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文字在网络上爆火:“据香港《南华早报》6月28目报道,最新出厂的歼–20隐身战斗机己经换装由山东大学研发的有源碳化硅雷达,探测距离从原来400-600公里直接升到1000-1200公里。”

当歼-20遇到F-35谁的作战性能更强

按照《南华早报》早报的说法,采用了碳化硅(SiC)半导体材料制造的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探测距离实现跨越式提升,对F-35等西方隐身战机的战场感知优势构成直接挑战。这一技术突破不仅标志着中国在高端半导体材料领域的自主可控能力,更将重塑未来空战的战术格局。

这是最近一个比较火的话题,歼-20换装了碳化硅雷达,很多军事大V都发布了这个消息,并做了各种演绎,把歼-20雷达性能说的极度夸张。

当歼-20遇到F-35谁的作战性能更强

不过,按照常识和逻辑来说,只看上面第一段,用脚后跟就能分辨真假了!很明显,山东大学是不研制雷达的。

有一说一,《南华早报》这个专栏此前多次发布中国军事技术大跃进的内容,很多是根据知网论文推断的,少数贴谱,大多数有所夸张,目前有点走火入魔了。

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雷达的核心是收发模块(T/R模块),而T/R模块靠的是高性能半导体材料和芯片。通常有源相控阵雷达T/R模块的半导体材料是砷化镓(GaAs)和氮化镓(GaN)材料。

当歼-20遇到F-35谁的作战性能更强

根据比较严谨的推断,歼-20隐身战斗机配备了有源相控阵(AESA)雷达,早期使用的是砷化镓材料,近几年换成了新一代的氮化镓雷达。氮化镓雷达具有更精密的信号处理,提高雷达的探测精度和抗干扰能力。氮化镓技术的创新,帮助中国有源相控阵雷达实现了小型化、轻量化和高性能。

有源相控阵雷达技术的未来发展是新一代的氧化镓雷达,但目前氧化镓雷达还处于理论研究和早期探索阶段,距离真正装机还需要一段时间,估计会应用于第六代战斗机上面。

当歼-20遇到F-35谁的作战性能更强

至于《南华早报》所说的碳化硅(SiC)雷达,从没有听说过。尽管《南华早报》在文章里报道,“山东大学研制碳化硅材料的击穿电压高得惊人,大约是3MV/cm,相当于氮化镓材料的10倍。可以承受更高的电压,从而提高雷达的发射功率和探测距离。”

随后有报道这种材料应用于与新型雷达的探测距离增加了三倍,于是据此认为新一代碳化硅(SiC)雷达的探测距离超过1000公里。

当歼-20遇到F-35谁的作战性能更强

通常情况下,碳化硅在有源相控阵雷达的T/R模块中是用作衬底的,然后在这个衬底之上是氮化镓半导体材料。因此仅根据碳化硅基底就推导出新一代雷达探测距离1000公里的结论,是不严谨的。

当然,我们中国的雷达技术是世界领先的,完全不次于美国最新型雷达技术。如今军事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其他国家也在不断努力追赶,我们国家也在加大科研投入,保持技术领先优势。

当歼-20遇到F-35谁的作战性能更强

相信在未来,我国的战斗机雷达还会取得更多的突破,为国家的安全和发展提供更坚实的保障。让歼-20能继续发挥强悍战斗力,期待歼-20在天空中创造更多辉煌。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