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7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石化)召开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大会,中央组织部宣布侯启军同志任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免去其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职务;同时免去马永生同志的中石化董事长、党组书记职务。此次人事调整不仅是中石化领导班子的正常轮换,更因涉及“三桶油”核心管理层,且正值全球能源转型关键期,侯启军,这位在能源领域深耕多年、经验丰富的行业领军人物,能否为中石化续写能源传奇,成为各界热议的话题。
01
勘探一线的突破者
侯启军的能源生涯始于地质勘探。1984年,他考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石油地质与勘查专业,系统掌握了油气勘探的基础理论。1988年本科毕业后,他进入大庆油田,从基层技术员做起,逐步成长为勘探技术骨干。在松辽盆地、海拉尔盆地的勘探实践中,他推动了多项技术突破,为油田增储上产提供了关键支持。
2000年,侯启军任大庆油田副总地质师,开始参与油田战略规划。他紧紧围绕“精细勘探、效益开发”理念,推动大庆油田在资源接替压力下实现稳产。2004年调任吉林油田总经理后,侯启军带领团队在低渗透油气藏开发领域取得突破,使吉林油田实现产量稳增长,成为中石油增产的重要力量。
这一阶段,侯启军的技术积累与行业洞察力为他后续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02
从技术专家到企业管理者
2011年后,侯启军的职业轨迹开始向企业管理延伸。他先后担任中石油天然气与管道分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集团规划计划部总经理等职,逐步从技术专家转型为战略管理者。
在中石油天然气与管道分公司期间,他推动了多项管网优化项目。针对国内天然气消费快速增长但管网覆盖不足的矛盾,并围绕“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运营模式,推动中石油与中石化、中海油在管网领域的合作。这一举措显著提升了天然气运输效率,为后续国家管网集团的成立积累了经验。
2017年,侯启军升任中石油集团副总经理,并兼任勘探与生产分公司总经理。这一职位让他得以从全局视角审视能源产业链推,动中石油在页岩气等领域的勘探开发,2020年,中石油国内天然气产量连续第4年超1000亿立方米,达到1304亿立方米,同比净增116亿立方米,创历史最大增幅,换算成油当量突破1亿吨,并首次超过原油产量, 油气结构进一步优化,向绿色低碳转型取得重要进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天然气产量迈上第一个100亿立方米台阶用了28年。而后中石油用了23年,于2001年迈上了200亿立方米台阶。继2017年天然气产量突破1000亿立方米后,2020年,中石油再次刷新天然气产量纪录,在国内天然气总产量中占比达七成。
03
推动行业破局
2019年,侯启军迎来职业生涯的重要转折点。当年7月,他被任命为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筹备组副组长,10月正式出任党组副书记,11月升任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
国家管网集团的成立,是中国油气体制改革的关键一步。此前,国内油气管道长期由“三桶油”分头运营,存在资源分散、效率低下等问题。国家管网集团的使命是打破垄断,实现管网设施的独立运营与公平开放。
侯启军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核心角色。他推动了国家管网集团的资产划拨与过渡运营,实现了三大国有石油公司的管网资产整合。在他的推动下,国家管网集团快速完成组织架构搭建,制定管网运营规则,并启动了多项互联互通工程。2020年10月,国家管网集团全面接管原分属于三大石油公司的相关油气管道基础设施资产,标志着改革进入实质性阶段。
一位改革专家表示:“侯启军在国家管网的工作,体现了技术专家在改革中的独特价值。他既懂技术,又懂管理,能够平衡各方利益,推动改革落地。”
04
重返中石油
2021年7月,侯启军重返中石油,出任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这一时期,全球能源行业正面临深刻转型: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倒逼企业加速绿色转型,新能源技术快速发展,国际油价波动加剧。
侯启军在中石油近4年间,推动公司制定了“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战略。他推动了多项新能源项目,包括风光电制氢、地热能开发等,并推动中石油在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领域的技术研发。2024年中石油国内油气勘探在重点盆地取得多项重大突破和重要发现,全年油气当量产量达2.4亿吨,同比增长2.2%,风光发电量为47.2亿千瓦时,油气新能源业务实现经营利润1597.5亿元,成为公司利润增长的重要引擎。
同时,侯启军注重国际化布局。他推动中石油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深化合作,参与多个海外油气项目。2024年,中石油海外权益产量达1.06亿吨,同比增3.9%,全球资源获取能力显著提升。
05
能源转型下的新使命
2025年6月,侯启军调任中石化董事长、党组书记。这一任命正值全球能源转型的关键期。国际能源署预测,全球石油需求将在2030年前后进入平台期,天然气需求将在2040年前后见顶。在此背景下,中石化作为全球最大炼油公司,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侯启军的前任马永生在中石化期间,提出了力争在“十四五”末,建成中国第一氢能公司,年减排二氧化碳达到1000万吨以上,并推动公司在绿氢炼化、地热能开发等领域布局。侯启军接任后,如何延续这一战略,同时应对新能源技术的冲击,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此外,在外界看来,侯启军接任后,中石化面临三大核心挑战:
一是中石化炼化业务占比高,如何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加速低碳转型,需在技术路线、投资节奏上精准把控。
二是氢能、生物燃料等新兴领域仍处于培育期,中石化需探索可持续的商业模式,避免过度依赖补贴。
三是在全球能源格局重构背景下,中石化需平衡海外投资风险与收益,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业内人士认为,机遇同样存在,中国“双碳”目标为能源企业提供了政策红利,氢能、CCUS等领域的技术突破可能催生新的增长极。因此,侯启军与中石化的未来表现,值得持续关注。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