的盛宴和冲击感。

那么除了这些景物场景,物象的表现还在于地域特色,这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第一个就是木棉花。

在长安有桂花树,在岭南却有红的绚烂的木棉花,当李善德把承诺带给妻子红彤彤的木棉花带到长安时,从他背包里洒落的每一片木棉花飘落下来,一直到长安城脚下,那感觉美极了。那一刻,不仅仅是木棉花很美,更是李善德把给妻子的承诺和责任带了回来,用秦人的话来说,真的是“彩!”

大鹏把木棉花在这里具象化,我想不仅仅是因为木棉花是广东的市花,还有更深的一层含义,就是意象了一种英雄主义。

木棉花被称为英雄之花,在这里的寓意里就有“向死而生”的英雄气概,小人物虽然算不上什么英雄,但在这一刻,李善德把一个看起来根本不可能的任务完成了,这就是他的英雄气概,他带着的不仅是妻子期盼他回家的任务,更是自己努力的价值,就如罗曼罗兰的那句名言: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了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那一刻,李善德做到了热爱生活。而从电影的后半部分的燃点,我们也能看到一个普通人极度努力的具象。

电影《长安的荔枝》有哪些可嗑的

第二个,是地域元素中的各种组合。

比如这部电影里设计了粤语的语言部分,来体现地域特色,这是很用心的一个亮点。而荔枝园里的侗锦元素、岭南人生活的干栏式木楼以及特色的荔枝酒,还有肠粉,也都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色。

其实本来这就是以荔枝围绕的故事,导演没有在故事上过多的拖沓,而是用这些具象化的物品去给观众以视觉上的直观感和体验感,从而再激起更深层次的想象和思考。

所以电影给人的价值正在于此,你在书上想象不来的实际空间和物象,用电影的视觉去表现,立刻就能给你想象的空间,同时,又比电视剧看起来省时。

电影《长安的荔枝》有哪些可嗑的

02情节流畅故事性强

我们再来看看电影的内容,从情节上看,整体是很尊重马伯庸小说原著的,虽然后面也有改编,但这个结果改的比较情怀,还让观众泪点颇多,让人能产生很多的共鸣。

比如,第一个情节就是林邑奴的改编。

李善德把林邑奴带着回了长安,参与了转运荔枝的任务,只是在半路上,林邑奴又恪守奴仆职责,救了李善德,最终,林邑奴还是没有到长安。

用这个情节,我觉得有两个用意,一个是展现了李善德作为一个普通人本真的善良和追求人人平等的心理,所以他没有把林邑奴看作一个奴仆,而是把他带到了身边,还准备带回长安,这里讲了一种底层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狭义之情。

而林邑奴呢,从另一个方面,则是另一个底层英雄的具象化,从一个奴仆的麻木,到最终的觉醒,跟随李善德去参与到运荔枝到长安,途中虽遇到追兵,但为了保护李善德完成任务,最终用生命护住李善德,使得李善德最终完成了艰难的荔枝运送任务。

这里,林邑奴就像极了那些虽然身处囹圄,但仍旧有理想和渴望自由的愿望,所以,他抓住了一个机会,遇到了一个能带他走出囹圄的人,就奋力向前努力,他是一个真正的底层英雄。

电影《长安的荔枝》有哪些可嗑的

第二个情节是,对苏谅的改编。

在小说原著中,苏谅和李善德最终决裂,苏谅带走了双层翁,和李善德成为了老死不相往来的人。而在电影里,电影让这两个人最终和解了。在李善德转运荔枝的过程中,没有找到船只,苏谅却不计前嫌,帮助李善德搞来了船只,成功运了荔枝。从老谋深算的胡商角色到最终电影的富二代角色,大鹏想要说什么呢?

可能这就是电影的饱满和魅力吧,电影的人物角色让胡商更具有了人情味。尤其是强调了胡商:“我因为信任你才帮助你”。但当李善德因为朝廷的流程和权力问题不能帮助胡商的时候,胡商最终给予了李善德体谅,这里就给出了一个情怀话题:生意场上,不是只有利益,同时还应该有道义,还应该有对人格魅力的投注。

苏谅最终原谅了李善德,就是他发现了,在与李善德共事中,李善德做事的人格魅力吸引了他,所以,苏谅最终原谅了李善德。

这个故事情节的改编,最终把人性的善和恶的意义都升华了,所以可以说:友情苏谅,道义苏谅,而绝不是奸商苏谅。

电影《长安的荔枝》有哪些可嗑的

第三个情节,则要说一下那条贯穿始终的夫妻感情线。

无论是原著小说还是剧版,对李善德妻子这个角度的人物并没有给予特写,但是在电影里,大鹏让李善德妻子有了特写,给了女性的力量和平凡的人性光辉。

在家里,妻子是一个看起来管着李善德的女人,在外面,妻子却是一个十分信任李善德的贤妻良母。这两个细节感满满,一个是当李善德因为接到荔枝转移的任务时,焦虑的一夜未归,妻子给予了“家法伺候”:“右手和反手扇耳光”,可见这个妻子的“霸道和严厉”。另一个是当这个转移荔枝的任务迟迟没有完成,她没有看到李善德回到长安时,她又给予了李善德最大的信任和守候,她站在长安城外等待着,然后说:“他答应的事情,都能做到”。最后,当任务完成后,他尊重了李善德的想法,让李善德去向右相讨要一个说法,当讨要失败后,她也无怨无悔的跟着李善德流放到了岭南,然后说:“我嫁的是他,又不是长安。”

这条感情线非常饱满,把一个女人的持家能力、贤良淑德、和面对家庭变故时能撑起家庭的坚韧不拔的品质,体现得淋漓尽致,最后,还体现了对丈夫不离不弃、无论如何都追随守候的深情厚谊。

这种夫妻情感,让人感动。生活本没有什么繁华,但柴米油盐日常的互相守候,才是最好的感情。

电影《长安的荔枝》有哪些可嗑的

03电影中的金句恰到好处

那么,除了电影情节,值得嗑的点当然还有电影里的金句了,我看了一下,基本上金句都是原著的金句,当然也有小部分改编,而这些,更是升华故事的主要地方,让整个电影燃点就更高了起来。

我大概罗列一下主要的几个,这几个金句看完让人非常感慨。

1.本地有句俗谚:做人,最重要的就是开心。

2.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谈买卖怎么了,谈买卖才能不伤感情。

3.在岭南,能认识你们几个朋友,值了。

4.流程那种东西,是弱者才要遵循的规矩。

5.我嫁的是他,又不是长安。

6.为官之道就三句话:和光同尘,雨露均沾,花花轿子众人抬。

7.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

电影《长安的荔枝》有哪些可嗑的

以上,就是我看电影《长安的荔枝》的一些感悟,我看完,还是会有一种深深的共鸣和辛酸感,古代打工人的不易,和我们现在的人,其实没有什么区别。

推荐大家去看哈,看完别忘了回来看原著,因为文字的细致和共鸣,会让你印象更深刻。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