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近在眼前,大家的心思估计早就飞走了吧?

朋友圈里都在晒出行计划,但不知道你有没有同感:除了期待,好像还有种说不出的累。

钱越花越多,假却越休越累。这感觉到底从哪来的?

我琢磨了一下,发现了几个很有意思的苗头。感觉今年的国庆度假方式,会跟以前有点不一样。

来,跟你分享我的五个观察。

今年国庆度假方式有啥不一样

今年国庆度假方式有啥不一样

花钱买清净,成了一门大生意

假期出门,你最怕的是什么?

答案很可能是“人挤人”。那种被人群推着走,连拍照都要见缝插针的感觉,实在太不美妙了。

很多人在制定国庆旅游计划时,下意识搜索的是“小众”“冷门”。马蜂窝数据显示,“十一去哪人少”相关话题热度环比大涨200%,我在小红书上刷到一篇帖子教大家国庆假期怎么避开人群,有1万多点赞。

今年国庆度假方式有啥不一样

图片来源:小红书截图

这背后,藏着一个更深层的问题:我们真正想逃离的,仅仅是景区里拥挤的人群吗?

或许,我们更想逃离的,是一种无处不在的、对我们注意力的围剿。

我给你打个比方。

你每天的精力,就像一个100元的账户。刷一条短视频,花一块;开一个糟心的会,花二十;应对一条不友善的评论,再花十块。这笔钱很多时候都不是你主动花的,而是被这个世界用各种方式“划走”的。一天下来,你总感觉明明什么都没干,账户却见了底。

当你的精力随时可能被外界透支时,真正变得奢侈的,就不再是物质,而是你对自己精力的掌控感。

这种对精力掌控感的渴求,催生出了一门昂贵的生意。

于是,你看到,一类主打“隐世”的酒店,越来越常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

它们的选址通常很偏远,故意把自己安放在离城市一两个小时车程的山林湖海之间。

它们对待空间,极其奢侈。 可能有上百亩的占地,却只愿意造几十间客房。

它们的服务,追求的也是不打扰客人,服务人员只会在你需要时出现,你不需要时,他们就隐形。

你可能会在心里打个问号,住酒店是为了方便,这种一看就不方便的酒店,真的有人愿意住吗?

市场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即便一晚的价格高达数千甚至上万,这些酒店也常常是一房难求。

所以你看,用户不一定想要更多。恰恰相反,他们愿意付费,请你帮他们屏蔽掉这个嘈杂的世界。帮用户做减法,本身就是一种高级的服务。

今年国庆度假方式有啥不一样

今年国庆度假方式有啥不一样

红色旅游的热情,被阅兵点燃了


9月3日的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你看了吗?

当整齐的队列走过天安门,当先进的装备展现在眼前,那一刻,很多人心中涌起的,不仅是自豪,更是一种强烈的归属感。

当你知道,在你看向屏幕的那一刻,有数亿同胞,正和你看着同一个画面,分享着同一种心跳。

那种宏大的、超越个体的归属感,是极其澎湃的。

但这种澎湃的情感,在日常生活中,是很难找到出口的。

光是放在心里还不够,人们还想亲眼去看一看,亲身去站一站那些故事发生的地方。

于是,我们看到,很多人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上路。

同程旅行数据显示,截至9月11日,红色旅游搜索热度同比增长超2倍。很多热门红色景点的预约门票都是爆满。

这种热情早已显现出经济价值,江西于都县,这个地名你可能有点陌生,但它是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2024年,这个县城的红色旅游综合收入达到了96.12亿元。

所以你看,当大家去抢一张博物馆的票,去预订一个红色景点的行程时。他们购买的,其实是一次深刻的身份认同。

这让我想到,我们常常将旅游消费归因于个人兴趣或圈层潮流。但实际上,一些重大的集体性事件,会在此后一段时间里,整体性地改变国民心态,并催生出强大的、方向一致的消费动机。

今年国庆度假方式有啥不一样

今年国庆度假方式有啥不一样

谁能让家庭出游不心累,谁就赢了

“带娃出游,比上班还累。”

这句话,估计是所有家长的共鸣。

这种累,从出发前几周就开始了。

数据显示,85%的亲子用户预订前会查阅4-5篇攻略,是商务用户的近1.3倍。

那一个个打开的攻略页面,写满了具体的焦虑。

酒店的房间,有没有尖锐的桌角? 行程里的那个博物馆,待半小时他会不会哭着要走? 餐厅的菜单上,有没有他能吃的、不辣的东西?

正式旅途之中,父母的感官也永远为孩子打开。

他们是服务员、是保镖、是摄影师、是导游……却唯独不是他们自己。

亲子游,听起来是父母和孩子都旅游了,但实际结果往往是,孩子玩爽了,父母累瘫了。

我们可以试着想一下,假如有这样两家亲子酒店,

第一家,所谓的“儿童乐园”,只是大堂角落里用围栏隔出的一块地方。一个褪了色的塑料滑梯,一堆被压瘪的海洋球。你的孩子在里面玩,而你,只能坐在旁边的一张硬椅子上,一边心不在焉地刷着手机,一边时刻提防着他会不会磕到碰到。

第二家,酒店会交给你一张排得满满的儿童活动日程表。上午是“小小厨师”烘焙课,下午是“森林探险家”自然认知,晚上还有“星空故事会”。有专业的老师,带着一群年龄相仿的孩子玩,你的孩子在其中找到了新朋友,玩得不亦乐乎,甚至都忘了你的存在。而你的手机里,只会定时收到工作人员发来的、孩子满是笑容的照片,告诉你:“放心,他好着呢”。

你会选哪个?

