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全球经济持续加剧的不确定性,我国外贸延续平稳增长态势,背后是非美出口和民企外贸数据的持续增长。
海关总署9月8日发布最新外贸数据,今年前8个月,我国货物进出口总值达29.5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同)增长3.5%。其中,出口增长6.9%,进口下降1.2%,降幅较前7个月收窄0.4个百分点。从月度走势看,8月份进出口总值3.87万亿元,同比增长3.5%,增速虽比7月下降3.2个百分点,但出口、进口同比分别增长4.8%和1.7%,连续3个月实现双增长。
东盟、欧盟、美国为我国今年前8个月前三大贸易伙伴。其中,我国与东盟贸易总值为4.93万亿元,同比增长9.7%,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6.7%,对欧盟、美国进出口分别为增长4.3%和下降13.5%。与此同时,今年前8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16.89万亿元人民币,增长7.4%,占比57.1%,比去年同期提升2.1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出口高端装备、生物医药及医疗仪器、电子信息产品分别增长25.8%、9.1%、7.7%。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第一财经表示,8月出口增速收缩基本符合市场预期,除去年同期出口基数抬高外,8月出口增速下行还与对美出口下滑有关,“我们测算,8月对美出口下滑下拉整体出口增速5.1个百分点,下拉幅度较上月扩大1.8个百分点”。
非美出口增长加快
在非美出口规模继续扩大的背景下,我国对欧盟、日本、东盟及“一带一路”共建经济体出口增速有所加快。
在王青看来,这主要受“转出口”效应推动。在上年同期基数抬高背景下,当月我国对欧盟、日本出口同比分别增长10.4%、6.7%,增速较上月分别加快1.2和4.3个百分点。8月我国对头号出口目的地东盟的出口增速为22.5%,较上月加快5.9个百分点,除上年同期出口基数下沉外,当月出口动能也在加强。
“从绝对金额看,8月对东盟出口也较上月有所增长。”中泰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杨畅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从环比表现看,我国除了对泰国出口环比下降之外,对新加坡、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均实现了环比增长。
与此同时,前8个月,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计进出口15.3万亿元,增长5.4%,其中出口累计同比增长10.7%,增速较前值加快0.3个百分点。
“这意味着在对美出口大幅下滑的同时,近期贸易转移效应强化,显示当前我国贸易多元化正在对外部经贸环境波动形成重要缓冲。这也是8月出口能够保持同比正增长的主要原因。”王青说。
另外,8月我国对欧盟出口同比增长10.4%,较上月的9.2%增加1.2个百分点;对日出口同比增长6.7%,较上月的2.5%提高4.2个百分点。
民企过去十年外贸占比持续攀升
非美地区的出口规模及增速进一步扩大,离不开灵活应变和主动出击的民企。
海关数据显示,前8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16.89万亿元人民币,增长7.4%,占比57.1%,比去年同期提升2.1个百分点。
自2015年民营企业在外贸出口中占比首次超过外资企业、达到45.2%以来,就始终担当我国出口的主力军,同时占比持续增加。其中,2016年占比45.9%,2017年占比提升至46.5%,2018年占比48%。
2019年,民营企业在我国外贸总值的占比达42.7%,首次超过外资企业,成为了我国第一大外贸主体。2022年,民营企业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比重为50.9%,首次超过50%。
2023年,全国有进出口记录的外贸经营主体首次突破60万家。其中,民营企业55.6万家,合计进出口增长6.3%,占进出口总值的53.5%,提升3.1个百分点。
2024年,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继续提升至55.5%,并创造了“三个首次”——进出口实绩的民营企业数量首次超过60万家,达到60.9万家;民企首次成为我国高技术产品的最大进出口主体,占比达48.5%;民企占我国消费品进口比重首次超过50%,同比提升2.8个百分点至51.3%,其中在日化用品、水果等产品中比重超过六成。
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在今年7月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已连续21个季度同比增长,增速持续领先。
民企的外贸占比持续攀升,不仅体现了民企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也反映出我国外贸结构的不断优化。凭借灵活的市场机制和创新主动性,民企更加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也在市场开拓、产品创新、成本控制等方面掌握优势。面对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挑战,大量中小微民营企业通过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在越来越多元的新兴市场加强本地化运营,有效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也呈现出我国外贸的韧性。
从品类来看,以民企为主力的外贸也在向着创新、智能、绿色及更高附加值迈进。其中,今年前8个月,我国机电产品出口比重超六成,增长9.2%,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集成电路分别增长0.6%和23.3%,汽车与船舶分别增长11.9%和19.5%,液晶平板显示模组和医疗仪器及器械分别增长9.9%和7.8%。
未来走势如何
王青表示,尽管上年同期基数走低,但9月出口增速仍有可能进一步下行,主要原因是高关税下我国对美出口还会延续较大幅度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从8月29日起在全球范围内暂停对价值800美元及以下的进口包裹给予免税待遇。万国邮政联盟数据显示,当天寄往美国的包裹量骤减81%,全球已有88家邮政运营商全面或部分暂停对美包裹寄递。“这可能对我国出口产生较大的间接影响。”王青说。
与此同时,美国近期与越南、欧盟、日本等经济体达成经贸协议,关税水平都有不同程度上调。这会导致全球贸易增速进一步下行。可以看到,作为全球贸易的风向标,8月韩国出口同比增速从7月的5.9%降至1.3%,进口同比增速则从7月的0.7%降至-4.0%;8月越南进出口增速也在下行。王青表示,这意味着后期我国外贸中的各类“转出口”现象也可能“退潮”。
另外,受美国特朗普政府在全球范围内上调关税影响,当前全球经济持续放缓。截至8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连续6个月处于收缩区间,外需呈现整体走弱态势。
年初以来我国非金融类对外投资增速整体呈现较快下行势头,7月末累计同比增长1.2%,增速较上年末下行9.3个百分点。王青认为,这意味着后期由对外投资拉动的机电设备出口增速将大概率下行。为此,四季度出口有可能转入同比负增长。
从国际运价指数来看,杨畅认为,9月以来相关运价指数对发达经济体持续下行,对发展中经济体却未显现出持续上行的态势,边际上或存在下行压力。从出口看,9月以来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SCFI)、宁波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底部波动,一般上海和宁波两项运价指数相较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更加敏锐,指向出口整体呈现底部弱势运行。
对美出口相对偏弱的同时,非美出口方面,对发达经济体出口持续下行,比如欧洲相关运价指数继续回落,已接近前期低点。杨畅表示,考虑到近期商务部发布公告,裁定欧盟进口相关猪肉及猪副产品存在倾销,决定采用临时反倾销措施,对欧贸易存在一定压力。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