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西太亮剑!海上联演三大突破震撼开场》#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中俄军事合作# 2025年8月3日清晨5时,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军港在汽笛声中苏醒,中国海军西湖船与俄罗斯“别洛乌索夫”号救生船率先解缆,随后导弹驱逐舰绍兴舰、乌鲁木齐舰与俄方“特里布茨海军上将”号反潜舰、“响亮”号护卫舰依次离港,中俄舰艇以混编队形刺破晨雾,驶向日本海深处——“海上联合-2025”演习的核心阶段正式启动。 中方此次投入的东部、北部战区海军堪称“王牌组合”,绍兴舰(052D改进型)与乌鲁木齐舰(052D型)两艘“中华神盾”担当防空反导核心,满载排水量均超7000吨,配备先进相控阵雷达与导弹系统;万吨级综合补给舰千岛湖舰提供远洋续航保障;新型综合救援船西湖船(13000吨级)则肩负援潜救生关键任务。俄方主力“特里布茨海军上将”号专攻反潜作战,与中方形成能力互补,混编舰队刚离港便建立实时通信链路,共享水文气象与战场态势,协同效率远超往届。 此次演习突破性安排三阶段纵深推进,港岸筹划阶段(8月1日-2日),双方通过战术推演和舰艇参观夯实协作基础,甚至穿插球类友谊赛增进互信;海上实兵对抗(8月3日-5日)聚焦援潜救生、联合反潜、防空反导、对海作战四大高危课目,首次开展实际武器使用训练;演习结束后立即转场太平洋,展开第6次远海联合巡航,将实战检验推向深蓝。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防空反导与联合反潜课目占比显著提升,直指现代海战核心威胁。 与历届演习相比,本次联演亮出三大历史性突破:首次明确将“联合应对西太安全威胁”写入演习目标,直面区域紧张局势;中俄指挥系统深度融合,混编舰艇共享战场数据的广度与深度创下新纪录;从日本海演练到西太巡航的无缝衔接,凸显两国远海体系化作战能力质变。尽管国防部声明此为“年度计划安排,不针对第三方”,但演习区域覆盖关键战略通道,实际威慑力不言而喻。 十年磨一剑,中俄海上联演已从初期的象征性协作,蜕变为区域安全博弈的关键变量。从近海防御到远洋巡航,从传统护航到应对高端威胁,这场跨越2012至2025年的“海上联合”系列演习,不仅见证了两国海军技术的飞跃,更折射出西太平洋地缘格局的深刻重构。当混编舰队的航迹向大洋深处延伸,那片海,已不再是过去的海。

中俄海上联演有哪些看点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