答案不言自明。

你心里的那个选择, 也正是很多人愿意花钱的地方。

我看到一个度假村品牌,它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设计了专属的俱乐部和活动,还有一个专门的岗位,叫快乐管家,他们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让家长可以完全撒手,由他们来看护孩子,陪孩子玩。 这种模式成了它的核心王牌,让它的家庭客群满意度和复购率,都常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童年时去过这家度假村的人,长大之后甚至还会带着自己的孩子再来。

它的核心,就是看见父母的疲惫,还给他们一个完整的假期。

所以,亲子游的卖点不是只有让孩子开心,也可以是让父母自由。当把父母从保姆、保镖、摄影师的角色中解放出来,让他们重新做回游客时,这个市场的巨大潜力才真正被释放。

今年国庆度假方式有啥不一样

今年国庆度假方式有啥不一样

一线城市的“牛马”,集体去三线城市当“土豪”

“反向旅游”这个词,我们已经听了好几年。

通常第一反应是图个便宜,去小城市,花更少的钱,住更好的酒店,吃更多好吃的。这当然没错。

但如果只有“便宜”,解释不了,今年一个有点奇怪的数据。

美团旅行数据显示:今年9月前半个月,“早市附近酒店”的搜索量,同比增长70%

这就很有意思了。

一个平日里闹钟都叫不醒的年轻人,出门旅游,为什么要起个大早,去逛一个菜市场呢?

我们得先看看,他在大城市里,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他可能是个程序员、设计师、或者运营。他每天出入高档的写字楼,对着电脑处理着上万的数据和信息,他很高效,很专业,像一颗精准运转的螺丝钉。

但也只是,一颗螺丝钉。

假期,他飞到了一个三线小城,走进了早市。

这里没有整齐划一的装潢,没有职业假笑。

他看到的是,沾着泥土的青菜,被老板娘用一根红绳仔细地捆成一小把。

卖水果的大爷,还可能会切开一个橙子,直接塞一瓣给他,让他尝尝。

那里,没有扫码下单的安静高效,却有讨价还价时,充满生命力的拉扯。

他甚至不需要导航,只需要跟着人流,就能找到那家据说开了三十年的包子店。

在蒸腾的雾气里,他终于找回了活着的感觉。

所以,你看,这趟旅行他花的钱不多,买到的,却是在大城市里千金难买的东西:

他终于不再是一个数据,一个符号。

他终于重新做回了那个能感受、能和陌生人闲聊两句的,活生生的人。

换句话说,反向旅游的趋势背后,是人们对深度体验的渴望,如果简单地理解为消费降级,会错过不少机会。

人们为了更深入地体验当地人的生活,愿意早起折腾,我们也可以合理推断,他们也会愿意多花一点钱,去购买更具真实感的体验。

今年国庆度假方式有啥不一样

今年国庆度假方式有啥不一样

AI时代,最好的广告是“老实交代”

先想想,过去我们是怎么跟搜索框打交道的?

那时的我们,说话都小心翼翼。

你想找一家“能带宠物、有院子、隔音好”的民宿,但你不敢直接这么问,你知道它听不懂。

你只能费力地把你脑子里一句完整的人话,拆解成一个个它能听懂的词:先在“特色”里勾选“可带宠物”;再去几十页结果里,找那些看起来有大院子的图片;最后点进评价,研究一下它到底吵不吵……

你在迁就机器。

但现在,情况反过来了。你终于可以好好说话了。

你可以理直气壮地,把一句夹杂着各种需求和心情的大白话,直接扔给AI: “帮我找一个杭州西湖边的民宿,要带一个能晒到太阳的小院子,隔音一定要好,我还想带我的猫一起去。哦对了,最好老板会做饭,我想尝尝地道的本地菜。”

今年国庆度假方式有啥不一样

图片来源:文心一言截图

过去,是人,在学机器的语言。现在,是机器,在学人的语言。

对于商家来说,现在需要做的,就是把所有的好,用最真实、具体的人话描述出来。

比如,老老实实地写上一句: “我们的窗户,用的是双层中空玻璃,楼下没有酒吧和KTV,能让你踏踏实实睡个好觉。”你今天写下的这句话,在未来的某一天,很可能会被AI精准地找到,去回答另一个用户那句“隔音一定要好”的焦虑。

诚实,不仅是道德选择,也是商业策略。

今年国庆度假方式有啥不一样

最后的话


你看,这五个小变化串起来,其实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一个被过度消耗的现代人,如何试图通过消费来自我修复。

任何东西一旦过剩,它的对立面就会成为奢侈品。

当世界太吵,你就去卖安静。

当内心空虚,你就去卖意义。

当生活太累,你就去卖轻松。

理解了这一点,或许就理解了今天消费市场的底层密码。

祝大家假期愉快!

观点/ 刘润主笔/ 小鱼 编辑 / 歌平 版面 / 黄静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