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老蒋为什么一直提防卫立煌?他的确在经营自己的派系,不得不防
23870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1955年4月,北京站的站台上,一对老年夫妇刚从上海来,周、朱几位中央领导人亲自在这儿等着。没几天,毛主席又设了宴席招待他们。而这对夫妇里的丈夫,正是早年曾经被列在“头等战犯”名单上的卫立煌。
卫立煌将军从给孙中山当卫士起步,到成了蒋介石手下的“五虎上将”;从抗日战场上被称作“中国虎将”,再到辽沈战役里按兵不动的东北剿总司令,其一生波澜壮阔毫不精彩,也可以看作是国民党军队事业的一份真实写照。
卫立煌手里那点军事势力的底子,是北伐战争时攒下的。当年打龙潭战役,他凭着战功从团长一路升到第十四军军长,这支十四军,就是他最早能攥在手里的嫡系队伍。
可在蒋介石的权力圈子里,卫立煌没读过黄埔,他的身份一直挺微妙。就算后来和陈诚、顾祝同他们并列“五虎上将”,但是在旁人眼里,他还是个“杂牌”。1932年卫立煌打下金家寨,蒋介石特意设了个“立煌县”给他当嘉奖,这看似是泼天的富贵,可实打实的兵权,半分也没多给。这种明面上给面子、暗地里防着的做法,倒让卫立煌把蒋家那套权术看得更透了。
真正让卫立煌把影响力扩开的,是抗日战争时期。
忻口战役时,卫立煌成为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头一回手里管着中央军、晋绥军,还有八路军好几支队伍。也就是这段时间,他和延安方面搭上了特殊的关系。1938年卫立煌前去延安,毛亲自接待了他,而卫立煌也干脆一次给了八路军百万发子弹。卫立煌和延安的密切建议让重庆相当不满,于是在1941年,卫立煌被留在重庆,成了个光杆司令,然而中条山战役失败的帽子却扣在了他的头上。
1943年卫立煌当上了远征军司令,他借着美国援助的装备,把自己的嫡系部队练得更强,还顺带手拉拢了曾经的东北军周福成部五十三军,《时代》周刊还称他是“常胜将军”。
可这名声越大,蒋介石心里越不踏实。等卫立煌提议给八路军多些自主权,蒋介石立马抓住机会撤了他的职,换罗卓英来掌权。
到了解放战争,东北战场成了国民党部队的坟场。1948年卫立煌临危受命去当东北剿总司令,可他到了东北之后跟蒋介石的想法压根对不上。
卫立煌想守着沈阳,把部队好好整训一下,蒋介石却逼着他出兵打锦州。这矛盾看着是战略分歧,其实是他那派系要保命,和蒋介石的政治需求撞上了。
作为没背景的“杂牌”将领,卫立煌心里门儿清,一旦把主力拉出据点,不光可能被解放军围歼,连跟蒋介石讨价还价的本钱都没了。后来蒋介石绕开他,直接指挥廖耀湘兵团,最后全军覆没,卫立煌手里那点能叫得上“派系”的力量,也跟着散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卫立煌一边靠打仗立功、拉关系攒资本,一边又甩不掉“非黄埔”的身份枷锁。就算借着婚姻往权力中心拉近关系他妻子韩权华跟宋美龄走得近,或是跟傅作义这些地方势力搭伙,也没撞开黄埔系扎的墙。1949年他不肯去台湾,躲去香港的时候,他那点军事集团早就名存实亡了。
1955年卫立煌终于回到大陆,他也实现了从“战犯”变成了“国家干部”的转变。这样的结局,好像把民国派系政治的命运:夹在老一套的权谋和新的政党政治中间,没个明确信念撑着的军事集团,早晚得被时代推着散掉。他这一辈子的浮浮沉沉,不只是一个军人的悲喜,更像个标本,把民国政治生态变来变去的那些门道,清清楚楚地摆了出来。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