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是不是又在朋友圈吐槽iPhone 17 Pro Max的“剃须刀”设计?结果一看销量数据,发现自己又被现实打脸了?9月12日开启预售后,iPhone 17系列迅速售罄,官网发货时间已排到10月中旬。
首销分钟成交量就超过去年iPhone 16全天销量。 但四款机型命运迥异:Pro Max抢购一空,标准版销量暴增8倍,而史上最薄的iPhone Air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冷遇。
超出预期!Pro Max成爆款:硬配置征服高端市场
iPhone 17 Pro Max成为系列中最受欢迎机型。 第三季度生产量较去年同期的16 Pro Max增加约60%。
这款机型配置横向矩形三摄+2TB顶配+最大电池组合,苹果把最高溢价卖点全部堆齐。 虽然发布会后很多人吐槽其外观设计,但旨在解决iPhone 16为人诟病的散热和续航问题,可能为后续AI手机提前“部署”。
外观创新带来的高辨识度也是关键因素。对于苹果用户来说,“一眼能看出换了最新款”的需求至关重要,这种高辨识度恰好激发了消费者的升级欲望。
标准版竟然逆袭:性价比策略见效
iPhone 17标准版销量竟为iPhone 16的8倍,成为系列中第二大爆款。 标准版成功的关键在于价格策略。
起始价格比上一代降低了1000元,在配置与体验没有下降反而有所提升的情况下,降价无疑是最大的卖点。 配置方面,标准版首次搭载120Hz Promotion刷新率屏幕、A19芯片、方形CMOS前摄、4800万像素主摄+超广角镜头等。
高性价比使标准版成为“最受欢迎机型”。 苹果内核体系和软件系统相对于其他安卓系手机的代差,永远都是其吸引力强有力的背书,而性价比的提升,则成为带动消费者购买的最好推手。
令人意外!Air遭遇滑铁卢:极致轻薄牺牲实用性
iPhone Air作为苹果历史上最轻薄的手机,预售情况远不如其他机型。 即使在苹果只为其分配了总备货量10%的情况下,依然未能售罄。
为了追求极致轻薄,iPhone Air在功能上做出了重大牺牲。其后置仅配备一颗4800万万像素主摄像头,没有超广角镜头。 消费者普遍担心轻薄设计会影响电池续航能力。
iPhone Air仅支持eSIM激活,用户需前往运营商线下营业厅办理手续,增加了使用门槛。 在中国市场延期发售,进一步影响了其全球销售表现。
04 产品策略分化:哑铃型分布格局形成
iPhone 17系列的销量结构呈现明显的“哑铃型分布”。 Pro Max占比41%,标准版占38%,两者合计拿下近8成订单,Pro占15%陪跑,Air仅占6%做形象。
这种分布反映了苹果的产品策略:用标准版吸引大众市场,用Pro Max满足高端需求,而Air则承担形象与差异化任务。 苹果对iPhone Air市场预期过于保守,初期备货量仅占总产量的10%,远低于iPhone 17的25%、iPhone 17 Pro的25%以及iPhone 17 Pro Max的40%。
即使产量占比不高,但仍然没有在预售中卖空。 这种市场表现可能会影响苹果未来对超轻薄机型的产品规划。
Air会被放弃吗?小众定位的未来
从销量预测来看,Counterpoint估计iPhone Air年销量上限400-500万台,与停掉的Plus系列相当,占比仅6%。 苹果可能不会立即放弃Air产品线,但肯定会重新评估其市场定位。
Air的产品概念曾更加激进:苹果曾设想彻底取消USB-C接口,仅通过MagSafe充电,但最终因可能引发欧盟处罚和用户不满而放弃这一想法。 如果Air要继续存在,苹果可能需要在轻薄与实用之间找到更好平衡点,或者将其定位为超高端时尚单品,而不是走量产品。
iPhone 17系列的“冰火两重天”证明了:在高端市场,硬配置胜过花样设计;在大众市场,性价比才是王道。
Pro Max用强悍配置征服了高端用户,标准版以降价策略收割大众市场,而Air则因为过于追求极致轻薄而牺牲实用性,陷入了叫好不叫座的困境。
苹果未来很可能继续延续Pro Max和标准版的双主力策略,而Air产品线要么被重新定义,要么可能像Plus系列一样悄然退出历史舞台。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