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帮老家的堂叔整理退休材料,他之前是村副主任,退下来后总念叨:“老书记每月都能领补贴,我这得等年底才一次性拿到,都是为村里干了十几年,咋领钱的法子差这么远?”其实不光堂叔,好多村里的人都弄不懂这规矩,甚至有人觉得“是不是厚此薄彼”,但真要把其中的门道捋清楚,就知道这差别不是凭空来的,跟他们在岗时的担子、干的活儿都分不开。


村干部退休补贴:正副职发放差这么多?原是这几点在起作用

要弄明白这事儿,得先把补贴的发放方式说透。现在农村村干部退休后,大多能领到一笔生活补贴,算是对他们多年工作的照应。但正副职的发放确实不一样:村书记和村主任,大多是按月发,就像领工资似的,比如有的地方每月发四百到六百块,直接打到银行卡里,月月都有;可副职像副主任、文书、妇女主任这些,不少地方是按年补,年底由村里或镇上统一算清楚,一次性给到位,金额大多比书记主任全年的总和少些,比如一年发两千到三千块,时间也没那么固定。

为啥会有这差别?先看他们在岗时担的“责任”。村书记和村主任是村里的“当家人”,全村的大事小情几乎都得扛着。就说去年我们村搞人居环境整治,老书记前前后后跑了两个多月,去镇上跑项目、请人来规划,每天天不亮就去挨家挨户说清好处,怕有人不配合;主任则守在村里盯着施工,哪里该修、哪里该补,生怕出岔子,连自家的田都顾不上。他们的活儿是“兜底”的,大到落实惠农政策、协调土地纠纷,小到帮村民解决低保、医保的事儿,几乎全年无休,村里但凡出点事,第一个找的就是他们,责任实实在在压在肩上。

副职的活儿就不一样了。堂叔当副主任那几年,主要帮着管村里的台账和社保登记,平时大多在自家田里忙活,只有村里要报材料、统计数据时,才去村委会加班。他自己也说:“我这活儿没那么重,不用天天守着,家里的事儿也能顾上。”大多副职都是这样,管的是某一块具体的事,比如文书管档案、妇女主任管计生和妇女工作,不用全盘操心全村的事,工作时间也相对灵活,不像书记主任那样“眼睛一睁就得想村里的事”。

再往深了说,这也是政策在“鼓励人好好干”。村干部不好当,尤其是书记主任,得有能力、有担当,还得能长期扎根村里。按月发补贴,其实是给他们一份“稳定的盼头”,让他们在岗时能安心干,不用总惦记“退了之后没着落”。就像老书记说的:“知道退了月月有补贴,在岗时就敢放开手干,不用琢磨着早点撂挑子去打工。”而副职的补贴按年发,也是根据实际情况来的——他们投入的精力、承担的全局责任相对少些,补贴标准和方式自然得有区别,不然对那些天天守在村里的书记主任来说,也显得不公平。

不过这些年不少地方也在调整,毕竟副职也为村里出了力。有的地方把副职的补贴改成了“按月发”,只是金额比书记主任低一点,比如每月发两百多块;还有的地方按“任职年限”算,不管正副职,干得越久补得越多,干满十年和干满十五年的不一样。就像邻村的王文书,干了十八年文书,现在退休每月能领三百块,虽然比书记少,但她挺知足:“按月领着踏实,也算没白干这些年。”

说到底,这补贴发放的规矩,核心还是“多劳多得、权责对等”。书记主任担的责任重、干的活儿杂,按月发补贴是对他们“全年在岗”的认可;副职投入的精力相对少些,按年发也符合实际情况。这不是厚此薄彼,而是把补贴花在实处,既让干得多的人不吃亏,也让为村里出力的人都能得到照应。

你们那儿村干部退休补贴是咋发的?有没有正副职不一样的情况?要是你觉得有啥更合理的法子,来评论区聊聊,说不定好主意就能传开呢。

我是上上签,我每天会分享有用的知识,感谢大家的喜欢,咱们明天见!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